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街頭實拍:電線杆密密麻麻,電線雜亂無章,日本人卻無力改變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其依賴發展的科研、航天、機械等工業技術都位居世界前列,引領全球;而以動漫、遊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在推出後也迅速席捲全球,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化輸出。在這兩方面的相互配合下,日本經濟實現了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迅速趕超西德英,進入一線發達國家的行列,成為亞洲國家的標杆。

不過,很多遊客到了日本後表示,這個世界強國並不像他們想象中那麼規劃有序。抬頭看去,日本的街頭上佈滿了密集電線杆和雜亂無章的電線網,頗有六七十年代落後國家的樣貌,反倒看不出一點經濟強國的有序規劃。

並且,這些密集的電線杆並不是某個城市的獨有現象,而是整個日本都在面臨的基礎設施落後問題。無論是在人流嘈雜的交通主幹道旁,還是風景如畫的景點前,亦或是人流密集的住宅區內都可以看到這些漂浮在城市上空的密集蜘蛛網。

事實上,進入現代社會後,很多城市為了緩解交通壓力、城市用地以及整潔市容市貌等問題,都會採用更先進的地下電纜代替架空電纜。所以我在國內的一些新興崛起的大城市之中的主幹道上,也很少看到四處豎起的電線杆和穿插而過的電線。既然如此,作為一個土地緊缺的發達國家,日本為什麼還留有那麼多電線杆,而不是優先推行更先進的地下電纜呢?

其實,日本不是沒想到全面實現“無電線杆化"。日本國土交通省曾針對2020年東京奧運會在東京都中心城區全面實行“完全無電線杆化“,不過根據預算,交通省每年最多提供300億元用於改造,但是將電線埋入地下每公里的耗資預算就達到了6億元。

也就是說,根據預算日本政府每年只能夠埋設50公里的電線杆,而東京的公路里程就有2.4萬公里。按照這個速度,能在一百年內完成東京都的地下電纜都是一個難題,更別提其它地方。

其次,除了政府資金困難外,土地私有化也是 “無電線杆化”的另外一個阻因。日本是一個土地私有化的國家,一旦購買,終身擁有。如果電纜要全面地下化,勢必會對私人地面進行開挖,但是和“地主”協商卻是一件很費時費力的活兒。

有相關數據顯示,日本3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超過3500萬根電線杆,相當於每3.5人就擁有一根電線杆,如果要將這些電線杆全部地下化,將是一項十分龐大的工程。考慮到政府預算,電力公司估計並不願意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

最後,是考慮到日本的救援問題。日本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又正好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上,自然災害頻繁,更是一個有名的“地震國”。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每年平均有一萬多次地震,每天約為4次左右,5級以上的地震在近百年來就發生過100多次。

因此一旦全面推行地下電纜,最怕的就是自然災害。裸露在外的電線還能及時搶修,而一旦全部入地後,肯定會對搶修和救援都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此,架於明處的電線杆雖然不美觀,但是更利於搶修,也更符合日本的國情。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日本政府也只能任由電線杆影響“市容市貌”而不加以改造。不過,巧合的是,由於日漫的助推作用,這些成排的電線杆反倒成了一道區別於其它城市的風景線。

不過,隨著高科技技術的普及,我們的基礎設施也會越規範化,到時候,我們可能也會懷念這些具有時代特徵的產物吧。

當然,電線杆並不是日本的獨有問題。事實上,在世界上的其它發達國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基礎設施落後且無法改變的局面。就拿上海的老小區來說,城市建設在管道化還沒全面推行前就已經完成了,如果想要改造,勢必會對周邊的居民的用電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也只能保留這些不那麼現代化的電線杆,換句話說,這些電線杆也有可能是一個城市優先發展的直接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