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在武漢:戰鬥,直言,累到病發且不聽話……

內容提要:“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 ——“武漢保衛戰”中臨危受命的張伯禮院士留下了這句誓言,也留下了父親的嚴厲、病人的堅強、醫生的果敢和一名共產黨員的豪邁。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 ——“武漢保衛戰”中臨危受命的張伯禮院士留下了這句誓言,也留下了父親的嚴厲、病人的堅強、醫生的果敢和一名共產黨員的豪邁。因勞累過度引發膽囊舊疾需要手術,他堅持自己簽字不告訴家人;和兒子同在前線,他拒絕探望,讓兒子先管好病人;面對複雜的疫情,他挺身而出,作出樂觀而堅定的判斷。在這場抗擊疫情壯烈戰爭的最前線,年逾古稀的張伯禮用自己的勇氣和擔當構築了生命防線,詮釋了醫者仁心。

实录 | 张伯礼在武汉:战斗,直言,累到病发且不听话……

不聽話的病人

1月24日,以鍾南山院士為組長、14位專家組成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專家組已經成立。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系14位專家之一。

1月27日,大年初三,正在天津指導防疫戰的張伯禮院士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急召飛赴武漢,從這天開始,他就一直堅守在江城。

初到武漢的幾天,情況比張伯禮想象的嚴重得多。他和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的同志調查發現,發熱門診都是病人爆滿,走廊裡,輸液的病人與排隊掛號的人混在一起,很多人排了幾個小時也看不上病。這種混亂狀況,只會增加感染幾率,加速病毒的傳播,必須採取斷然措施!當晚,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召開的會議上,他提出,要馬上分類分層管理、集中隔離,主要將發熱的、留觀的、密接的、疑似的“四類人”隔離開。徵用一些學校、酒店進行隔離,普遍服用中藥,“大水漫灌”達到早期干預的目的。他認為,發熱人群中,可能有的只是感冒,如果都往醫院跑,跟真正的新冠肺炎患者混在一起,感染者只會越來越多,其實,也許幾劑清熱解毒的湯藥就治好了。但是,發放湯劑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尚在混亂之中的患者也對中藥將信將疑,他為此很痛心。直到幾天後,湖北省中醫院治癒了幾十位患者,人們才認識到中藥的抗毒效果,開始普遍服用中藥。轉天,他督導送進去3000付中藥煎煮液,而後又送進去1萬付……至今已達40萬袋中藥了。

讓確診的患者都能住院,在一個多月前的武漢根本做不到。“一床難求”的嚴峻狀態,令人憂心如焚。專家們提出,建設方艙醫院,擴展床位,儘快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第一步先把確診病人收治起來,把輕症集中到方艙,讓定點醫院集中收治重症,並在所有方艙醫院發放中藥湯劑,對所有住院病人實施中西醫結合治療。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領導當場決策,立即在武漢市的體育場館、會展中心等地建一批方艙醫院。同時,從全國調集醫療隊,接管方艙醫院。江夏方艙醫院由中醫團隊整建制接管,由張伯禮負責指導。方艙醫院主要收治輕症和普通型患者,單純使用中藥就可以取得較好療效。江夏方艙醫院前期收治的400多名患者,無一例轉為重症。

中西醫結合抗擊冠狀病毒,是張伯禮力推的治療方法。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就已經驗證了這個方法的有效性。在來武漢前,他和他的團隊已經在天津海河醫院運用此法,取得良好療效。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召他來武漢,也是希望他的團隊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發揮特殊作用。

在張伯禮等專家組成員的強力推動下,武漢的協和、同濟、金銀潭等醫院的重症患者也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西醫呼吸、循環支持下,中醫藥在穩定血氧飽和度、控制肺炎進展、抑制炎症因子風暴及保護重要臟器功能等方面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有些重症患者轉為輕症,或痊癒出院。現在,武漢市各醫院中醫藥的介入已經從當初的30%超過80%,在方艙醫院,中醫藥的介入則超過90%。有誰知道,這個數字的背後,是張伯禮怎樣的付出!他多次進入“紅區”,望聞問切,甚至不顧學生的阻攔,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親自查看患者的舌相。白天指導會診,晚上召集會議,研究治療方案細化到某一個具體的病例。

他終於沒有扛住高強度連續作戰的疲憊,病倒在戰場。2月16日,因勞累過度引發膽囊舊疾,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領導強令他住院治療。他本想保守治療,因為“武漢保衛戰”正到叫勁的時候,還有那麼多人等待救治,但負責為他治療的專家態度堅決:“您不能再拖了,必須手術!”2月18日,為張伯禮手術時發現,他的膽囊已經化膿、膽管結石嵌頓壞疽了……

