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九年老照片:道臺大人出鏡,善堂建義塔,城門年久失修


端坐的寧波地方官與他的家人和僕人。這一組老照片來自Edward Bowra影集。Bowra是英國人,中文名包臘,被清朝海關僱用,在寧波浙海關稅務司工作四年。照片記錄的是1870年寧波人文風光。

隸屬於浙海關的鎮海常關。包臘1867年起在寧波工作。他的主要職責是“和各級官員維持親密友好的關係”、“為商業發展提供各種便利,助合法經營者一臂之力”,還要向清朝海關總稅務司赫德通報“周邊地區的一切趣聞軼事,並且每兩週遞交一份公函”。

寧紹臺道道臺文廉。1726年,清廷在寧波首設寧紹臺道臺,轄寧波、紹興、台州三府。當年的道臺衙署早已湮沒無聞,其遺址在今天寧波中山公園。包臘的職權和寧紹臺道道臺平等。

寧波南門附近的義塔。義塔俗稱孩兒塔,用於收葬死嬰,是當地慈善機構體仁局的善舉。體仁局由官紳創立,為寧波三大善堂之一。該局除了收殮窮人家的死嬰,還照顧被遺棄的嬰兒,在冬天為窮人提供衣食,夏天製作暑藥施送,等等。

寧波和義門。和義門建於元代至正二十年,又稱鹽倉門,為寧波六城門之一。照片看上去城牆和城樓比較破舊,年久失修。其遺址位於今天海曙區姚江南岸、解放橋東側。

寧波和義門外正在訓練的寧郡衛安勇。衛安勇成立於1864年,是以守城治安為責、軍警合一的地方武裝,受寧紹臺道臺節制,配以洋槍洋炮,以西法訓練,由英籍軍官庫克上校任統帶。畫面中的房子是1860年創辦的美國浸禮會女校。

寧波東錢湖莫枝堰。東錢湖有“西子風韻,太湖氣魄”的美譽,自然與人文景觀薈萃。以山巒溪湖的地貌造就了水廓山村,粉牆黛瓦,煙波漁舟的美麗景觀。莫枝堰本為一道堰壩,後來人們在其上建屋築室、繁衍生息。

一頭牛正在拉動鏈式水車。這種汲水工具靠畜力轉動頂部的水平齒輪,經變向增速帶動垂直鏈輪,將井水提至地面。

採石場的搬運工。寧波周邊多山,有開採石場的先天優勢。

從寧波白水巷瞭望天封塔。天封塔是一座佛塔,高約51米,始建於唐朝武則天年間。“塔影浮空盡層城,寶剎含珠佑瑞祥”,它是寧波古城的重要象徵,更是俯瞰城市全景的最佳去處。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