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泡茶有什麼講究?

用來沖泡茶葉的蓋碗,過去多用來沖泡花茶和鐵觀音,已經沒有限制。使用時既可以用來泡茶後分飲,也可一人一套,當作茶杯直接飲茶用。製作蓋碗的材質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種花色的瓷蓋碗為多。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這樣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確是好茶葉。”在眾多的碗、盞、壺、杯之中,魯迅先生為什麼單單讚賞蓋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蓋碗,泡茶有什麼講究?


凡深諳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別講究“察色、嗅香、品味、觀形”。

以杯、壺泡茶,不利於察色、觀形,亦不利於茶湯濃淡之調節。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燜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北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質也會下降。無論從品茗鑑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用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蓋碗,泡茶有什麼講究?


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託。

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託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蓋碗,泡茶有什麼講究?


蓋碗泡茶講究禮節

  在泡茶前主人要先說出準備好的茶種類,詢問客人喝什麼茶。然後簡要地介紹一下所沖泡的茶葉名稱、產地、品質特徵、沖泡要點及文化背景等,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幹香。

  茶水只能倒七分。給客人倒茶時茶水永遠不能讓蓋碗裡的水滿出來,七分滿就夠了,太多水的話容易燙到手,而且對客人不禮貌。


蓋碗,泡茶有什麼講究?


  蓋碗上茶時,主人不能隨意翻開碗蓋續水。那主人怎麼知道你的茶碗裡該續水了呢?這裡有巧妙,只要你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託碟上。這個動作就等於告訴主人碗裡該續水了。

  在用蓋碗喝茶的時候,主人切忌當著客人的面潑茶水。如果客人讓你感應厭煩,你恨不能頓時轟他走。一般也不用動嘴,只要把碗裡的剩茶往地上一倒,就算是告訴對方你是什麼意思了,所以喝茶最忌諱當著人的面潑茶水。


蓋碗,泡茶有什麼講究?


蓋碗泡茶的文化講究

喝杯蓋碗茶,擺開龍門陣,是老成都的一個特色。

老成都人都喜歡擺龍門陣,但是龍門陣最開始的由來,卻很少有人知道。昨日的故事會龍門陣擂臺一開始,就先給在座的聽眾擺起了龍門陣的由來。


  “據說,龍門陣得名於唐朝薛仁貴東征時所擺的陣勢。”薛仁貴是茶館說書中的重量級主人公,明清以來,四川各地的民間藝人說書唱戲,最愛擺談薛仁貴的這一故事,而且這些龍門陣擺得和薛仁貴的陣勢一樣曲折離奇、變幻莫測。久而久之,“龍門陣”便成了一個專有名詞,成為了老成都人閒談“衝殼子”的代名詞。


蓋碗,泡茶有什麼講究?


  不過和一般的聊天、侃大山、吹牛不同的是,老成都龍門陣不但極盡鋪陳、誇張、聯想之能事,還要鬧熱、麻辣、繪聲繪色、有滋有味,而且還得沒完沒了,即便普普通通的一件小事,也要添油加醋,擺得七彎八拐,引人入勝。“希望我們大假期間的龍門陣能讓大家體會到老成都民俗文化的魅力。”主持人的開場故事以後,昨日龍門陣的主講人登上了故事講臺。


  話說明朝天啟末年冬(公元1628年),東廠特務頭子宦官魏忠賢,下令殺害了當時的所謂“七君子”。其中楊漣之子楊青為避其禍,逃離家鄉前來成都投親靠友。哪知,在龍泉不幸被歹徒搶劫一空,連衣服也脫個精光。傍晚投宿時,在東門外的一家雞毛店被店小二所接納。店小二向店老闆錢福興說店上來了一位“官親”。錢老闆猜想這位公子可能是總督大人的舅子,便特地叫了一桌上等酒席款待楊青。


蓋碗,泡茶有什麼講究?


圖文部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一片茶葉的故事】為您解答茶葉保存、沖泡、選購等問題,每天分享實用茶知識,歡迎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