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與胃同居中焦,脾為陰,胃為陽,二者必須要平衡

髒與腑之間的關係髒與腑的關係,是臟腑陰陽表裡配合關係。髒屬陰主裡而腑屬陽主表,一髒一腑,一陰一陽,一表一里,相互配合,組成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脾與胃、肝與膽、腎與膀胱等臟腑表裡關係,髒行氣於腑,腑輸精於髒,體現了陰陽表裡相輸相應的 “臟腑相合”關係。

六腑功能受五臟之氣的調節,五臟功能也有賴於六腑的配合。病機相關。髒病可影響到其相合的腑,腑病也可影響其相合的髒。臟腑兼治。根據臟腑相合關係,臨床上有髒病治腑、腑病治髒、臟腑同治等諸法。

脾與胃同居中焦,脾為陰,胃為陽,二者必須要平衡

今天就給大家先講一講脾與胃的關係

脾與胃同居中焦,通過經脈的相互屬絡構成表裡關係,同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脾與胃在生理上的關係,主要包括水谷納運協調、氣機升降相因、陰陽燥溼相濟等。

水谷納運協調: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是脾主運化的前提;脾主運化精微並轉輸,有利於胃的受納。兩者密切合作,納運協調,維持著飲食物的不斷受納、消化以及精微的不斷吸收與轉輸過程。故 《諸病源候論·脾胃諸病候》說:“脾胃二氣相為表裡,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氣平調,則谷化而能食。”《景嶽全書·脾胃》說:“胃司受納,脾主運化,一運一納,化生精氣。”若脾失健運,可導致胃納不振;而胃氣失和,也可導致脾運失常;最終均可出現納少脘痞、腹脹洩瀉等脾胃納運失調之症。

脾與胃同居中焦,脾為陰,胃為陽,二者必須要平衡

氣機升降相因:

脾胃居於中焦,脾氣主升而胃氣主降,相反而相成。脾氣升則腎氣、肝氣皆升,胃氣降則心氣、肺氣皆降,故為臟腑氣機上下升降的樞紐。脾氣上升,將運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向上輸布,有助於胃氣之通降;胃氣通降,將受納之水谷、食糜通降下行,也有助於脾氣之升運。脾胃之氣升降相因,既保證了飲食納運的正常進行,又維護著內臟位置的相對恆定。若脾虛氣陷,可導致胃失和降而上逆;而胃失和降,亦可影響脾氣升運功能;可見脘腹墜脹、頭暈目眩、洩瀉不止、嘔吐呃逆,或內臟下垂等症狀。即所謂 “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 脹”(《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脾與胃同居中焦,脾為陰,胃為陽,二者必須要平衡

陰陽燥溼相濟:

脾為陰髒,主運化水飲,喜燥而惡溼;胃為陽腑,主通降下行,喜潤而惡燥。

故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說:“太陰溼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以脾喜剛燥,胃喜柔潤故也。”脾易生溼,得胃陽以制之,使脾不至於溼;胃易生燥,得脾陰以制之,使胃不至於燥。脾胃陰陽燥溼相濟,是保證兩者納運、升降協調的必要條件。若溼困脾運,可導致胃納不振;胃陰不足,亦可影響脾運功能;脾溼則其氣不升,胃燥則其氣不降,可見中滿痞脹、排便異常等症。

胃易生燥,得脾陰以制之,使胃不至於燥。脾胃陰陽燥溼相濟,是保證兩者納運、升降協調的必要條件。若溼困脾運,可導致胃納不振;胃陰不足,亦可影響脾運功能;脾溼則其氣不升,胃燥則其氣不降,可見中滿痞脹、排便異常等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