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融合:按中國新聞獎指的方向做新聞APP

講融合:按中國新聞獎指的方向做新聞APP

------本期內容導讀------

融合新聞做什麼?怎麼做?似乎從一個看似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成為了讓人費盡腦力的大難題。好在,有如一夜春風及時雨,剛剛確定新增的中國新聞獎的媒體融合獎項,成為大家認清方向、找準思路、助力改革前行的最佳標準

------以下正文詳情------

隨著各地政府部門對於新時期之下新聞輿論宣傳工作的重視,打造一個權威、快速、豐富並符合當下時代特色的新聞APP,漸漸成為區域性媒體融合工作的突破重點,從省級媒體的實踐現狀來看,從南到北,廣東的觸電新聞、浙江的中國藍新聞、江蘇的荔枝新聞、山東的閃電新聞、再到吉林的吉視通,幾乎都開始清一色地轉向了融合新聞之路。

畢竟,卻有太多的傳統媒體,雖然明白要把新聞移動化、要把內容搬到手機上,但是往往也只能想到把傳統電視、報紙上的欄目、版面轉移到手機裡,老三樣的消息、專題與節目回看,而這種明顯已經落後於時代與用戶需求的新聞客戶端,早就隨著老版的新浪、搜狐、鳳凰客戶端的衰退,被市場證明是沒有出路的。

那麼,融合新聞做什麼?怎麼做?似乎從一個看似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成為了讓人費盡腦力的大難題。好在,有如一夜春風及時雨,剛剛確定新增的中國新聞獎的媒體融合獎項,成為大家認清方向、找準思路、助力改革前行的最佳標準。

上週我們曾介紹過,這次新增設的媒體融合獎共有六類,分別為短視頻新聞、移動直播、新媒體創意互動、新媒體品牌欄目、新媒體報道界面和融合創新。仔細看一下,不覺得這六個類別中,前四個不正是清晰無比的四種欄目,而後兩個正是明白無誤的努力標準嗎?

看來,“中國新聞獎是當今中國各級新聞事業建設的風向標”的說法一點都不為過。既然是專門為媒體融合大方向發展而設立的媒體融合獎,它的研究、制訂以及公佈,無疑正是表明了這一行業最高層專家的指導意見與明確建議:

短視頻新聞:不僅僅是當前互聯網領域的熱門風口,更是如今的電視傳媒亟需進行自身變革與蛻變的重要方向。剛剛講過之前就曾專文闡述過,千萬不要把現在新聞節目的拆條就當成短視頻新聞,在移動化、社交化的大潮流中,融合媒體的從業者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傳播介質與拍攝手段,而且還有包含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以及綜合後期包裝等等所有細節的革新與升級。

移動直播:同樣,移動直播也並非是把傳播的電視直播流推送到手機端的那種模式,我們往往會把它叫成網絡直播來以示區別。直接應用手機作為拍攝端的表象,實質上意味著移動直播擺脫了昔日電視直播的“高貴高成本高門檻”特徵,才真正會把平民化的視角引入到傳媒工作中來。學習、探索、體會移動直播,這是地方新聞APP所要努力的第二大欄目。

新媒體創意互動:根據經驗的理解,這應該是隨著移動媒體傳播而不斷斬露頭角的H5互動作品的角逐之地。H5作為既輕便又靈活的交互式編程語言,這兩年裡,一直受媒體融合工作者們的重視。通過它,可以最快速度地對各類新聞事件或新聞熱點作出響應,並在傳播發布過程中可以實現出最大程度的用戶互動。當然,有了這樣的技術支撐,各種創意自然也就層出不窮了。

新媒體品牌欄目:這一想法或者說是嘗試,實際上早在PC網絡時代就已經有所探索。而對於媒體融合工作來說,打造一個可以突破原有單一媒介限制,可以充分考慮到多媒介、多渠道、多樣式表現的新媒體欄目,並著力把它打造成所建設的地方新聞APP的重要代表品牌,這本身就是媒體融合工作進行中的一個重在階段性目標。

新媒體報道界面和融合創新,這兩個獎項分類,實質上指出的,恰恰就是融合媒體所要追求並努力的目標方向。對於一直困惑於如何發展、如何努力的地方新聞APP的運營者們來說,就按照上述的四個欄目、兩大方向去努力,又何愁自己的產品不能做出特色?何愁自己的工作不出業績?別的不說,踏踏實實地只要在這六個方面的任意一方面做出點色彩與閃光,下一年度的中國新聞獎就算有了報送與衝擊的把握,這豈又不是一項最為突出的成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