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穹頂之下,線下演出“危”中藏“機”

疫情穹頂之下,線下演出“危”中藏“機”

疫情的爆發讓線下演出各利益相關方承壓,卻也給行業提供了一次加速變革的契機,能否在遇冷的大環境下蛻變進化,是疫情過後存活的關鍵。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撰文/子雨


穿上印有偶像元素的衣衫,約上三五好友一起“為愛發電”,來一場酣暢淋漓的線下狂歡,或挑一場心儀編劇的作品,到小劇場切身感受一下歌劇的魅力。

與偶像互動、與產品服務互融,線下演出的“沉浸式體驗”戳中了新消費主力軍的嗨點,也催生了一個百億級消費市場的繁榮。

可2020年,一切都因新冠病毒的侵襲按下了暫停鍵。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倡議書》中提到,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至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直接票房損失超過20億。僅3月份全國就有近8000場演出(包含劇場和大型演出)被取消或延期,三月份直接票房損失超10億元。

振翅的蝴蝶帶來了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線下演出行業走到了變革的岔路口。

線下演出一腳“急剎車”

春節期間,一場新冠病毒的侵襲讓線下演出的從業人員在夢想項目大賺、升職加薪之前,首先嚐到了苦澀。

受疫情影響,國家大劇院、上海大劇院、天津大劇院等知名劇院宣佈2、3月份的演出全部取消,並停止劇院參觀活動。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發佈公告,原定於3月11至15日舉辦的話劇《斷金》將延期至8月26至30日演出,而原定3月舉辦的藝術教育和培訓活動也將繼續延期。

疫情穹頂之下,線下演出“危”中藏“機”

院團劇場一體的開心麻花取消了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武漢、杭州、重慶、鄭州、瀋陽、大連等多地的話劇演出,與此同時,包括繁星戲劇村、孟京輝工作室等演出商們也開始主動對2月份的演出進行延期。

備受年輕消費者青睞的大型演唱會也是變動通告頻出。從2月到5月,劉德華“《My love》世界巡迴演唱會”取消15場,延期9場;作為“中日文化體育交流推進年”親善大使的日本國民組合ARASHI嵐也宣佈原定於4月舉行的北京鳥巢演唱會取消。

疫情穹頂之下,線下演出“危”中藏“機”

不僅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出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很多消費者不敢像之前一樣提前購票,能否開票,開票是否會延期或直接取消都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票決策,而這也直接影響了主辦方未來半年或一年的演出項目排期。

無法開演就沒有收入來源,可企業的支出卻沒能減少,場地成本、人力成本、設備折舊……無時無刻不在燒錢。一位在劇院工作十餘年的員工就透露,“保守估計公司損失至少在600萬,有的劇場僅場地租金就會減少800萬元,還不算自己做的演出項目。”

除了給主辦方帶來經濟損失,大量演出延期或取消也給票務平臺帶來了巨大壓力。據悉,僅除夕前後三天,大麥網人工接線諮詢量就達去年同期的28倍。

顧全大局,便捷退票

根據摩天輪票務統計,目前已經產生的票房損失約佔據全年票房的15%,面對短時間內大量集中爆發的退票需求,大麥網、摩天輪等票務平臺也在第一時間做出了調整,並陸續推出一系列退票舉措。

1月21日大麥網發佈了針對武漢地區在春節期間的退票政策:春節期間在武漢地區舉辦的所有演出項目均支持無條件退票;已購買春節期間在異地演出的武漢用戶,憑有效證件(交通憑證、武漢當地居住證等)均可無條件退票。隨即貓眼演出、秀動網也相繼啟動了春節期間的演出退票政策。

摩天輪票務在C端率先承諾消費者退票方案,在B端推出了“免保證金保留賬戶,免保證金掛售,先退票後結款”等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微企業的資金壓力,幫助行業復甦。

疫情穹頂之下,線下演出“危”中藏“機”

“對賣家,我們投入風險金補償行業不可抗力的損失;對用戶,我們為了用戶退票便利,統一執行5月以前的節目,等到最後幾天才發貨。這樣萬一用戶想退,不用物流寄回票品,直接電話退錢就行了。”摩天輪票務負責人在採訪中如是說道。

