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亞哈船長:自大,是英雄最致命的“瑕疵”

《白鯨》,美國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的代表作,被譽為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這本以捕鯨為題材的小說,無論是其作者的生活經歷,還是這本小說經典地位的確立過程,都令人津津樂道。


《白鯨》亞哈船長:自大,是英雄最致命的“瑕疵”


這本書的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一位名叫亞哈的捕鯨船長,在一次捕鯨過程中,被一頭叫做莫比·扎克的白鯨咬斷了一隻腿,於是一路尋仇,最終與白鯨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並且同歸於盡。


《白鯨》塑造了一個經典的文學形象,那就是主角亞哈船長——“我所有的手段都是神志清楚的,我的動機和目的卻是瘋狂的。”從他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曾經身經百戰的捕鯨英雄,為何會成為一個瘋狂的復仇者,並且最終走向了毀滅。


《白鯨》亞哈船長:自大,是英雄最致命的“瑕疵”


一、獨腿的亞哈船長——“我一定要抓到它”


《白鯨》裡的角色,常常取名於聖經中的人物,以暗指人物的身份與命運,亞哈這個名字也不例外。


亞哈,舊約中記載的以色列王,傳說以色列王亞哈及其妻子,行上帝認為是惡的事,不信上帝,於是上帝派下先知除了他們。而小說中的“亞哈”,也正是這樣的人物,他就是捕鯨船“裴闊德號”上的國王,作為船長,他擁有絕對的權威和力量,被評價為“不信神而又像神一樣的人”。


“亞哈絕不是凡夫俗子,他上過大學,也到過吃人生番聚居的蠻荒之地,他在海上戰鬥,用魚槍對付過比鯨魚更可怕的傢伙!”


然而,如此厲害、令人敬畏的亞哈船長,卻在一次捕鯨過程中永遠失去了他的一條腿,有一條強大的抹香鯨戰勝了他,那便是威名赫赫,讓無數捕鯨人無功而返的白鯨——莫比·扎克。


“是的,就是那傢伙讓我成了這樣,讓我永遠成了獨腳的可憐水手,我就是走遍天涯海角,追到地獄的火坑裡,也一定要抓到它,否則我絕不撒手。”


在岸上歇整的亞哈船長迫不及待得想開啟他的第二次航程,去捕殺那頭可惡的白鯨。然而,他必須得事先做一些準備:


(1)繼續獲得股東們的支持


股東,就是通過投資捕鯨船而希望獲利的人。捕鯨本質上是一種商業活動,精明的商人會對捕鯨船進行投資,根據捕鯨船的成果來獲得回報。捕鯨業背後有巨大的商業利潤,但同時也承擔著極大的風險,為了減緩風險,股東付給船長和船員的不是工資,而是“股份”。


“股份”,將股東、船長和船員們緊緊地綁在了一起。如果這條捕鯨船在一趟航程中滿載而歸,那麼股東、船長和船員都會比一般商船獲得更多的收入;而一旦無功而返,那所有的人都會利潤微薄,甚至反而負債。


《白鯨》亞哈船長:自大,是英雄最致命的“瑕疵”


“裴闊德號”有兩個大股東,法勒和比勒達,還有一群零零散散的小股東,都是當地的一些居民,他們全都指望著靠“裴闊德號”的滿載而歸,來賺得滿盆呢,他們不會希望,自己投資的這條捕鯨船,只是一心一意地去找一條白鯨復仇,完全不顧捕鯨船的利益。正像亞哈的大副斯達巴克所說的那樣:


“我很高興打死那傢伙,來給您出氣,如果我們能碰見它的話。可是我們不能只為了它呀,我們是來捕鯨的,不是專門來報仇的,僅僅靠白鯨的那幾桶油是賺不了幾個錢的。”


亞哈深知這一點利益關係,因此他向所有的人瞞了自己真實的目的,一邊讓股東們繼續支持它,不斷往船上搬運航海物資、招募人手,一邊暗地裡找來了5個幫手,其中領頭的就是神秘的費達拉,一個像惡魔一樣的皮膚黝黑的老人。然而,這一切,都是在捕鯨船已經開出後,才真正的暴露出來。


