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感覺錢越來越“不耐用”了

網上有一個笑話,當網友們面對恐怖,面對惡劣的天氣,面對酷寒的環境,他們可以這麼回答:

“我窮都不怕,還怕鬼?”

“我窮都不怕,還怕下雨?”

“我窮都不怕,還怕冷?”

似乎這是一個萬能的句子、萬能的格式,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比得上窮讓人更加懼怕了。

此雖是戲謔之詞,可道出多少人的辛酸。每一個月的房租供房、水電、物業、交通、伙食,讓可憐的工資所剩無幾,成為十足十的“月光族”。每一個人最怕聽到的一些話恐怕是:啥?房租又升啦?菜價又升啦?

為啥感覺錢越來越“不耐用”了

不斷上漲的菜價

錢越來越“不值錢”越來越“不耐用”了,這是百姓對如今經濟發展最直接的感受,這也是近來最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在網上相關的話題的評論區,我們都可以看到有人留言在抱怨自己“活不起了”,甚至“死不起了”。甚至還有人用戲謔白居易的一句話“長安物貴,白居不易”來調侃自己。

飛漲的物價不由得讓人想念起三十年前用一百元便可以購買半條豬的歲月。三十年前的100元在一箇中小城市裡夠一個人一個月的吃喝綽綽有餘了,而現在的一百塊錢,恐怕去一次市場的錢都不夠。

和上了年紀的人聊天,你會發現,他會和說一個笑話:人民幣上最大面額的那一張錢上面印刷到幾個人,那就證明這張錢夠幾個人花一個星期。

在剛剛開始,十元是最大面額的時候,上面的圖案是一群人,那時候這十塊錢就能負擔起一群人一個星期的伙食;後來的10元人民幣圖案變成了兩個人,那時候這十塊錢就能負擔起2個人一個星期的伙食;後來最大面額變成100元且圖案上是四個人的時候,那就表明夠四個花了;到現在,一百元人民幣上都只有一個人了。

為啥感覺錢越來越“不耐用”了

一群人的十元

為啥感覺錢越來越“不耐用”了

兩個人的十元

為啥感覺錢越來越“不耐用”了

四個人的一百元

看來錢上的圖案是其“值不值錢”的風向標哈。

但是,大家可不要忘了,一百元便可以購買半條豬的歲月,有幾人的收入能在一百元之上?

現在城市的普通工薪族幾乎沒有月收入都大於兩千元了。 有槓精就會算,以前一個月收入可以購買一條豬,現在的一個月收入也可以呀?物品價格上漲,人們的收入也會增加。 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嗎?

肯定是有的。我們要抱怨的是收入增加了,但是購買力卻下降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2002年,我國城鎮單位在崗工人的工資為每工作日49.48元,按每月22個工作日計算,每一個月的工資為1100元。而2017年,我國大多數城市的最低工資標準都在2200元上下,15年職工個人收入漲幅大致為一倍。

而在15年間的物價漲幅為多少呢?如果我們拿房子來做比較的話,翻了不止20倍了吧。先就比較我們每一頓都不可缺少的大米,在2002年,在超市中,國產的大米能超出一塊錢一斤的幾乎是沒有的,而現如今,我們逛遍超市,少於三元一斤的大米幾乎沒有了吧。

也就是說大米的價格至少上漲了4倍。

所以能準確地說,較於物價的上漲速度,收入實際上縮水的。雖然收入在數字層面上看起來確實是拿到手裡的錢多了起來,但多出來的那些錢,是遠遠抵消不了“錢不值錢”而降低的購買力。

過去十年,貨幣購買力的下降已經說明了:長時間的通貨膨脹的步伐似乎並未停止。作為最重要的通脹指標,CPI的持續上漲引發了我們的緊張情緒。CPI的 飆升意味著我們口袋裡的錢每天都在貶值。 為了確保我們的生活水平不受貨幣購買力下降的影響,我們只需要不斷尋找賺錢的方法,至少要保留自己的錢。 然後,在持續的通貨膨脹中,我們如何保持自己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