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摔跤吧!爸爸》裡教練為何一定要把爸爸關起來


解析《摔跤吧!爸爸》裡教練為何一定要把爸爸關起來


相信很多觀眾都看過《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我想很多觀眾都記得在最後的段落裡面,女兒即將實現父親的夙願——世界大賽冠軍時,面對女兒的宿敵,女兒沒有把握贏下比賽,而父親在出場的路上卻被心胸狹隘的教練關起來的場景。

我相信很多觀眾一邊為女兒提心吊膽,畢竟這是輝煌前最大的挑戰,另一邊因為父親每次出場都能給女兒帶來戰術以及心理上的加成,父親必不可缺,可是父親卻被萬惡的教練派人監禁起來了,沒有辦法到現場為女兒加油打氣。我也相信在女兒被對手狂虐的時候,觀眾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邊詛咒著教練,一邊期盼著父親掙脫牢籠,神降現場拯救女兒。知道一些編劇技巧的觀眾也開始了放心,因為篤定父親肯定會在女兒最艱難的時候突降現場,然後女兒信心倍增,來個逆天花式操作,吊打對手,獲得世界冠軍,然後父女在所有人的注目中,享受那一刻的喜悅。

但是,直到結束,直到國歌奏響,父親也沒能來到現場,聰明的觀眾盡然失算了,導演竟然不按套路出牌,這是為什麼呢?



為了避免部分人抬槓,我先說一下我們在劇本創作的時候思路——所有的結果或者故事的走向都是創作者(導演和編劇)故意安排的,換句話說就是,爸爸不是被教練關起來的,是被導演關起來的,教練只是為了讓父親被關起來不能到場的這個事實更符合邏輯,簡單來說,父親走在半路上暈倒了不能來現場也是可以的,只是這樣處理更巧妙更高級(這就是區分好的導演和一般的導演的地方)。

言歸正傳,如果父親真的如觀眾預想的那樣在女兒最艱難的時候來到現場,那麼氣氛可能會更激勵,但是我個人認為導演的處理就low了,也就沒有那麼牛逼了。為啥呢?

我們在劇情設置的時候,會設定一個目標(這裡邊是拿到冠軍) ,主角會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的挑戰,當然這都是基本操作,不然沒有阻力就沒有矛盾,沒有矛盾就不好看了。稍微高級一點的設置是,伴隨著目標的實現,我們基本都會安排人物的成長或者是內心的救贖。當然在這個地方肯定不是救贖,是成長。

而成長,一般來說分為兩個維度——技能成長和心理成長。在前面我們可以得知父親已經將所有的技術都傳授給了女兒,同時女兒也很好的掌握了父親教授的技術,甚至有出於藍的那個意思。前面兩場比賽裡邊,父親都能到場給女兒心理上的加成,但最後一場,為了完成女兒心理上的質變,父親必須離場,由女兒獨自一人戰勝一切。就好像學騎自行車,最終必須要放手,讓女兒自己一個人騎遠去,才代表她真的成長為一個獨當一面的頂級摔角手,就好像徒弟要下山。



所以,不是教練要把爸爸關起來的,是導演把爸爸關起來的,而且必須關嚴實了,這是一個好的導演的設定。

我這個排版是真的醜,唉算了,將就看吧!

關注劉老師劇能扯,用我的方式同大家一起看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