(2)讓水手們和他有共同的目的


搞定了他的股東後,亞哈的第二步,就是搞定船上的水手們——水手們也很清楚捕鯨船的利益關係,只有捕的鯨越多,他們才能賺得越多,更何況,莫比·扎克真的非常危險呢。


在這裡,亞哈充分體現出了他身為“統治者”的才能。


在出航幾天後,亞哈把所有的水手都召集到了後甲板上,並且將一枚金幣釘在了船上,獎勵給第一個發現白鯨的人,他發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陳詞,將自己的仇恨傳遞給在場的每一個人,瞬間讓所有的水手都興奮起來,迫不及待地想與白鯨交手:


“那火光和星光一刻不停地照射著“裴闊德號”上的所有人,任何人的疑慮、恐懼和反抗都被鎮壓了,也許,不應該說是鎮壓,而是被化解了,化解成了一股同心同德的力量......”


非常成功地,亞哈蠱惑了所有人,彷彿大家都擁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從這兩點中可以看出:亞哈是一個聰明而且冷靜的復仇者,不管是對上——他的投資人,還是對下——他的水手下屬,他都採取了非常正確的策略。

二、亞哈船長的尋鯨之旅


在讓所有人都和自己有了同一目標之後,還有一個問題擺在了亞哈船長的面前,那就是:


如何找到白鯨莫比·扎克?


要想在這樣茫茫無盡的大海中,發現一隻孤零零的生物,這似乎是一種“荒誕而無望”的工作。但對於一個專業的捕鯨船船長來說,他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來將這種可能性提到最大。

亞哈船長尋鯨之旅的第一步,就是為自己規劃了一條几乎完美的航線。


“亞哈船長熟悉一切大小潮流的形勢,可以從中預測抹香鯨的食料的漂流情況;也想得出在特定的地方獵擊它的正常而肯定的季,因為對於該在這裡還是在那裡搜索他的獵物,哪個是最適當的日子,也能夠得出合理的、差不多近乎正確的推算了。”


事實上,抹香鯨常常會定期地去特定的海洋,它的移棲有一定的規律性,而且,當抹香鯨從一個食料場去另一個食料場的時候,“彷彿得到了上帝的情報”,它的航線幾乎是一套筆直的“管道”,這都提高了捕鯨人提供了相遇的機會。


《白鯨》亞哈船長:自大,是英雄最致命的“瑕疵”


而最重要的是,亞哈船長鎖定了一個特定時節的特定地點——“當令季節的赤道線”,每一年莫比·扎克都會在同樣的時間出現在同樣的地點,“蓋然的可能性就算必然性”。因此,就算亞哈船長在上述的航線中都完美的與白鯨錯過,他們也終將在這裡相遇,來一決他們最後的生死。


除了規劃一條邏輯如此嚴謹的航線外,亞哈船長還會向每一艘遇到的捕鯨船打聽白鯨的消息。一艘捕鯨船,都彷彿在讓亞哈一步步走向最終的結局。


“你可看到白鯨嗎?”


“那條大鯨像陣大渦流,把遊在水裡的大副攫在嘴裡,一頭沉了下去。”——“大鯨出來了”號


“那條大鯨朝前猛勁一衝,逃走了,那那支投出去的標槍卻在我旁邊蕩著,把我的胳膊扎住了。”——“撒母耳·恩德比”號


”看到了!我們和他搏鬥,然而我的兒子卻隨著捕鯨小艇失蹤了,請你幫幫我把!“——拉吉號


其中,在一艘“耶羅波安號”的捕鯨船上,有一位奇怪的員工,他自稱是加百列,並大聲地宣佈白鯨是“神”的化身,讓所有人都不要去攻擊它。他預言:誰敢褻瀆地殺害他的天神,就會立遭大難!當得知亞哈要去捕殺白鯨時,加百列更是激烈地大叫:“想一想,想一想那個褻瀆神明的人!正是死在這下面——當心那個褻瀆神明者的結局!”


