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把3000多元現金放入微波爐“消毒”,該理解她過度防疫嗎?

因為懷疑人民幣上可能會沾染新冠肺炎病毒,江蘇無錫的李阿姨把3000多元現金放進了微波爐加熱“消毒”。不到1分鐘時間,百元大鈔們集體變了“炭”。

微波爐居然變成了消毒櫃,把人民幣也當成重點關注對象未免有點過度防疫了。

阿姨把3000多元現金放入微波爐“消毒”,該理解她過度防疫嗎?

李阿姨鬧“笑話”的背後,是年輕人不夠關心家長,還是中老年人固化守舊,輕信好友群裡亂七八糟的科普文?或許,我們應當理解他們的過度防疫。

他們可沒那麼無知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前期,雖說社交平臺討論得熱火朝天,但新聞報道甚少,一部分中老年人並不重視,“如何讓爸媽戴上口罩”成為每個年輕人那時最著急的事。隨著感染人數劇增,武漢封城,小區封閉,60歲以上的老年人成了易感人群,他們終於慌了神。

阿姨把3000多元現金放入微波爐“消毒”,該理解她過度防疫嗎?

於是乎,家中的每個角落都要被消毒水沾過的抹布擦一遍,每天被無數雙手觸摸過的人民幣更是中老年人眼中最髒的東西。除了飯前、便後,用過錢後也一定要洗手,可是人民幣真的會攜帶病毒嗎,普通家庭又該如何給它們消毒?

阿姨把3000多元現金放入微波爐“消毒”,該理解她過度防疫嗎?

2月初,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一名確診患者家中門把手上發現了新冠病毒的蹤跡,專家們推測:不排除人民幣上也會沾染新冠病毒。為此,銀行們每次收發人民幣都會反覆消毒。

既然病毒當真存在,該如何消毒呢?微波爐還真能行。

阿姨把3000多元現金放入微波爐“消毒”,該理解她過度防疫嗎?

把微波爐當消毒櫃的人,李阿姨不是第一個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微波爐製造的高溫足以殺死目前已知的絕大多數細菌、病毒,有不少家庭用它給瓷質餐具消毒。紙質用品也能進微波爐嗎?快餐店的漢堡、雞肉卷不就是這麼加熱的。

阿姨把3000多元現金放入微波爐“消毒”,該理解她過度防疫嗎?

能把3000多元現金一次性放入消毒櫃,而不是先放一張試驗試驗,也許李阿姨已不是第一次這麼做。只是這次,她沒有控制好時間,或是沒有設置好溫度。這不是“犯傻”,而是“小聰明”。

除了知道金屬製品不能放進微波爐外,“微波爐到底能不能殺死人民幣上的細菌、病毒”絕對是大部分人的知識盲區,誰想得到這竟是個在理論上完全行得通的法子?常被嘲笑的中老年人,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無知。

理解他們過度防疫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陷入緊張的中老年人們在好友群中轉發著各種各樣讓人啼笑皆非的小偏方。喝酒也能消毒了,把小磨香油吸進鼻子比口罩還管用……這些小偏方,他們未必真的試過,但轉發之後好像就吃下了“定心丸”。

為了減少出門次數,他們在超市、菜市場瘋狂購置貨品,只有這樣才能正常生活下去。可對於年輕人來說,日常用品完全可以靠電商平臺和外賣解決,要是覺得人民幣會沾染新冠病毒就是用移動支付。

阿姨把3000多元現金放入微波爐“消毒”,該理解她過度防疫嗎?

習慣掃碼支付的中老年人越來越多,可那是在北京,在上海。中國超過5億人使用移動支付的數據非常驚人,卻仍有近9億人還是習慣使用現金,仍有人拒絕使用移動支付,拒絕社交平臺綁定銀行卡,為了安全放棄便利。這些“不可思議”,是他們那個時代因網絡詐騙導致積蓄盡失的案件敲響的“警鐘”。

阿姨把3000多元現金放入微波爐“消毒”,該理解她過度防疫嗎?

年輕人對信息的接受尚還有限,老年人自然更甚。若不是李阿姨把現金放進微波爐“消毒”,多少人知道原來從銀行取出來的錢是消過毒的,微波爐還真能用來消毒?

在當前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理解慢了半拍的那群人。中老年人缺少信息佐證渠道,遇上知識盲區,年輕人大可直接問搜索引擎,10分鐘後就能從真真假假的信息中找到關鍵內容,可中老年人未必懂得這些。

阿姨把3000多元現金放入微波爐“消毒”,該理解她過度防疫嗎?

他們老了,許多行為看上去是在過度防疫,實際上,他們只是用了一種比年輕人慢半拍的方式在保護自己和家人。

子女可以花1個小時教會他們使用微信,卻無法在短時間讓他們改掉轉發好友圈小道消息的毛病,如今的80後家長們不是也接受不了00後把“xswl”當文字使用嗎?若非原則性錯誤,不妨對他們多些理解。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