為什麼寶寶總是要“抱抱”?答案暖哭無數媽媽

昨天,一位媽媽私信問我,該不該經常抱孩子?

她家的寶寶今年兩歲了,經常哭著讓媽媽抱。她一抱,婆婆就會說“不要總是抱,會把孩子慣壞的”。


為什麼寶寶總是要“抱抱”?答案暖哭無數媽媽



可是每次看到寶寶可憐巴巴的樣子,她都於心不忍。為此,她很糾結。

為了解答她的困惑,我給她講了兩個我身邊發生的真實的事例。

我有一個表弟,是家裡唯一的兒子。父母對他期望很高,打從搖籃裡就對他嚴格要求,對他使用哭聲免疫法,力求從小就培養成男子漢。

每次他哭的時候,他們家的大人都達成了銅牆鐵壁般的一致。任他哭,任他鬧,一概不理,也不去抱抱他,直到他自己停止哭泣。

漸漸地,小小的表弟也不哭了,經常在搖籃裡一睡一天,醒了也不哭,就睜著眼睛到處看。

可是長大後的表弟很自卑,很敏感,不願意與人交往。我想,這可能與他小時候沒被擁抱有關。

這在孩子眼裡意味著:媽媽拒絕了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都拒絕了自己,他就難以對這個世界、難以對他人產生信任。

小時候一次次的安全感沒有得到滿足,很有可能伴隨孩子的一生,並無法磨滅。


為什麼寶寶總是要“抱抱”?答案暖哭無數媽媽



我懷孕的時候,買了很多育兒書籍,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也接觸過哭聲免疫法。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我也嘗試過這麼做。

但是我高估了自己,每次看到寶寶伸著一雙小手要抱抱,我就已經疼得肝腸寸斷,後來直接選擇放棄。

當時也有很多人對我進行善意的勸阻:

“哎呀,你這樣會把孩子寵壞的!”“你這樣下去,孩子會越來越粘你的,永遠也不會長大。”……


但是我還是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因為我堅信,如果我在第一時間回應他的情感需求,那麼他將會變得更加開心和平靜,更順利健康地成長。

讓我欣慰的是,寶寶一歲以後,我的“親密育兒”做法終於看到了成果:

小傢伙日益明顯地建立了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智力發育水平要比同齡孩子稍稍領先,身體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進幼兒園的時候也沒有發生入園焦慮。

雖然還時不時地黏著我,但是已經可以收放自如了。

為什麼寶寶總是要“抱抱”?答案暖哭無數媽媽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斯基爾斯做過一個著名實驗:

他找來兩組孤兒,一組找人來做他們的母親,與他們交流對話擁抱,另外一組只供給食物、水、衣服等必備生活用品。20年後跟蹤這些孤兒發現,前一組智力發展良好,大都結婚,能夠自食其力。後一組恰恰相反,生存質量很一般,有很多人患病,有些人甚至沒能存活下來。


上述兩個例子和這個實驗,旨在告訴人們:

擁抱和愛等身體接觸,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非常重要。那些經常被觸摸和被擁抱的孩子,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要比缺乏這些行為的孩子健康得多。

因為很多時候,寶寶哭鬧求抱抱,不是無理取鬧,不是毫無理由,而是在發出求救信號,在尋求情感回應。

寶寶出生前在媽媽子宮裡,被羊水包圍著。羊水就像安全的屏障,讓寶寶感到安心和溫暖。但出生後,屏障消失了,寶寶變得缺乏安全感。

索要抱抱,是寶寶獲取安全感的方式之一。如果媽媽忽視了,孩子可能終其一生都缺乏安全感。

而且,嬰兒時期,擁抱是給寶寶提供觸覺刺激的最佳方式。通過與媽媽的肢體接觸,寶寶可以聽見母親的心跳,感受到媽媽的溫柔語氣,這些都能帶來舒適的觸覺刺激。

只有得到足夠觸覺刺激的寶寶,其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才更加完整,未來的發展也就更為出色。

所以,有時候,媽媽的擁抱,比說“我愛你”更有力量。對於寶寶來說,肢體的接觸能讓寶寶感受媽媽的溫暖。寶寶時不時要抱抱,是對愛的確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