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飛黃騰達”,可卻很少有人知道,飛黃所代表的含義


在中國,子女常常被認為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對於子女,父母總是會悉心教導,對他們寄予厚望,希望他們一朝一日能夠飛黃騰達。解縉年少時就聰明好學,有一年,父親送他去參加鄉試。因為當時解縉年紀尚小,父母本就疼愛他,更心疼他走太遠的路會累,生怕影響兒子發揮,因此解縉的父親便將兒子扛在肩上,如此步入考場。

我們經常說“飛黃騰達”,可卻很少有人知道,飛黃所代表的含義

在場的有一位考官是縣令,看到解縉騎坐在父親的頭上,不禁惱火。古人以孝為先,這縣令便想,羊羔尚且跪乳,這考生怎麼竟不知道孝敬父親,反而騎坐在父親的頭上!

縣令一怒之下,隨口說出了“子將父做馬”這句話來。這話正好被解縉聽到了,聰明如他當然知道這是縣令對自己的指責,誰知道他小小年紀,竟滿腹才華。只見解縉微微一笑,接道:“父望子成龍”。

我們經常說“飛黃騰達”,可卻很少有人知道,飛黃所代表的含義

如此,上下兩句便嚴格對仗起來,成為千古絕對。縣令頓時為小小年紀的解縉的才華傾倒,沒想到如此小兒,竟然這樣聰慧睿智。原本責怪解縉的,頓時怒氣一掃而空。後來,解縉真的如同父親所願,飛黃騰達,官至內閣首輔,名氣不輸三楊。

“飛黃騰達”這個詞我們常用,指的就是人生輝煌,達到一定高度。雖然我們如今常常用到,但是大家可能卻不知道“飛黃”是什麼意思。

我們經常說“飛黃騰達”,可卻很少有人知道,飛黃所代表的含義

如果我們想當然地理解,“飛”和“騰”這兩個動詞,放在“黃”和“達”的前面,顯然是不對的。也就是說,這個成語實際上是主謂結構,其中“飛黃”是主語,“騰達”是謂語。而在清朝時期,人們又發現,原來這個詞,我們一直都用錯了。

我們先來解釋這個成語的主語,也就是“飛黃”。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就有記載,《山海經》中說過一種神獸,名為“騰黃”,看起來像是狐狸一樣,但是背上又長著角。據說,如果乘坐這種神獸,能夠得到2000年的壽命。據說當年,華夏民族的祖先黃帝就是乘坐這種神獸,昇天而去的。

我們經常說“飛黃騰達”,可卻很少有人知道,飛黃所代表的含義

由此可見,“騰黃”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是一種被人們寄予美好意義的神獸,乘之可得長壽。而根據後來的記載,我們發現,這“騰黃”就是“飛黃”的前身。“飛黃騰達”,原先本是“飛黃騰踏”。

第一個這樣使用的人,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這韓愈十分有才華,不論詩詞,還是文章,功夫都是絕對的上乘。我們上學的時候,都曾經在課本上學習過他的名句,一般還會被要求背誦。他的好文章我們都領略過了,這功夫當然不是生下來就有的,而是韓愈自己通過不斷地學習、提煉,才有了下筆如有神的效果。

我們經常說“飛黃騰達”,可卻很少有人知道,飛黃所代表的含義

可是,韓愈好學的品質卻沒有遺傳給自己的兒子,他的兒子卻是個很不愛學習的人。韓愈與一般的孩子家長一樣,自然也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飛黃騰達”,有一個好的未來。

為了勸自己的兒子好好讀書,韓愈煞費苦心。他還專門寫了一首長詩,名為《符讀書城南》。這首詩總共54句,260個字。為了教導孩子,韓愈硬是寫了這麼個長篇大論。其中這個“符”,就是韓愈兒子的名字,城南是韓愈家裡的一棟別墅,當時就是他兒子讀書的地方。在這首長詩當中,有一句“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從字面意思,我們也能輕易看出,就是教導兒子好好學習,別總是玩兒。

我們經常說“飛黃騰達”,可卻很少有人知道,飛黃所代表的含義

看到了這首詩之後,韓愈的兒子終於理解了老爸的一番苦心,知道了學習的重要性。自那之後,韓愈這個兒子便改掉了原來朝三暮四的壞毛病,不再被玩物隨意吸引,潛下心來,開始用功讀書,一心向學,終於通過科舉考試,步入官場,有所作為。他拜師在國子監主簿的散文家樊宗師門下,日夜苦讀,最後在科舉考試當中高中進士,在入朝為官。

雖然與父親相比,他並沒有留下太多人們朗朗上口的作品,但是也成為了仕途中的一員。相比較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是非常成功的了。韓愈經過一番教導,終於使得自己的兒子“飛黃騰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