在被疫情打亂運行節奏的特殊時期,不僅票務平臺,演出行業的各機構、主體也都紛紛發力,報團取暖,共渡難關。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在《倡議書》中提議,演出主辦機構、演出場所等應遵循契約精神妥善處理演出的定金(預付款)退款工作。

租金方面,行業協會呼籲“不應以檔期緊張為由提高場租等相關費用,有條件的場所可根據實際情況降低非週末的工作日場地租金,減輕演出主辦機構運營的壓力。”該倡議已經得到了國內上百家劇院的支持和附議。

覆巢之下無完卵,無論是百人規模的大企業還是不足十人的小微企業,亦或演藝相關的自由職業者都因疫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但就像每一次經濟危機之後都會推動全社會資源進行一次重新整合,疫情也推動了線下演出行業的變革。

“雲演出”就是部分演出商為了降低損失開闢出的新路徑,比如抖音聯合TAXX、LINX等夜店開啟的“雲蹦迪”模式;快手與太合合作舉辦的“雲趴音樂周”;鬥魚上線“雲蹦迪”音樂節以及淘寶直播在情人節當天舉辦“214不見面音樂會”等等,不過這場試煉究竟收效如何,還要看消費者是否買賬。

個性化需求高漲

票務平臺迎來“歷史性機遇”

不可否認,直播、短視頻、在線遊戲等娛樂方式的確給年輕人帶來了新鮮感,尤其是在人們被迫“宅”在家的特殊時期,但線下演出也有著“強互動性、高參與感”等線上娛樂不可替代的魅力。

長期來看,線下演出行業並不會被線上娛樂所取代,待疫情過後,急需尋求釋放而外出集聚的消費者一定會促使線下演出行業迎來一輪爆發。

線下演出需求旺盛,不僅會帶動演出票務市場的火爆,也可能導致“天價票”問題的出現,如何利用平臺機制保障消費者權益,考驗著所有演出票務平臺。

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臻成熟,線上購票已經逐漸取代線下購票成為消費者買票的主流方式,極光大數據發佈的《在線票務App行業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我國在線購票的用戶規模已達5232萬。

如今我國演出票務市場已經形成了專業線上票務機構為主,二級票務機構為輔,兼具演出機構、演出場館票務共存的多元化格局。

疫情穹頂之下,線下演出“危”中藏“機”

而與一級票務平臺單一定價、直接銷售的模式不同,以摩天輪票務為代表的二級票務平臺以大數據算法為依託,採用動態定價的方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拉動價格迴歸理性,讓消費者在合理的範圍內買到票。

除此之外,二級票務平臺還能夠對線上購票的安全性進行評估,為買賣雙方營造一個相對公平的交易環境,從根源上解決消費者“買票難、買票貴”的問題。

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機遇”,疫情過後,線下演出需求反彈,現場娛樂消費升級,消費者個性化需求高漲,以服務為主的二級票務平臺的優勢會進一步凸顯。

因疫情出現的大規模退票事件也是對票務平臺的一次大考,推動平臺對日常運營機制進行反思,讓行業意識到一個完善的票務信息監督服務體系的重要性。

疫情過後另一個重要變化是會加速行業優勝劣汰的步伐。能夠抗住大環境高壓而留下來的,一定是資金充裕或團隊實力過硬的行業龍頭,一些抗風險能力弱或實力不足的小公司則會在這次疫情中被大量淘汰。

危中有機,疫情讓行業按下了暫停鍵,卻也給了平臺沉下心來修煉內功的契機。就像摩天輪票務總經理劉斅在採訪中說的那樣,“疫情期間,我們的工作重心就是兩點,一個是保證中小商家的資金安全,為行業保住更多的‘火種’。另一個是全力以赴改進產品,加大技術投入,疫情過後用戶將看到耳目一新的購票體驗。

利用困境期查缺補漏、夯實基本功,抓住一切機會蛻變進化,危機過後,就會迎來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