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昨天,在買菜回來的路上,聽到鄰居張姐正在訓女兒。

張姐的女兒萌萌今年七歲,正在讀小學一年級,最近,因為新型冠狀肺炎情況嚴重,大家都必須待在家裡隔離,萌萌也只好在家裡通過電腦直播上課。

在聽課之餘,萌萌除了要完成老師佈置的課後作業,還要完成張姐給她安排的練習題,每天都是如此,萌萌覺得有些累,便跟張姐抱怨了幾句。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可是,張姐非但沒安撫孩子,反而用很嚴肅的表情說,“學生就是要多學習啊,別的同學比你做的習題還要多呢,以後不準再抱怨了。”

看到慢慢沉默的萌萌,心裡有些難受。

我們總是會聽到、看到家長對孩子說,不準哭,不準發牢騷,美其名曰鍛鍊孩子,讓孩子變得堅強、獨立、有擔當

但是,不準孩子發“牢騷”,這樣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01牢騷定律:會發“牢騷”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做出成就

在芝加哥有一個工廠,專營電話交換機的製作。在此工廠中,各種生活、娛樂設施都有提供,養老保險等福利也做得不錯。但是,工人們的工作積極性依然不高,這使得廠長納悶極了。

於是,廠長便向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發出了求助申請。

隨後,梅約教授帶領哈佛大學的一個專家,策劃了一場 “談話實驗”。

他們開始挨個找工人談話,而且在談話過程中,專家需要耐心地傾聽工人們內心的意見和不滿,並做好詳細的記錄。並且,專家不可對工人的意見和不滿進行反駁或訓斥。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兩年多後,專家們與工人的談話次數總和達到了兩萬多次。而這時,工廠的產量也意外地提升了許多。

對這次的實驗進行研究與分析後,專家們得出了工廠的工人工作幹勁高漲的原因,那就是這次的談話實驗,幫助工人們發洩了內心的不滿,從而感到心情舒暢。

當我們遇到未能實現的意願和無法滿足的情緒時,千萬不要壓制,而是要將其發洩出來,這將有利於我們的身心發展,提高學習或工作的效率,這就是牢騷效應。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不滿時,若是無法及時發洩出來,便會影響他對生活、工作的積極性,變得消極。反之,若是能及時發洩出來,便會心情舒暢,充滿激情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我們總是不許他們發“牢騷”,會導致他們常常壓抑自己的不滿,而這些不好的情緒並不會很快消失,而是留在孩子心裡,從而導致孩子變得消極,嚴重地甚至會導致孩子養成壓抑自己內心的習慣,出現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

所以,愛發“牢騷”的孩子長大後會更容易做出成就,因為他們會通過發牢騷來調節內心的負面情緒,從而更積極地生活、工作。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02不準孩子發“牢騷”,會出現怎樣的後果

蒙臺梭利曾說,“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而不準發“牢騷”就是不幸中的一種,因為這種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會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1. 情緒低落

當孩子心有不滿,有負面情緒時,如若不准他傾訴出來,那麼,一旦負面情緒積累到一定的程度,便會導致孩子內心壓抑,情緒低落。

長此以往,不僅會對孩子的精神造成極大的損害,還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出現失眠、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2. 內心缺乏安全感

對小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他們很在意父母的每一個舉動。

如果孩子內心有不滿,想跟父母傾訴時,卻被制止,孩子便會覺得很難過,還會質疑父母對他的愛,覺得父母不關心他,甚至還會認為父母討厭自己,從而導致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

3. 人際交往能力差

父母是孩子最初開始交往的人,親子之間的交流是否順暢,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當父母不準孩子發“牢騷”,這也意味著切斷了一條親子交流的通道。這會使得孩子開始隱藏自己的內心,那麼,當孩子走出家門,與其他人交往時,也會習慣性地封閉自己,不敢跟朋友有過多的交流,從而導致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差。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4. 變得沉默寡言

當孩子想發“牢騷”的時候,說明他此時的心情是不好的,他想要跟父母傾訴,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與關愛。

但是,當他看到父母的態度很嚴厲,甚至有些冷漠,便會心生畏懼,之後也不敢再跟父母訴說心裡話,尤其是負面的心裡話。

之後,孩子與父母之間會慢慢出現隔閡,孩子說話會很謹慎,變得沉默寡言。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03負面情緒宜疏不宜堵

有一位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說,“父母讓孩子把所有的感情—積極的和消極的,都表達出來,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大部分人的心裡,正面情緒是好的,負面情緒是不好的。但其實,當我們迴避感受負面情緒時,會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造成更大的傷害。

有研究指出,比起一味地“開心”,感受情緒的多樣性更重要。並且,能感受到更多種類情緒的人,比那些只是感受到正面情緒的人,身體更健康,也更少患抑鬱。

由此可知,孩子出現負面情緒並非是不好的,而是健康成長的表現,我們不要阻止孩子感知負面情緒。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並且,有實驗研究證明,在考慮了初始情緒水平的前提下,負性情緒所激發的生理反應,比正性情緒所激發的生理反應要強烈得多。因為正性情緒所引起的積極生理反應更容易被人適應,而負性情緒引起的生理會讓我們產生強烈的不適。所以,負性情緒會比正向情緒更持久

也就是說,孩子產生的負性情緒會比正性情緒更難消退。

因此,當孩子出現負面的情緒時,我們要疏而不要堵。先表示對孩子的理解,讓他明白出現不好的情緒是件很正常的事,隨後引導他傾訴出來,最後再協助孩子解決。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04當孩子發“牢騷”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當孩子跟我們抱怨內心的不滿時,直接阻止他傾訴是最錯誤的做法,我們可以嘗試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耐心傾聽、擁抱支持

在孩子發洩內心的不滿時,我們要專注地看著孩子的眼睛,讓他意識到我們有在認真傾聽他的話,尊重他,關心他。

並且,在孩子說的過程中,不要隨意打斷,也不要批評、指責或是偏袒他,先耐心地聽完孩子想說的話。

然後,我們可以輕輕地擁抱他,撫摸著他的身體,溫柔地告訴他,“我明白你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安撫,獲得安全感,讓他慢慢地平靜下來。

這是我們需要做的第一步,先讓孩子將內心的不滿講出來,然後安撫他平靜下來,只有當孩子平靜下來的時候,才適合去解決問題。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第二步:友善交談、思考方案

當孩子冷靜下來後,我們可以問孩子一些問題,清晰地瞭解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整個思考過程,然後再慢慢地分析孩子不開心的根源。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跟孩子交談的過程中,態度要友善,不要責怪孩子,吼孩子。

接下來,我們可以將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分析給孩子聽,引導孩子思考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

當然,解決方案並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引導孩子從多種途徑來思考,然後幫他們分析方案是否可行。

第三步:合理宣洩、積極應對

列出解決方案之後,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積極地去解決這個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家長最好不要直接幫忙,先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用解決,除非孩子做不好,請求你幫忙的時候,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一起來解決。

別再阻止孩子發牢騷,根據“牢騷效應”,愛發牢騷的孩子更易成功

如果孩子沒法調整好情緒去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找一個安全、合理的方式幫助孩子來宣洩,比如給孩子一張白紙,讓他隨意畫畫;或帶孩子去跑步;又或者是給孩子一個枕頭,讓他捶打。

引導孩子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然後積極地去解決問題,這樣孩子一定能有所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