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忘掉”,方知玄妙

做到“忘掉”,方知玄妙

單增昕

記得剛開始學拳的時候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有段話至今記憶猶新:交手前腦子裡要飛速閃過至少七、八個招式、最好十幾個,這樣交手才有把握。當時我竟信以為真,於是開始拼命學習、積累各種招式,慢慢地感覺到自己也快成了高手,現在想起來覺得很可笑。我感到納悶的是,這種文章居然也能刊登在武術雜誌上,不知誤導了多少人!

如今,仍有很多人執迷於研究各種實戰拳法和步法,有的武友還建議多看看某某高人的實戰步法,這讓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其實,以上這些都是注重形式而輕本質的具體表現。

對於讀書者來說,各種教材數不勝數,知識面也在不斷拓寬更新,如果要死記硬背具體的內容,即便是累死了也不可能都記住。而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最大的收穫,便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和自學能力的提高,這也是將來走向社會能大顯身手的前提所在,那些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們終究成不了大氣候。

文武同道,練拳也是如此。要想有成就,必須學會抓住本質,忘掉形式。

關於拳的精髓、關鍵、核心和要求在前文中已經有所論述。練拳就是要在理解精髓、把握關鍵、抓住核心、遵守要求的前提下,結合應用的要求,練出全身的協調自然,達到整合快速、運用自如,最大限度發揮人體的潛能,增強自身的攻擊和防禦能力,這才是實質性的東西,是練拳的根本所在,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無論拳法、腿法還是步法,都是身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靈活性和速度都來源於身法訓練。身法正確、熟練了,拳法、腿法和步法自然水到渠成,運用時全身能夠渾然一體、一動俱動、高度協調。

單純的、刻意的追求實戰拳法和步法是理想主義和形式主義的表現,所以對於“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師父”這句話我不敢苟同,起碼說明這樣的師父是把身法、步法分離了開來,進一步說,他可能就不懂什麼是身法,不懂什麼是以身帶步。如果是這樣,無論師父教不教步,捱打都很正常。

真正明白了什麼是“用身打拳、以身帶步”,就會把主要精力放到身法的訓練上,而不是整日研究各種實戰拳法、步法;真正做到了“用身打拳、以身帶步”,應用時就會把四肢忘掉,把細枝末節忘掉,不必考慮如何出拳、如何出腿、如何邁步,因為只有身法才是主動的,拳法、腿法、步法都是被動的,它們受當時情勢的影響,隨著身法的變化而變化。這時,只要有了進攻或者防守的念頭,身法一變,手、腳、步就會根據需要瞬間完成動作,快速敏捷、自然流暢、高度協調,幾乎看不出有蓄力的過程和動作預兆。

編排的拳法也好、腿法也好、步法也好,都是人為設定的,是程序化的東西,沒有對抗時,表演起來會很漂亮、很瀟灑、很嫻熟,但是在實戰中面對敵方的進攻和防守,心理承受著一定的壓力,精神高度緊張,此時又要想著進退、又要想著用哪種步法、還得考慮用哪種拳法,速度從哪裡來?協調從哪裡來?理論和實踐會有很大差別,平時練的東西會統統用不上。

抓住了根本,忘掉了細枝末節,才能最大程度做到全身放鬆,最大程度做到周身協調,把注意力用到判斷對方的動作意圖上。

“忘掉”聽起來似乎有點懸,估計很多人不會相信,但這是事實,是傳武練功的方法,是實現用身體打人、用根節打人必須做到的前提,當然也是一種境界的體現,需要掌握正確的練功要領和平時認真的反覆修煉才能逐漸做到,這與現代搏擊的某些訓練方法有著明顯不同。

以上是個人見解,如有不妥,望大家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