实录 | 张伯礼在武汉:战斗,直言,累到病发且不听话……

張伯禮接受手術那天,照例要徵求家屬意見,他說:“不要告訴家人,我自己簽字吧!”這是為了瞞著老伴,畢竟,這個時候在武漢病倒了,他怕老伴擔驚受怕。

2月28日,在武漢協和醫院病房,記者專訪張伯禮院士時,值班護士黃珺說:“你們快幫我們勸勸老人家,他簡直不聽話,每天睡得好晚,住院還忙工作。”

怕影響軍心,張伯禮提出不要將他手術的消息對外界公佈。麻醉過後,他醒來就讓秘書給他讀疫情通報,並打電話詢問江夏方艙醫院的情況,還經常要接聽醫護人員求教的電話。江夏方艙醫院是目前唯一由中醫接管的方艙醫院,駐紮著來自天津、江蘇、河南、湖南、陝西馳援武漢的中醫醫療隊。這是在他的提議下,緊急調集的“中醫國家隊”。作為國家中醫治療領域的領軍人物,他深感此行武漢的責任重大,因而,病倒了也不能懈怠。儘管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的領導反覆叮囑他安心休養,但他的那份牽掛怎麼也放不下。“仗正在打,我不能躺下。”張伯禮講到這裡有些哽咽。國務院領導點將讓他征戰武漢,專家組有多名院士,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召他們前來。他意識到此行不會輕鬆:“領導的信任化為不竭的力量,人民的需要就是使命。”手術後,他以詩抒懷:“抗疫戰猶酣,身恙保守難,肝膽相照真,割膽留決斷。”他笑道:“肝膽相照,我這回把膽留這兒了。”風趣的話語,透著和藹、豁達。如果不是右手腕上封著的靜脈留置針,你很難想象,這位72歲的老人剛做過膽囊摘除手術。

他從來不服老,有個細節令記者感慨,記者在報道中介紹他是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審讀時將“老人”改為了“學者”。

不見面的父親

張伯禮在武漢時,兒子張磊也報名要求參加醫療隊。張磊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湖北疫情形勢嚴峻,張磊通過電話、微信、書面材料等途徑多次表達衝鋒向前的強烈願望。2月21日,他帶領第十二批天津支援湖北醫療隊增援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我是黨員,又是科領導,還有抗擊非典、禽流感的經驗。”張磊告訴記者,“父親這麼大年紀都來了,我哪能坐得住?”不過,出發的時候,張磊沒告訴母親。而那天,正是母親的生日。往常這一天,他們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這一次,他卻缺席了。張磊囑咐妻子和妹妹幫他隱瞞:“就對咱媽說我要去濱海新區值班。”他兼任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執行院長。他想,能瞞一天是一天,“不能讓老媽又多一份擔心。”

实录 | 张伯礼在武汉:战斗,直言,累到病发且不听话……

沒有人生而忘死,只是選擇無畏。說起父親的忘我,張磊心疼掉淚。在武漢這些天,父子倆至今未見上一面。“我打過電話,想去看他,哪怕能陪伴一天也算我盡份孝道,但被他攔住了。”張磊說。

張伯禮又何嘗不想父子相見,但他還是勸阻了張磊:“我這裡被照顧得很好。非常時期,你不用來看我,看好你的病人就行。”

实录 | 张伯礼在武汉:战斗,直言,累到病发且不听话……

今年45歲的張磊從小到大就沒讓父親操過心。記憶中的父親總是忙得很晚回家。他想,做醫生太辛苦了。但高考那年,母親說:“你還是報考醫學院吧,將來像你父親一樣。”張磊從醫後,一直以父親為榜樣,敬守醫德,鑽研醫道,成為風溼免疫學科的青年才俊,但他一直低調,甚至連我們的採訪都百般推辭,直到他所在的醫療隊黨支部書記、領隊劉學政出面做工作,他才同意與記者見面。劉學政說:“他跟我們老院長(注:張伯禮曾任天津中醫一附院副院長)一樣低調謙和。”

到武漢後,張磊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提取患者咽拭子樣本,是“紅區”中最危險的工作,極易被患者嗆咳噴出的病毒感染。張磊總是自己動手,從不讓學生去做。“我應該衝在前面,我們幾個主任都是這樣做的,我憑什麼特殊?”他說,“如果醫生都不敢上前,那病人豈不更絕望嗎?”2月26日,首批23名患者從這裡治癒出艙,張磊說:“那天,我睡了個好覺。”

