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和達摩大師談崩了,這事怪誰?

梁武帝和達摩大師談崩了,這事怪誰?

梁武帝

達摩大師見梁武帝,二人對話寥寥數語結果不歡而散,最終尷尬離場,只因話不投機。

梁武帝那也是統治一方的主要領導,多年來印經造像、蓋寺建塔,出人出力不可謂不多乎,本來想從達摩大師這位專業評審嘴裡聽幾句讚美之詞,便問大師:“朕自登九五已來,度人造寺,寫經造像,有何功德?”結果遇到一個情商極低的理工男,直來直去只會描述基本事實的達摩大師,師曰:”無功德“。

梁武帝和達摩大師談崩了,這事怪誰?

話不投機

且慢,我們先看達摩大師說的是不是符合實情:按說現代很多公眾人物、慈善家也在捐款捐物、蓋醫院建小學,這些是不是在做功德呢?這按我們平常的話當然算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功德啊。可是這些在佛教看來要算成功德還要加上一個小小的條件——做善業的動機。

佛教認為我們做好事或壞事不一定都能成為將來領受果報的”業“,完整的業起碼要有動機、條件、執行、完成這四個要素,而動機則是最主要的。

如果我們做好事的動機是為了自己得到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世間八風,那我們所造的好事不但不是善業,甚至是惡業,因為這是趨向於現世的業,趨向於輪迴的業。

所以說沒文化真可怕,白白辛苦做了許多好事,結果沒好果子吃。一定要加強佛法知識的學習啊!

梁武帝和達摩大師談崩了,這事怪誰?

信仰佛教還不夠,要學習佛法知識

梁武帝做這些善事本來沒錯,結果他在大師面前炫耀這些,明明就是為了獲得大師的稱讚,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結果偏巧達摩大師喜歡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精神,討厭這種驕傲自大的人。

有人說大師至少表面上應該給足領導面子,表達意見時再婉轉一點,別那麼生硬的扔下三個字”無功德“,弄得領導在眾人面前沒有臺階可下。大師情商太低,做事不圓融,所以沒得到投資商的支持,只能去少林寺吃土九年。

梁武帝和達摩大師談崩了,這事怪誰?

果真是達摩大師情商太低嗎?非也,大師是看透了梁武帝的根本需求與佛教最終超越生死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就好像你不可能與老虎談論《關於用虎皮製作工藝品的可行性方案》。梁武帝只是為了追求這一世的快樂,根本不為追求下一世的快樂,更不想跳出生死輪迴。那麼達摩大師手中寶貴的佛法對梁武帝來說絲毫無用。

梁武帝是一個不識貨的人,所以,多說無益,長尬不如短尬,直接跟他拜拜拉倒。

梁武帝能當上皇帝自然也不是白給的,所以達摩走後他才能馬上醒悟,派人去追,才有了後來達摩一葦渡江的故事。

那麼梁武帝和達摩大師談崩了,這事到底怪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