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互聯網在線教育真的有「錢途」?

疫情後的互聯網在線教育真的有「錢途」?


眼下,疫情對線下授課程造成持續影響,為保證全國各地的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各地都在按學校正常教學計劃積極提供免費線上課程。而各種各樣的線下培訓機構,也紛紛將教室搬到互聯網上。


當下,學生們足不出戶,兩億學生、三四億家長瞬時湧入雲課堂。互聯網在線教育迎來了一場空前、甚至此後也再難復刻的空前機遇。


在線教育又再次站上了資本市場“風口”,內容供應、技術支持、平臺供應等諸多在線教育生態鏈上的上市公司成為二級市場資金追捧的“香饃饃”。


而就在去年,卻是在線教育的重創之年。過去一年裡,一級市場缺水,創投環境普遍黯淡,即便是被認為有抗週期表現的在線教育也沒有幸免。此前有數據顯示,2019年的教育行業一級市場投融資數量同比下降了32%,為4年來的新低。


面對這場疫情,互聯網在線教育無不想通過這次機會,打個漂亮的翻身仗。但果真如此嗎?


這次機遇來的猝不及防。過去一個月,無論是垂直性的教育公司,還是互聯網巨頭都紛紛面向學生推出免費直播課、針對學校和培訓機構的線上直播平臺……就連BiliBili推出了“B站不停學”、抖音上線了清華北大直播課、快手上線了“停課不停學”專區,騰訊視頻、喜馬拉雅、愛奇藝等也相繼推出類似的免費計劃。


總體來說,各家公司主推公益項目,主要包含兩類,一種是針對學生家長用戶的免費課程,另一種是針對中小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技術與直播平臺支持。 這些產品當前階段主要為公益性支持,主要應急性解決校方、企業、高校等機構初步階段需求,對於在線教育的綜合解決方案層面尚不成熟,沒有形成規模化也就尚未形成規模性收入。


另外,這個時期很多人認為教育是剛需,有些機構將免費直播課或錄播課作為重要獲客手段。但「在線教育」的定義遠不同於網課、微課。這方面,我非常認同猿輔導的觀點:“我們並不認為這是一次好的推廣。好的推廣的前提是,你需要讓用戶體驗到你產品服務中最核心最優質的東西,比如在線課堂的一些互動形式和雙師服務,但都因為人數過多沒辦法提供。”


除了拼流量、拼獲客之外,做好在線教育的關鍵還有哪些呢?


我想是,是否具備長期技術投入和強大的運營壁壘。只有這兩者,考驗的是公司的軟實力和長期功力。


因為這次流量巨大,各家機構提供的基本都是基礎性服務和產品。但最核心、最優質的部分,還真的需要時間去證明。


疫情這一波過後,線下教育恢復正常,突如其來的流量,我們可以留得住嗎?流量可以轉化嗎?跨區域的市場推廣可以跟上嗎?用戶會再復購嗎?我們有沒有更好的產品研發來滿足這些用戶?好的師資是否可以跟得上?


是的,在線教育的競爭格局仍然異常激烈;用戶也永遠會帶著挑剔的眼光來看待我們。


誰才是最終的獲益者?


在教育行業,一個已經充分被歷史證明的事實是,抓住一次線上化浪潮,甚至可能完全改寫一家公司的命運。2003年的SARS肆虐期間,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正是憑藉著網校的東風,和好友創辦了奧數網,一舉將線下生源導流到了線上,這也是成就“學而思”的重要原因。


那麼,這次疫情期間,誰是這次的最大獲益者?

我始終相信,經受時間打磨的好企業方可浮出水面。


成功的背後,更多是那些有內功有準備的人。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不同於其他互聯網公司,做教育是急不來的。之所以這樣,根源來自於它對運營精細化的依賴程度非常高,而從線下到線上,技術只是互聯網產品賦予它的新要求罷了。


加之,受疫情影響,小型教育培訓機構的現金流被進一步擠壓,行業競爭激烈,獲客成本不斷抬高;教育部禁止提前開始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重在素質教育推廣,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如何把握平衡點仍需思考。


所以,在線教育還有線下向線上轉型並非短期可以見效。一個更準確的說法是:這是對整個在線教育行業的絕對利好,但並不是對每一家在線教育公司的絕對利好。


無論如何,教育公司的每一位從業者至少應該感到幸運。相較於眾多傳統行業在此次疫情中遭受的普遍困境,在線教育反倒在面臨一個空前的超車可能。


互聯網或許改變了一切,但除了教育。


THE END


作者簡介:熊公子,一個有故事的80後創業者(詳細瞭解),奮鬥女青年,風險投資人。曾就職知名券商、上市公司從事金融投資。歡迎關注 ,練就「錢找人」的金融與投資思維硬核功夫,玩轉不一樣的金融資本江湖。


疫情後的互聯網在線教育真的有「錢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