作為父親,張伯禮對兒子來到武漢當然有幾分擔心,畢竟新冠病毒太狡猾、太兇險了,但對兒子的表現,張伯禮很是寬慰:“張磊幹了這麼多年,經歷過非典的考驗,個人防護應該沒問題,在業務上也可以獨當一面了。”不過,張磊遇到一些病例仍會打電話向父親求教。在抗疫戰場上,這對父子雖然隔空對話,但兩顆醫者仁心卻在同頻共振。

实录 | 张伯礼在武汉:战斗,直言,累到病发且不听话……

張伯禮(左)和張磊

停不下的專家

在武漢的張伯禮一直牽掛著天津的疫情防控。“我也是天津專家指導組中醫組的成員,第一個病人我就參加會診了。別看在這兒,天津的疫情我都知道,136人確診,2月27日新增一例是院內感染,出院已經破百例了。天津的同道經常會諮詢一些問題。”他說,“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天津的防控措施非常紮實、有效,很多方面值得全國借鑑。全國人民摘口罩的日子應該不遠了。”

实录 | 张伯礼在武汉:战斗,直言,累到病发且不听话……

張伯禮院士(右)在重症病房給患者做檢查

实录 | 张伯礼在武汉:战斗,直言,累到病发且不听话……

張伯禮(左)多次進入“紅區”指導救治工作

他力挺鍾南山,同時也給出了自己對疫情最新的判斷——

視頻: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記者專訪張伯禮

對輕症患者,中藥可以全部拿下!

重症患者用中藥,也能力挽狂瀾!

2月24日,張伯禮院士介紹,這次新冠肺炎,是人體免疫力和病毒的博弈,治療可以針對病毒,也可以針對人體的抵抗力。中醫的扶正在於雙向調節,免疫力低下時讓免疫力提高,免疫功能有亢進的情況時,把它壓下來,所以是雙向調節的作用。在這次治療新冠肺炎中,中醫成了和西醫並肩作戰的主力軍。參與的更多更深了,在輕症裡中藥自己就可以全部拿下,但是重症裡西醫仍是主力軍。

對重症患者一定更強調中西結合,以西醫為主。中醫起輔助作用,但是輔助有時也起關鍵作用。有的病人氧合水平比較低,血氧飽和度波動。給他們注射生脈、參麥注射液,服獨參湯。一兩天後病人的血氧飽和度就穩定了,再過一二天氧合水平就上去了,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對重危症患者要果斷、及早使用中藥注射劑。現在有些西醫說中藥注射劑不安全,這是誤會。早用、大膽用,往往起到力挽狂瀾的作用。

3月底,武漢有望新增病例“清零”!

4月底,除了湖北以外可以摘口罩!

2月28日,天津海河傳媒中心記者來到武漢協和醫院,對張伯禮院士進行專訪,對於人們關心的疫情“拐點”時間,張院士力挺鍾南山,甚至表現得更樂觀。“我基本同意鍾先生的觀點,但我更樂觀一些。4月底除了湖北以外,全國其他省市我覺得就可以摘口罩恢復正常秩序了。”

实录 | 张伯礼在武汉:战斗,直言,累到病发且不听话……

3月3日,張伯禮院士在武漢接受了人民日報新媒體的專訪,他表示分析了疫情演變數據,目前來看全國除湖北以外其他地區,2月底新增病例基本“清零”;湖北省除武漢市以外其他地區,3月中旬估計能基本“清零”;武漢市有希望到3月底實現基本“清零”。但是,“清零”也不是絕對的,偶爾還是會出現幾個新增病例。

但他也提示,就算全國都“清零”了,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的好習慣,也要保持一段時間。畢竟,現在疫情下半場國外的形勢還是很嚴峻,要防範輸入性病例。”

結語

懸壺濟世,醫者仁心。幾千年沉澱下來的中醫藥文化精髓,正是因為有張伯禮這樣的高德大醫和張磊這樣的後輩才俊的不斷傳承,才得以繼續護佑著我們的康寧。“中醫是蒼生大醫,治病救人幾千年了,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財富。”張伯禮說,“祖先留下的財富,是無價的瑰寶,讓我們在應對疫情時有了中西醫兩套治療方案,我們應該感到幸運。”

“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張伯禮抗擊非典時的誓言至今依然不改,他對這場空前壯烈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最後勝利一直信心滿滿。有其詩《戰地燈節》為證:“燈火滿街妍,月清人跡罕。別樣元宵夜,抗魔戰正酣。你好我無恙,春花迎凱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