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撬動校外藝術培訓變革的“槓桿”?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素質教育研究所

汪峻

客觀地說,校外藝術教育的萌芽普及是有先進性的,對推動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但當前整個少兒校外藝術教育成效不明顯,也制約著很多校外藝術培訓班的發展,尤其近兩年,大家普遍都面臨一個問題:掙錢少了,發展慢了。

除了同行業固有的那些老生常談的障礙,比如招生難,師資難和管理難等問題外,可能還有近一兩年教育主管部門對“辦學資質”要求,逼得辦學樓層、場地面積、消防、人員培訓等等,都要投資花更多銀子。

什麼才是撬動校外藝術培訓變革的“槓桿”?

每年的生源還是那些,收入沒有提高才讓很多藝術培訓班老闆抱怨“不掙錢”或者“收入上不去”,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抱怨沒用,破解發展困境,只有“變革”才是正道。那什麼才是撬動校外藝術培訓變革的“槓桿”?

一、首先了解校外藝術教育“產品”的本質

藝術教育以美術、舞蹈和樂器等培訓“產品”呈現,本質上是通過培訓提高藝術的感受力、鑑賞力和創造力,使受教育者完善品格,豐富感情,拓寬思路,如果說擁有一定的畫畫技能和器樂特長,還不是十分重要的話,那麼擁有發現美、認識美、感知美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藝術教育的最終結果,影響著一個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的穿衣打扮、居家設計和工作方法,甚至說話風格、領導魅力及待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因此,只有深知藝術教育“產品”本質,才能真正掌握教育教學“真諦”,挖掘單一的受教育者潛在需求,才能滿足較多人數的“社會需求”。

那麼,當前開設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否符合教育本質?達到了最終教學目標嗎?如果沒有,課程的“變革”就很要!

什麼才是撬動校外藝術培訓變革的“槓桿”?

二、當前校外藝術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藝術教育,是指通過藝術學習和活動,學生將具有藝術知識、技能和個人情感經驗等綜合運用於生活以及社會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藝術創意思維,批判性思維,能夠理解藝術的內涵和人文價值,具有從社會、歷史、文化等語境探索、分析和闡述藝術的能力。

簡言之,藝術學習的成果,可以做到讓受教育者在參加畫展時,有側重地投入欣賞名家大作;觀看話劇時,可以感受親臨其境的劇情魅力;音樂會現場同樣也能感受到宏篇鉅製,流連忘返。

然而當前的實際現狀是,參加校外美術學習3年的孩子不知道達芬奇何許人也,樂器學習4年的孩子不清楚交響樂團多少種類樂器,分別是什麼作用,3年的播音主持學習成果竟然只是普通話說的可以了。

當前社會家長浮躁的需求,急功近利的目標,導致很多校外培訓機構把藝術教育也當成了“技能”性培養,畫人畫物畫得像就開心,能上臺跳支成品舞就滿意,豈不知這些表像都忽略了藝術教育的核心。

但需要提醒地是,隨著新一代90後家長群體的出現,高學歷的家長對提高孩子綜合素質,增加孩子的核心競爭力,還是有較大需求,也是非常認可孩子接受全面的藝術教育學習。

因此,推陳出新,研發新的課程才是“王道”,不但能迅速佔領市場,更重要地是打開局面,為今後的多元化經營打下基礎。

什麼才是撬動校外藝術培訓變革的“槓桿”?

三、開設新課程是飛速發展的“突破口”

增加效益,肯定要在“差異化”競爭上下功夫,當前全國上下校外藝術教育“同質化”嚴重,絕大多數校外培訓班課程較為單一,即使加盟的教材也大同小異。因此,拓寬藝術教育的課程範圍,必將帶來以下幾點突破。

第一、品牌的突破。人無我有是最好的品牌宣傳,區域範圍內的差異必定帶來“口碑”快速傳播。無論是家長的“追風”,還是就勢引導,都將極大增加品牌效應。

第二、收費標準的突破。目前校外藝術教育收費基本是差不多的,這是因為沒有差異化的課程,開設新的教學內容,勢必會提高收費標準。課程的不同,也可通過“普通班”和“精英班”將收費標準拉開。

第三、招生的突破。“差異化”的教學,人無我有的課程,都會大大增加廣告宣傳的滲透力,吸引更多目標群體關注,給招生帶來幫助。無論是“招新”和“內部轉化”都對增加收入有較大幫助。


什麼才是撬動校外藝術培訓變革的“槓桿”?


總之,瞭解當前校外藝術教育課程存在的不足,認真分析課程特點,結合“社會需求”和“教學成果”,及時調整策略,研發新的教材,主動出擊,“一招鮮”或許就能讓你賺個盆滿鉑滿,也只有準確找到“槓桿”,才是撬動校外藝術教育發展的核心!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大家交流互動。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