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婚娶习俗

旧俗议婚,男方接女方生庚后,压在神龛香炉之下三夜,家中无不祥之事,便可合婚。

订婚时,男方准备庚帖,即红鸾笺与绿凤柬各一张,称鸾凤书,庚帖里层左边写男的生庚,留右边由女方填写,再请媒人送往女家。女方将女的生庚填好后,留住象征男方的鸾笺,送回代表女方的凤柬,称为拨庚。庚帖也有用龙凤书的,红书为双龙图案,绿书为双凤图案。

绥宁、城步一带旧婚俗,舅权极大,姑娘的女,要优先嫁舅家,舅家无子或表示不同意时,方可与别人议婚。订婚时,媒人带老油纸伞一把,置放女家堂屋的神龛上。女方背后取下纸伞,将事先备好的花布和丝线彩球藏于伞内,让媒人带回男家。彩球即为订婚信物,要永远保存,一旦离婚,必得退还彩球才算了结,当媒人及其他来客宴饮时,一听到爆竹声响,媒人便立刻取伞往回走,守候门口的妇女同时拥上来,将泥巴往媒人身上涂抹,直追到离家五百米处才止,身上沾的泥巴多,象征女方对亲事满意。

迎亲时,轿门悬着古镜,轿上挂着马灯。彩轿到达女家大门口,其亲戚会把门关上,待男方从缝里塞进一些线,才给开门,叫做“挡亲礼”。新娘出嫁前,家长要邀请年龄相仿的未婚女伴,陪吃一席酒,叫“待女”。还会约闺中姐妹及姑嫂等,执手边哭边唱,叫哭嫁。新娘由兄弟背上彩轿,不让双脚沾地,上了轿,女方亲友随轿掩泣而送,待新郎在途中多次劝回,并投以“回步礼”,送者才依依告别。彩轿抬到男家停在大门外,男方杀雄鸡祭祀后,再抬至堂屋前,安放约一小时,新郎才去开轿门,称为“压性”。

许多地方在迎亲彩轿后用米筛插箭三支,还要两个儿童扮成红包巾,绿包巾行于彩轿前。彩轿回到男家大门口,门槛上预置瓦一片,上罩米筛,下放谷七粒,新娘出轿,要用脚将瓦踩破,表示弄璋(生男)不弄瓦(生女)。隆回北面区乡,在彩轿进入男家中堂时,一人擎伞,在刚出轿门的新娘头上一张一收,连续三次以压煞。新娘进屋时,新郎要站在高处,将来才可超过女方。武冈一带有用火把迎亲的,火把用麻秆、葵杆、竹片扎成,长数尺,中间缠上红纸,当送亲队伍一出现,两个十二三岁的迎亲伢子,一左一右,出大门迎亲。

新婚夫妻到新娘娘家去,叫回门。回门那天,不能留宿,必须当天赶回。如两家相距太远,就等满了月才回门,但不论留住多久,必须夫妻同归。有的则是在婚后次年的春节回门。清代至民国初年,妇女订婚后夫死,提倡“守望门寡”。结婚后夫死,更是守寡终身,不得再嫁。夫妻关系恶化,如有女子私奔,族间有处以沉塘溺死者。如因丈夫死后生活困难而改嫁的,婚礼必简单,不动鼓乐,不拜堂,不闹洞房,轿子不从娘家正堂屋出门。五·四运动以后,青年妇女守寡者日益减少。

50年代后,人民政府提倡婚姻自由,寡妇再嫁为法律所允许,同时也允许离婚男女再行复婚。婚事由男女青年自主。议婚、订婚多由双方交换信物或合影留念。有的征得家长同意,由男方设酒会、舞会招待亲友,宣布订婚。结婚仪程也大为简化,到政府取得结婚证后,各自按经济情况办筵席,请主婚人宣布,亲友聚会热闹热闹。80年代后,嫁妆、筵席逐渐讲究,兴闹洞房,讲恋爱经过,但旧俗的繁文缛节不再恢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