然而,“不敬神卻又像神一樣”的亞哈,卻完全沒有理睬他,繼續專注地追擊他的仇人——莫比·扎克去了。

三、人鯨大戰——要麼共存,要麼共亡

亞哈船長就這樣一路航行,他一面聽著關於莫比·扎克的種種傳聞,一面沿著自己規劃好的航線行駛著,終於,他來到了宿命般的決戰地點——當令季節的赤道線,這也是他整個航線的終點。


亞哈與莫比·扎克大戰了三天三夜,準確地說,是亞哈主動發動了三次進攻,這是小說最高潮的部分:


第一天,亞哈率先發現了莫比·扎克,於是讓大副掌管“裴闊德號”,自己和二、三副架著捕鯨小艇追擊莫比·扎克,莫比·扎克假裝逃跑了,但是又突然從水下竄出來,一下子含住了亞哈的捕鯨小艇,並把它咬成了兩塊,幸好大船“裴闊德號”及時趕到,趕跑了白鯨,救下了亞哈船長;


第二天,船員再次發現了莫比·扎克,它非但沒有逃跑,反而在不遠處對“裴闊德號”進行挑釁,亞哈再次登上捕鯨小艇進行追擊,莫比·扎克反守為攻,再次打敗了亞哈,亞哈被救起,然而他的得力干將,費達拉失蹤了;


第三天,船員第三次看發現莫比·扎克,亞哈再次進攻,他看到了白鯨身上費達拉的屍體,奮力將自己的標槍投向了莫比扎克,受傷的白鯨被徹底激怒,用盡最後的力氣去撞擊“裴闊德號”,亞哈竭力阻止,投出最後的標槍,白鯨狂奔而走,捕鯨索勒住了亞哈的脖子,結束了他的生命。


而遭到白鯨瘋狂撞擊的“裴闊德號”,也一併沉入了海底,三十多人只有一人倖存,那就是本書的講述者——以實瑪利。


《白鯨》亞哈船長:自大,是英雄最致命的“瑕疵”


在最後一天的追擊中,亞哈船長的大副,斯達巴克,這個忠心而老實的人,奮力地對亞哈大喊,希望他回頭,那也是他們最後的機會:


“不要再追了,亞哈,現在回頭還來得及,你沒發現?莫比·扎克對你並沒有仇嗎,現在是你的問題,你不要跟它沒完沒了啦!”


在這個時候,如果亞哈停止了追逐,那麼他和白鯨都將生存下來,然而他沒有,他選擇另一條路,最終和白鯨一起走向了毀滅。


四、解開亞哈船長的角色密碼


亞哈船長這個角色的魅力,在於他身上那種強烈的衝突,他在行動上如此理智,甚至可以說,他有英雄般的性格和手段,然而他在動機上卻如此瘋狂:


為了捕殺白鯨,他暗地裡找來了有力的幫手,聰明地團結了整個船的力量,嚴謹地規劃了自己的航線,還不斷打聽消息,在這個過程中,他冷靜、理智、思路清晰;而他聽不到任何人的勸告,儘管所有的徵兆都在警示他,讓他放棄,然而他還是一再追擊,他無法放棄自己的仇恨,只求與白鯨一決生死,在這一方面,他表現得瘋狂而偏執。


“我所有的手段都是神志清楚的,我的動機和目的卻是瘋狂的。”


正是這種瘋狂,讓亞哈,從一個捕鯨英雄的形象,瞬間反轉為一個嗜血的屠夫。因此,理解這種瘋狂,探尋他瘋狂復仇的原因,是解開亞哈這個角色密碼最關鍵的鑰匙——不同的解讀,便會呈現一個不同的亞哈。


從最直接的原因來看,白鯨莫比·扎克讓亞哈失去了一條腿,這導致了亞哈“肉體上的痛苦”,然而,這不足以導致瘋狂,對於亞哈而言,真正難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


“他不再把它只看做是肉體上的宿敵,更是他理智上、精神上的宿敵,他把莫比·扎克看成一切惡行的化身,他把對世間的一切憎惡都集中在它的身上,而他,船長自己,已經是一個正義、良心和真理的化身了,他要代表一切同邪惡對立的勢力,同這白色的魔鬼鬥爭到底。”


在這一段敘述中,我們可以得出兩點:


1、亞哈把自己放在了和神一樣的地位上;

2、亞哈認為,他所做的事情,是“除惡”。


要想更深入地理解這兩點,必須涉及到哲學層面的內容,也就是發生在這本小說形而上學層面的對話。


(1)加爾文教 vs 超驗主義


《白鯨》的作者赫爾曼·梅爾維爾,出生於美國紐約,他從小深受加爾文教的影響。所謂的加爾文教,是由基督教演變出的一個重要宗教流派,在當時的美國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個宗教派別特別強調個人對“上帝”的信仰。


