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好聲音」王錦芳:重刻西湖公園周敦頤銅像簡介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劉娟報道 城市雕塑作為文化符號,能集中體現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蘊,反映著一個城市的文化背景。尤其是名人雕塑,其背後更深植著一個城市的文化之根和精神之源。隨著我市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居民對美好自然人文環境的追求和嚮往日益增長,城市文化景觀的修復與建設也愈顯重要。

「兩會好聲音」王錦芳:重刻西湖公園周敦頤銅像簡介

  衡陽市政協委員王錦芳發現,在衡陽市西湖公園內,我國著名理學家、《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的銅像,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四面牆體剝落,原本鐫刻其上的文字說明悄然無蹤。銅像沒有了周敦頤的文字簡介,遊客到此,不知所立何人,更不用說通過銅像瞭解周敦頤生平事蹟,透視衡陽文化圖景。更有許多人錯以為所立銅像為船山先生王夫之,笑話屢見不鮮,讓人汗顏。

  “周敦頤與衡陽,歷代《衡州府志》都有記載,《中國文化概論》《中國哲學史》《藍墨水的上游》等書也有專章專文評介。”王錦芳如數家珍地講述了周敦頤與衡陽的往事:周敦頤在天聖三年(1025年),隨母來衡陽投靠舅父鄭向,解決衣食之困,尋求讀書仕進之路,在衡州度過了人生成長最重要的12年,衡陽因而有了“濂溪第二故里”之說。蔭補入仕後,他曾4次回衡省親,併到石鼓書院講學。周敦頤酷愛白蓮,鄭向曾在自家宅前西湖鳳凰山下(今衡陽市二中)構亭植蓮,周子負笈其間參經悟道。盛夏之夜,蓮花怒放,後作《愛蓮說》即源於此。明朝萬曆十七年(1589年),周敦頤與李寬、韓愈、李士真、朱熹、張栻、黃幹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王錦芳瞭解到,近年來,衡陽市高度重視文化旅遊相關工作,不斷落實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項目。2017年,衡陽廉政文化雕塑園在蒸水河畔開園。其中濂溪(周敦頤字濂溪)文化園就作為核心景觀記載宣傳了周敦頤的事蹟。然而,作為衡陽市濂溪文化景觀圖譜組成部分之一的西湖公園濂溪像,不應“厚此薄彼”,受到忽視。

  為此,王錦芳向提案委員會提交了題為《關於儘快重刻西湖公園周敦頤銅像簡介文字的建議》的提案。“西湖公園應從自身形象和發展出發,從弘揚衡陽文化、湖湘文化出發,從城市文化旅遊發展建設出發,儘快而準確地鐫刻周敦頤銅像的簡介文字,修繕西湖公園相關景點設施,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做好文化上的準備。”她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