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千古一帝以為找到了最好的風水寶地,結果陵寢因黃河改道被淹

眾所周知,北邙是中國境內一個難得的風水寶地。但凡在中原建都的皇帝都想在死後入住北邙,以福廕後人,江山永固。所以自戰國以來,無論是各朝各代君王還是顯赫權貴,都在北邙長眠。所以中國有句古話,就叫“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這位千古一帝以為找到了最好的風水寶地,結果陵寢因黃河改道被淹

邙山地理位置

不過,在北邙諸多陵寢中,卻有一座特立獨行,選址蹊蹺,嚴重違背了傳統風水學的觀念,南倚邙山,北臨黃河。而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

這位千古一帝以為找到了最好的風水寶地,結果陵寢因黃河改道被淹

北邙

對於光武帝劉秀,相信對歷史有所瞭解的人對他都很熟悉,是個了不起的雄才偉略、同時又非常仁德的中國史上鮮有的完美的好皇帝、千古一帝。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中興英主的陵寢——原陵方向卻面南背北,著實有些奇怪。

這位千古一帝以為找到了最好的風水寶地,結果陵寢因黃河改道被淹

北邙陵墓

原陵的南面是山,北面是河,也就是所謂的“枕河蹬山”、“漢皇仰臥”。然而這些講法在風水學來說是極不提倡的。風水之說在中國由來久矣,而自古帝王的陵墓更是極為講求訴諸風水,從選址到朝向、建制,都不得馬虎。歷代皇帝選擇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徵其襟懷博達,駕馭萬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規。

這位千古一帝以為找到了最好的風水寶地,結果陵寢因黃河改道被淹

河圖、洛書

據說在看風水的時候大師說了,這北邙山和黃河相隔之地,當年可是龍馬揹負“河圖”、神龜揹負“洛書”出現的地方,天下沒哪裡比這裡風水更好了。而河圖和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被認為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個聖人就是人類文化始祖伏羲。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揹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揹負“洛書”。伏羲根據這種“圖”、“書”畫成八卦,後來周文王又依據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並分別寫了卦辭。簡單來說,河圖、洛書一起出現的地方,肯定是好地方沒錯了。

這位千古一帝以為找到了最好的風水寶地,結果陵寢因黃河改道被淹

漢光武帝陵

那麼,道士之言是否成真呢?

你還別說,光武帝陵真的一直安然無恙。因為黃河的多次改道,導致光武帝陵在後來被河水覆蓋,埋葬在了泥沙之下。可這座陵墓也因禍得福,有了黃河之水的庇佑,任憑本事再通天的盜墓賊也進不來。後來,黃河水向北滾滾而去,光武帝陵才重見天日,也就是現在的原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