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共建高校: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

1、湖北大學

湖北大學地處國家中部地區中心城市、湖北省省會——武漢市。學校是湖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湖北省部共建高校: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

1931年,學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在武昌寶積庵誕生,此後迭經國立湖北師範學院、湖北省教育學院、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湖北師範專科武漢師範專科學校和武漢師範學院等時期。1984年8月,更名改製為湖北大學。2013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簽署文件,共建湖北大學。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哲學C+、理論經濟學B-、馬克思主義理論B-、教育學C、體育學C、中國語言文學B-、外國語言文學C-、中國史C、數學B-、物理學C-、化學 C、地理學C、生物學B、生態學C、材料科學與工程C+、電子科學與技術C、工商管理C+、公共管理C-。

現有武昌主校區、漢口校區、陽邏校區等3個校區,總佔地面積2100餘畝。

現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1.9萬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6000餘人。有3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基地、2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


2、武漢科技大學

湖北省部共建高校: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入選高校和湖北省“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辦學歷史溯源於1898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藝學堂,1958年組建為武漢鋼鐵學院,開辦本科教育。1995年,隸屬於原冶金部的武漢鋼鐵學院、武漢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武漢冶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1998年,學校成為第一批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劃轉院校。1999年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

學校現有青山、黃家湖和洪山三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70.9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124.07萬平方米。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特色鮮明,構建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工、理、管、醫、文、經、法、哲、藝、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科體系。設置有20個教學學院、76個本科專業(75個本科招生專業);擁有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3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16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建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0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2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11個學科位居湖北省屬高校第一;材料科學與工程、冶金與礦業工程、機械工程等3個學科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C、機械工程B、材料科學與工程B、冶金工程B、控制科學與工程B、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土木工程C-、化學工程與技術B、礦業工程C+、軟件工程C、安全科學與工程B-、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C-、管理科學與工程C、工商管理C、公共管理C+。

3、中南民族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是直屬於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坐落於白雲黃鶴的故鄉——武漢南湖之濱。學校前身為中南民族學院,創建於1951年,2002年3月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

學校佔地1550餘畝,校舍面積100萬餘平米,館藏圖書697餘萬冊,擁有全國高校第一家民族學博物館。校園內綠樹成蔭、花香四季,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現代建築鱗次櫛比,湖光山色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構成了教學、科研和生活的優美環境。

湖北省部共建高校: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

學校現有56個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碩士、本科、預科等各類學生27000餘人,少數民族學生比例超過60%。學校現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4個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點,16個專業型碩士點,授權學科覆蓋了除軍事學之外的其他全部12個學科,擁有涵蓋10大學科門類的84個本科專業。2018年1月,學校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其中民族學、化學和藥學3個學科入選“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2017年,民族學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3。2015年,化學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2019年,工程學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現有在編在崗教職工2135人,各類專任教師1429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佔50.6%。172人入選國家級或省部級人才計劃。近五年學校獲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988項,其中,國家自科、社科基金286項;爭取科研經費2.8億元,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06項。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數多年來保持在湖北省高校前4名,湖北省社科基金立項數連續三年居全省前2名,一大批高質量調研成果得到中央領導同志批示和上級有關部門肯定。學校建成“武陵山減貧與發展2011協同創新中心” 等39個省部級科研機構(實驗室、基地、中心)。

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為:法學C、民族學A-、馬克思主義理論B-、教育學C、中國語言文學C、化學C+、生物學C-、工商管理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