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加密貨幣世界中我們需要“治理”?

作者:Arthur B.@ Tezos

編譯:東林 @ 幣未來 biweilai.com

治理是什麼?我們為什麼需要治理?治理是一個規程(procedure),用以管理共享資源。當資源是私有,不共享的,就無需治理。

比如,如果你擁有一個雞蛋,你可以現在吃掉它,可以稍後再吃,可以讓它長為一隻雞,可以扔掉它。

如果兩個人共同擁有一個雞蛋,他們的想法可能有衝突。為了允許他們對這個雞蛋作決策,需要規則。這個規則可能是,長者決定,拋硬幣,或分掉這個雞蛋。

簡言之,就是,治理,它有很多潛在衝突輸入,然後得出一單個輸出。治理存在於許多機構,公司內部,家庭內部,俱樂部內部,運動員團隊內部等。

當我們思考加密貨幣,我們想的大部分是關於私有財產。如果我擁有一個幣,我可以持有它或花費它。如果我將它存於一個多重簽名地址,就有治理規則,但是規則非常清晰和簡單:如果 m out of n 同意一筆交易,這筆交易就發生。

我們沒有直接思考治理,因為看起來,加密貨幣不需要治理。 如果每個人決定怎麼處理自己擁有的幣,

為什麼需要治理?得到證明的是,在這些網絡中,一些資源由整個社區共享。

共享資源的一個例子是網絡本身!誰運行它?誰操作它?在比特幣中,礦工維護網絡。礦工因為維護網絡,通過在每個區塊創建的新幣,得到獎勵。這是一種治理形式,在其中,通脹被用來激勵誠實行為者。

另一個共享資源是協議本身,加密貨幣進行操作所依據的規則( the rules by which the cryptocurrency operates。如果那些規則永不變更,就不需要治理。然而,如果規則演化,就需要一個規程,用以決定規則應如何演化

開源軟件開發領域,一個傳統的治理方案是分叉。我想以一個特定方式使用某個軟件,你想要以另一種方式使用這個軟件,兩者沒有衝突必要。

如果對我們而言,沒有必要運行相同版本,那麼,對於軟件而言,基於分叉的治理運行很好。然而,加密貨幣需要共識,它們要求每個運行相同版本。當一個加密貨幣軟件被分叉,就創建了兩個不兼容的資產

因為軟件是開源的,我們中的每個人都可修改和調整我們自己的版本。我們不需要就運行相同版本達成共識。這被稱做一個分叉,我將這個規程稱為基於分叉的治理。

這是一個問題,因為貨幣價值來自網絡效應分叉降低網絡效應。通常而言,當加密貨幣分叉,其中一個分叉將捕獲絕大部分 mindshare。因此,可能,分叉終究是沒有問題的?可能,最好的那個分叉將勝出?

不幸的是,無法保證 “最好的” 那個分叉勝出

。因為通常只有一個分叉 “勝出”,我們知道一種治理形式正在發生,但是,它反映什麼?它反映市場判斷(market judgment)?它反映礦工或區塊驗證者所作的選擇?

實際上,這是一個協調博弈。市場參與者不得不辨認(identify)哪個分支將吸引其他參與者的最多興趣。這是非常循環化的,每個人都在觀察其他人在做什麼,並試圖做同樣的事。

最終,勝出的分支,是人們預期將勝出的那個分支這不是主要基於價值(merit),而是基於圍繞該解決方案進行協調的容易程度(the ease of coordinating around that solution)。

在正式規則(formal rules)缺席的情況下,嘗試解決這個潛在協調問題,是 Tezos 和鏈上治理機制的主要動機之一。

通過從一開始就有一個清晰機制,我們的追求是,確保在技術變得可獲得時,網絡可採用更好技術,並確保網絡效應得到保持。這種協調可圍繞一條鏈進行維護 ( That coordination can be maintained around one chain )。

然而,對協議執行重大更改,應不會太容易。 Tezos 或任何區塊鏈協議的升級系統需要進行設計,以使執行改進方案有可能,但難以執行危害網絡的變更

在建立這種機制時,應鼓勵圍繞保持網絡統一(united together)的解決方案進行協調。Tezos 是通過一個多階段投票過程,從提案到激活,用時大概 3 個月。

將此與其它項目現行的基於分叉的治理進行對比,這些項目擁有極長的路線圖,有時,升級之間間隔一年或 1.5 年。Tezos 允許網絡更漸進,更經常地進行升級

我們如何知道正式規則將經受住時間考驗?好處在於, Tezos 不僅允許你修正協議,還允許你修正規則——用以治理協議更改的規則。

Tezos 治理的現行執行,非常簡單,且使用保守參數。目的在於,使用這樣一個系統來引導網絡——這個系統允許決策代表網絡的一個足夠大份額(allows decision-making to represent a large enough share of the network)。

我希望看到治理流程的細緻化(refinements),加強網絡對社會攻擊(social attacks )的防禦,允許更好的問責制。其中一個機制是,將預測市場與 rank proposals 相結合,再進行投票。

在我看來,預測市場和投票是非常互補的機制。在確保提案有廣泛批准,確保大多數參與者希望看到提案通過,在這方面,投票有用。對於穩定性而言,這很重要。

對於將 *informed* inputs 輸入 “一些最好提案可能是什麼” 中( getting *informed* inputs into what some of the best proposals may be),預測市場表現很好。這兩個機制彼此非常互補。

除了預測市場,程序化地強加於提案的憲法規則開啟了有趣的可能性。元治理是我絕對有興趣密切觀察的一些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