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增長即將來臨?可能是危機剛剛開始

導讀:期待著疫情過後餐飲生意更好做?不要高興得太早。

本文2187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後細讀


01

餐飲行業的報復性增長即將來臨?

最近,國內疫情正在趨於緩和,一些城市也開始放鬆了管制,餐企成功恢復堂食的例子也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

然而,眼看著漸漸好起來了,境外輸入病例的出現,又讓餐飲人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疫情持續這麼久,餐飲行業皆是一片哀聲,撐不住倒閉的企業比比皆是。

然而有一批人,卻從中看到了“發財”的好機會。

某位原本準備年前開業經營火鍋店的餐飲人最近找到讀sir,慶幸年前沒找到價格合適的鋪子,否則開業就虧本不說,還會錯過天大的好機會。

讀sir不解,什麼好機會?

他表示,疫情讓餐飲行業被迫進行大洗牌,之前擁擠的餐飲市場這下空曠了下來,自己此時進入,不僅商鋪可以隨心挑選,也不愁競爭激烈。

另外,他十分堅信疫情結束後,消費市場會爆發“消費狂潮”,正是做生意的大好機會。

為什麼這麼堅信?他翻出了一條自己轉發的段子:放心吧,疫情來了你搶不到口罩,疫情結束那天火鍋奶茶店你也排不上號。

可以看出,不少人默認了疫情結束後,消費市場尤其是線下消費場景,將迎來一波“報復性增長”。

報復性增長即將來臨?可能是危機剛剛開始

▲電影《傳染病》中的機會主義者


02

劫後餘生真的能促進消費嗎?

其實不怪他會這麼想,這種情況是有史可鑑的。

世紀初,美國有社會學家發現,在經歷過恐怖的911事件後,美國民眾不約而同地開始變得喜歡暴飲暴食、熱衷於消費奢侈品、變得更加物質主義等等。

當時有人將這種現象稱作“Mortality Salience”(死亡凸顯效應)

即當人們親眼目睹了毀滅性的災害發生,對死亡的焦慮感也會隨之上升,為了對抗這種焦慮,人們會想盡辦法來尋求可以緩衝死亡恐懼和焦慮的有效方式。

對大眾來說,“消費”,就是最簡單直接、且有效的方法。

不然為什麼會有人說:世界上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的話,就吃兩頓。

與死亡凸顯效應類似的理論,還有“重生日”理論。

比如開學第一天有些孩子會收到禮物、新年第一天要穿新衣服、生日那天會大肆慶祝......

這些時間點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即可被看作是一個新與舊的界限,人們告別舊事物,迎接新事物之際,自然也會當做是自己重生了一般。

因此,人們認為疫情結束第一天,必定也會因為消費者“慶祝”而出現消費狂潮。

03

“疫情後開店大撈一筆”的可行性有多高?

實話實說,很低。

1.刻舟求劍要不得

上文說到的死亡凸顯效應起源於十幾年前,不同時間下的消費場景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可以對比上一次大型傳染病非典之後的中國消費曲線:

2003年的非典,從2002年12月份的第一個廣東病例,到2003年3月北京第一個輸入型病例,總共持續了8個月的時間。

期間,4-5月最為嚴重。因為非典死亡率高(致死率11%)的特點,對生活日常用品,也就是快速消費品的打擊是非常大的,4、5兩個月的快消品消費總額幾乎腰斬。

但從6月份開始,消費反彈之後的數字,也就是將將把前兩個月的坑填上。

從全年拉平來看,還是一條比較平穩的曲線。基本符合消費市場的數字趨勢,並沒有在大跌之後出現報復性增長。

報復性增長即將來臨?可能是危機剛剛開始

▲數據來源:凱度消費者指數全國15城市家庭樣本(2003年)

當時國內電商尚未大肆發展,大家只能去線下超市、倉買、商場去購物,還沒有形成網上消費的習慣。徹頭徹尾被憋了兩個月之後,也就反彈了那麼一點。

反觀如今,消費者就算足不出戶,想要的東西也都幾乎能在網上買到(除了口罩、酒精、消毒液)。

就連火鍋,也能打包外賣全城送達。

因此,拿過去的經驗來對比當下的情況,完全是刻舟求劍。

2.消費市場不退化,餐飲業就只能進化

就算疫情結束後,餐飲也依舊是原來的餐飲,甚至門檻會變得比以前更高。

中國烹飪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餐飲業損失嚴重,年夜飯退訂率達到94%至100%。

美團平臺大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假期期間(除夕至正月初六),整體餐飲的消費額環比除夕前7天(臘月二十三至二十九)下降87.8%。

一方面,消費額驟降讓不少前期大量備貨的餐飲企業面對嚴峻考驗。

但值得關注的是這件事的另一方面,即傳統餐飲行業在應對疫情方面的破與立,為這個行業在未來的發展鋪就出一條新路。

未來,當疫情過去,消費者必然將更加擔憂食品衛生安全問題,餐飲行業也必須隨之而動,拿出自己的誠意來。

另外,此次疫情也給大家上了一課,那就是提高現金流儲備的必要性。

最近,華與華創始人華杉在接受正和島採訪時直言:“實際上現在我周圍好多客戶,都不擔心發工資的問題,一年兩年沒收入,也不擔心發工資,極端的三年也沒問題。”

沒問題的原因,正是因為這些企業有長期準備,資金不是流水,而是蓄水。

3.疫情背後的副作用,也需要重視

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上最大的問題——疫情,但殊不知,疫情帶來的後遺症,也是致命的。

香天下創始人朱全對此進行了深思,他表示,服務業的危機最近可能才“剛剛開始”。

“前面兩個月你只需要控制一下工資和政府及各屆社會人士呼籲要求減免的租金即可讓企業停業到不支出狀態。

而現在各行各業都開了,政府也要求你開,你看到別人開了,你也開。

但是疫情還沒有退去,世界各國特別是臨國貌似在加重,你沒有生意,各項費用卻在增長,你就支付不了開門的各項費用,很快你就支撐不下去了。

被一遍高呼的外賣也會下降,因為各行各業也上班了,沒有那麼多時間在家點各種好吃的,而人們的生活方式變成了公司家的二點一線了。

如果你現在沒有自救的一系列辦法,我建議你不開,如果你賬上現金不能夠再支撐三個月,我建議你提前清算。”

報復性增長即將來臨?可能是危機剛剛開始

另外,疫情導致不僅導致了餐飲行業原材料的漲價,同時也加重了消費者的生活成本。

更不用說很多消費者,在年前剛剛經歷了一場“消費狂潮”,年後剩下的只有工作和生活的焦慮。

大規模的消費反彈,可能會出現在官方宣佈的“疫情結束”消息後一個星期,但想借機一躍翻身撈金?當心遭受市場反噬。


你覺得疫情後的餐飲行業將出現什麼樣的變化?

在評論區嘮嘮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