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拜師農民工,鋼鐵“裁縫師”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鋼鐵焊接的世界裡也是如此。這不,名校博士生也得拜農民工為師,只為學習焊接技術,傳承一段工匠情緣。


有一句老話叫做行行出狀元,我們關注的金藍領各個都是所在領域裡的狀元,他們很多人長期堅守在極其艱苦卻又不平凡的崗位上,一守就是十年甚至幾十年。而且他們堅守的並非是絢麗的舞臺,往往都是無人知曉的角落。


博士生拜農民工為師 只為學習焊接技術

在上海寶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焊培中心的車間裡,拿著焊槍的這名男子名叫毛琪欽,今年40歲,他做焊工已經有了22年之久。1995年,18歲的毛琪欽技校畢業離開浙江農村到上海打工,那時候,他作為一個外來農民工,誠惶誠恐,滿懷一種漂泊感。

博士拜師農民工,鋼鐵“裁縫師”

上海寶冶集團焊工 毛琪欽:自己也沒有技術,感覺完全是外來人員,很難融入上海這個大都市的感覺。

但這一點毛琪欽並不在意,當初學習電焊專業本來就只是為了好找工作。由於電焊工工作又苦又累又危險,還容易吸入粉塵,灼傷眼睛和人體,很多務工人員都不願意幹。

但對於從浙江偏僻山村來的毛琪欽來說,本來就沒有技術,能在上海找到一份焊接工作就非常知足了。他當初計劃著打幾年工攢點錢就會浙江老家去。然而,打工20年後,在他身上發生了一件頗為轟動的新聞,2015年,上海寶冶集團總共成立了12個技術創新工作室,毛琪欽焊接創新工作室是唯一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這種規格在上海市是空前的。作為一個外來農民工,怎麼會享有如此待遇呢?

上海寶冶集團企業文化部門主管 潘柏佺:毛琪欽作為從一線成長起來的技術工人,技術藍領,他對工作的專注,對於自己技能的精益求精,很好詮釋了工匠精神。

做焊工22年,毛琪欽憑著一身絕技過關斬將:先後獲得了全國冶金建設行業焊工技術比賽“第一名”、全國工程建設系統焊工技術比賽“第一名”、2005年度“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還被聘為第41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項目中國技術指導專家;並在2016年10月被上海市總工會被命名為首屆“上海工匠”稱號。他的工資待遇已經比肩高級工程師。

博士拜師農民工,鋼鐵“裁縫師”

下班後,毛琪欽開著自己的車帶我們去他在上海的家去看看。

2011年8月,根據上海市的技術人才引進政策,由於毛琪欽的精湛技術和突出貢獻,他們一家三代人都解決了戶口落戶上海,2014年他購買了自己的房子。目前8歲的兒子已經融入了上海,成為了新上海人。毛琪欽從一個技校畢業的外來農民工,憑著一把焊槍,一身技術,二十多年磨鍊成為上海工匠,成功落戶上海,實現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夢想。不過,這也只是毛琪欽一個新的起點,他又有了新的目標,毛琪新焊接創新工作室就是他的工匠實驗室,他準備用這間工作室帶出更多徒弟。

今年3月9日的上午,在毛琪欽焊接創新工作室的車間裡。一場小型的焊接技術比賽即將開始。參加比賽的五名焊工都來自上海寶冶集團生產一線,他們是毛琪欽焊接創新工作室的最新一批學徒,要在這裡接受兩個月的培訓。受訓之前,他們已經是寶冶集團各二級公司的焊工能手,有的是高級焊工,有的得過比賽的金獎。

博士拜師農民工,鋼鐵“裁縫師”

當天的模擬比賽是毛琪欽的訓練方式之一。五位學員都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領,第一道題目,是將兩段直徑六七公分的鋼管焊接在一起。本來是模擬比賽,考官不能指點,可毛琪欽忍不住,觀察學員焊接動作時不時地挑刺兒,毫不留情。

毛琪欽用近乎苛刻的標準把五位選手的作品都挑出了毛病,並根據個人經驗對五位學員的焊接質量給出了初步排名。當天下午的儀器無損探傷監測結果和毛琪欽的肉眼測評排名基本一致。

學員:我有個小目標,名師出高徒。

博士拜師農民工,鋼鐵“裁縫師”

名師出高徒,是很多學員心中設定的小目標,截止到今年2月底,毛琪欽在自己名字命名的焊接創新工作室和寶冶集團之前的焊接技術中心累計培訓焊工一千多人次,其中走出了不少金牌選手。

毛琪欽:最好的就是世界技能大賽,41屆的那時候,有個小夥子獲得了銀獎。當時是咱們國家第一次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我有幸作為技術專家指導他們的,另外就是國內的比賽也有獲得過全國第一名的。

2017年3月12日是星期六,一大早,毛琪欽焊接創新工作室迎來了一位外企技術主管。

博士拜師農民工,鋼鐵“裁縫師”

張懷徵:我是一家外企的員工,我不是焊工,我是學金屬材料的博士。

這位外企的技術領導出身名校博士,卻慕名前來,利用週末放下身段自費向技校畢業農民工出身的毛琪欽學藝,不但自己來學,他還打算把自己公司的優秀焊工送來培訓,希望能培養出毛琪欽這樣的技術工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