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腎病逐年在增加,真正的原因是?奶粉?環境?還是藥物?

不可否認,我們國內兒童的慢性病數量是一直在遞增的,可兒童腎病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奶粉?環境?還是我們的藥物?

兒童腎病逐年在增加,真正的原因是?奶粉?環境?還是藥物?

腎病很多時候是和我們的老年人相關的,但是兒科腎病也應該引起我們學科的重視,很多時候藥物才是致病的最重要原因,兒痛的正確用藥關乎很大的重要性。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於力教授提到,藥物引起的急慢性腎衰在兒童中發生率較成人更高,佔急性腎衰的第一位。以市一醫院兒科為例,近年前來就診的腎病兒童的數量比早幾年翻了一番。“早幾年,因為血尿前來就診的兒童,一個月有5~6例,現在一個月有十幾例。”

兒痛本身對待藥物是比較敏感,用量也比較小,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兒痛的補品也不會少,一些中藥藥膳也少不了,加上感冒用的西藥,綜合疊加起來孩子的腎臟壓力可能更加大。

兒童腎病逐年在增加,真正的原因是?奶粉?環境?還是藥物?

其實很多時候看病是可以用很多經典藥物(可經典藥物因為便宜帶來的副作用也不會少,面對和小診所、小醫院開的經典藥,患者家屬又會質疑醫生亂開藥)。

如:包括青黴素類(如甲氧西林、氨苄西林)、頭孢菌素類(如頭孢拉啶)、氨基糖苷類(如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磺胺類,很多大醫院對兒痛是不使用這類藥物的,如最常用的對乙酰氨基酚對於3歲以下的兒童其實臨床上也是不推薦用的,此外,吲哚美辛、氨非咖片、安乃近、去痛片、安痛定等一類解熱鎮痛藥同樣不適合兒童服用。

還有一個原因是感冒藥!

如今的感冒藥都是複方製劑,可能包含2,3種藥物,可小診所、小醫院可能依然會開多種藥物聯合,卻不知道一種藥物裡面已經包含了多種藥物。

兒童腎病逐年在增加,真正的原因是?奶粉?環境?還是藥物?

原則三:儘量不同時使用3種以上藥

於力曾碰到過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孩子感冒發燒了,家長讓他同時吃了抗生素、化痰藥、止咳糖漿、還有撲爾敏等5種藥,結果吃到第五天,孩子就出現了血尿。藥物過雜,互相之間作用可能抵消,而毒性反應卻相加,不僅療效不好,還會出現不良反應。

兒科是很多醫生懼怕的科室,不單單從收入方面,家長期待的治療效果也是非常高,而醫生面對的壓力也可謂是更加大,所以優秀的醫生都不願意加入兒科,從另一方面影響兒科醫生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