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

这是一个离病毒最近的岗位

【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

当采样对象张口哈气时,气道的呼吸和飞沫就对着我们了,平均每天采样70多人次,风险还是挺大的,但作为医护人员,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彭文佳

【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

新冠肺炎的确诊

必须严格通过鼻咽拭子标本采集

工作人员直接面对待排查对象

这是甄别和筛查新冠肺炎最关键的一步

也是暴露风险最大的一个环节

然而在斗门

还是有这么一群白衣战士

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村头巷尾

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道“风景线”

【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

彭文佳和吴杰燕进入“巷”战

【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

细心采集,反复消杀

2月13日,一名苏姓来粤人员在西埔村某出租房内接受鼻咽拭子的采集。

“苏小兰(化名)是吧,您从哪里回来,是几号回来的?”工作人员吴杰燕认真记录下她的个人信息,随后对其进行体温测量。

苏小兰稍微仰头,吴杰燕在旁配合,彭文佳躬身将压舌板和咽拭子深入她口腔,当拭子进入口咽时,她因条件反射咳嗽了,飞沫溅到彭文佳的护目镜及防护衣上,苏小兰很是尴尬。彭文佳说:“是会有点不舒服,正常的,忍住忍住…再来一次。”一旁的吴杰燕细心提醒:“尽量放松,不要紧张,很快的。”

在他们熟练的操作下,很快就采样成功,苏小兰不停地向彭文佳说着感谢。

【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

吴杰燕为采集对象做信息登记

采集完毕后,他们将拭子插入放有试剂的试管中,塞紧瓶塞,然后把试管装在2层密封袋里,每装一层就要消杀一次,最后还要把标本放在密封的标本箱里,进标本箱前后都要反复消杀,原本很简单的操作此时都要变得严谨、繁琐。

【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

彭文佳采样后由助手吴杰燕帮忙消毒

每天采样70多人次,风险极大

彭文佳和吴杰燕平均每天采样70多人次,当采集对象张口哈气时,他们直接面对呼吸和飞沫,风险极大。刚开始进行采样工作时,看到喷出的飞沫,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向后退一步。这样做,无疑会让采集对象更有压力。后来,他们就相互提醒,力求把细节做好。

在面对刺激敏感的对象,我们就停一下,拉一下家常,增进双方心理距离后再采集。”彭文佳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能让采集对象心情得到些许的平复,也是医务人员的重要工作,我们会尽可能让采集对象感觉到舒适和温暖。

吴杰燕在帮助彭文佳进行采样后的手套消毒。“个别没有电梯的地方,提着医务箱爬上6、7楼是常有的事,几趟下来气喘吁吁。”“每隔1个小时就要坐下来喘一口气,要换换呼吸,全副武装实在没有办法憋得太久。”

【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

采样后的消杀时刻

“做好精准采样工作,就是我们对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的贡献了,大家都在等着采样数据,只要做好防护,技术熟练,沉着应对,我们一定能做好这项工作,打赢这场战'疫'!”彭文佳说。疫情紧急,他们又继续往下一户出发了。

【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

彭文佳和吴杰燕在去往下一户采样的路上

【斗门“逆行者”】距离病毒最近的人!“疫”线上的“排雷兵”

据了解,区卫健局对重点疫区来斗人员以及需要做核酸检测的人员必须进行两次鼻咽拭子的样本采集及核酸检测工作,最大限度提高病毒携带者的检出率。截止2月18日,全区累计开展鼻咽拭子采样和核酸检测共14705人次

自大年初一开始

斗门有无数像他们一样

主动承担采样工作的“逆行者”

日夜奔走在大街小巷

把风险留给自己

用行动书写着责任和担当

(点击文字图片可查看)

关于外来或返回斗门人员自觉实施主动报告和隔离医学观察的通告

第7号通告发布:防控升级!斗门所有出租屋主和租客注意!

疫情期间恐慌、焦虑?斗门这个心理援助热线帮你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