作者在《白鯨》中創造的人物,雖然都有各自的宗教背景,但他們也有相同點:他們都信奉神明,不管是信奉真神、邪神,還是異神,教徒們都努力地按照神的指引去行動和生活。


在小說的前二十一章,都在描寫以實瑪利在登上捕鯨船之前的見聞,其中他遇到了一個異教徒魁魁格,並且兩人成為了好朋友。魁魁格隨身攜帶著一個木偶,那是他信奉的神明——約約。魁魁格會用特殊的方法與約約對話,聽從約約的指示。


比如,當時魁魁格和以實瑪利還沒決定要跟隨哪一艘捕鯨船,於是約約指示,必須只由以實瑪利一人去尋找,並預言他將找到命定的那艘船,並且丟下先魁魁格成為了水手。果真,以實瑪利一人去尋找時,找到了“裴闊德號”,並且先定下了合約,然後再把魁魁格帶到了船上。


然而,超驗主義思潮的流行,卻對作者所信奉的加爾文教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超驗主義哲學的觀點就是,人能夠超越感覺和理性而直接認識真理,強調人的重要性。超驗主義認為,既然人自己就能夠直接認識真理,那又要神何用?人為什麼還要信仰神,按照神的意志區行動?


“愛默生的超驗主義觀點摒棄了加爾文教派神為中心的思想,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人”就是上帝。”


我們之前分析過,船長亞哈是一個“不敬神卻又像神一樣的人”,“不敬神”的亞哈正是超驗主義的代表,他將自己放在和神一樣的地位,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而不是按照“神”的意志來行動,最終導致了毀滅。


《白鯨》亞哈船長:自大,是英雄最致命的“瑕疵”


梅爾維爾正是對這一社會思潮還是表明了自己否定的態度:人應該保有謙虛,不應把自己放在一個可以主宰一切的地位上,傲慢和自大隻會招致滅亡。


當然,超驗主義哲學是有其積極意義的,它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深刻影響了後來的美國,但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2)水中之鏡


讓我們再談第二點,那就是亞哈船長之所以要瘋狂捕殺白鯨,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除惡”。那麼,他為什麼會在白鯨的身上看到了一切的“惡”呢?


我們需要先解釋一下書中最大的隱喻——水中之鏡。


書中提到了一個古老而有名的神話故事:西薩斯拒絕了女神的求愛,於是女神讓他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西薩斯因為抓不到自己在水裡苦惱柔美的影子,跳進水裡給淹死了......


“但是那個影像,也正是我們在所有江河湖海里看到的影像。那是生命的影像,一個要抓而抓不到的幻影,一切的解答都在這裡。”


水就像是一面鏡子,我們通過水看到的一切,實際上只是我們的“自戀”,是我們自我的一種投射。


在最後決戰中,我們之前提到了其中一幕,白鯨已經準備走了,可是亞哈還要繼續追擊,大副斯達巴克大喊:“不要再追了,亞哈,現在回頭還來得及,你沒發現?莫比·扎克對你並沒有仇嗎,現在是你的問題,你不要跟它沒完沒了啦!”


在書中,白鯨從沒有主動去攻擊人,除非看到它的同族正在被捕殺,襲擊亞哈只是出於一種“盲目的本能”罷了。白鯨並沒有作惡,但在亞哈船長的眼中,莫比·扎克“陰險、狡詐”,並且“用毒辣的手段羞辱了他”,他就是“惡”。白鯨的“惡”並不是真實的惡,而是亞哈內心的“惡”的一種影像:他本認為自己是不可戰勝的,可是一頭強大的鯨魚戰勝了它,於是他的自尊受到了極大的損害,他把所有的仇恨都發洩在他所謂的”敵人“身上。


白鯨,這個海中所生的龐然大物,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出了亞哈那高不可折的自尊——“如果太陽羞辱我,我也要反擊回去。”


這份不可折的自尊,可能成就英雄的強大,但當面對不合適的對象,在不合適的時機,也會成為英雄身上的那點“瑕疵”,導致他們的毀滅

《白鯨》亞哈船長:自大,是英雄最致命的“瑕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