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奸妃"劉娥,女人的格局,也非常重要

在古代,女子似乎一直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男權社會佔主導的歷史充斥著逐漸發展著的世界,女子屬於男權社會的附庸。在紛紜的政治舞臺上擠出一片天地的女子,眾人卻不一定以讚許的目光看待她們,反以汙名告之。女子有了美貌反倒成為大家攻擊的對象,甚至將亡國的罪名扣在她們頭上。

從層層風雲中走出來的古代女性,並不是人們通過外界信息間接得出的結論那樣單調,僅僅幾行字便總結出了一個人的一生,那是缺了一角的石碑,並不代表所有風霜。歷史故事經過藝術加工,往往更具傳奇性,但卻失去了幾分真實。

從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


例如京劇中一直以白臉示人的曹操,白色臉譜表奸詐多疑,可事實如此嗎?當然不是。曹操絕不僅僅是能用四個字就可以總結的。戲劇的臉譜所反映的人物形象及其個性十分鮮明,但歷史人物在為人們接受時他的形象也就被固定下來,改動不大,甚至被大眾以偏概全。

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劉娥也是一位在戲曲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這出戏就算你不瞭解內容,只要你知曉名字也能大致明白一點,它叫做《狸貓換太子》,是一個越劇劇目。

在故事以戲劇形式呈現之前,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便已經對相關歷史進行了改編,而《狸貓換太子》正是在此基礎上結合對京劇連臺本戲的借鑑完成的劇作。《三俠五義》不知道您看過沒有,但其中的故事您一定略有耳聞。

這本書圍繞著宋代名臣包拯展開,它講述了包拯的生平和他周圍的人與事,成為了翻拍以包拯或與其相關的人員為主角的影視作品的範本。

從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


"狸貓換太子"正是包拯執掌開封府後審理的一出後宮冤案。

宋真宗時期,皇后去世後,後位空懸。劉妃與李宸妃恰好同時懷孕,真宗承諾過:誰的孩子先出生便立為太子。母憑子貴,立後自然也會隨之而定。劉妃恐被李妃搶先一步,不願坐以待斃,於是與內侍郭槐秘密商謀陷害李妃之策。待李妃生產後,劉妃便將準備好的剝了皮的狸貓替換了李妃的孩子。李宸妃生下剝皮狸貓,真宗視為不祥之兆,盛怒之下將其打入冷宮,劉妃如願上位。

但也許是報應吧,劉妃所生之子不幸夭折,經過一番波折,李妃之子最終還是成為了太子。十八年後,李妃之子即宋仁宗趙楨即位。紙包不住火,隱藏的實情漸漸浮出水面被包拯發現。在包拯的幫助下,仁宗得知真相,成功尋回雙目失明的母親,母子相認,仁宗殺郭槐,貶劉後,惡有惡報,結果皆大歡喜。

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嗎?並不是。這個故事裡涉及的人物幾乎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原型,但這個故事卻是失真的。也正因為"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讓劉妃也就是劉娥背上了"奸妃"的惡名。

從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


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劉娥這個人的生平。

劉娥出生於平民家庭,年紀輕輕便為了生計而奔波。十四五歲時曾隨著表哥龔美(一說龔美為劉娥的丈夫)在京城街頭賣藝。她曼妙的身姿、清麗的面容和高超的技藝幫助她很快將名聲傳播出去,大家紛紛來看她的演出。人群中,當時尚為皇子的趙恆默默關注起劉娥這位漂亮的姑娘。

趙恆尚未婚配,窈窕淑女自是君子好逑,初次見到劉娥後他便開始茶飯不思,輾轉反側間趙恆的心思迅速被人得知。趙恆的王府中有人與龔美交好,見趙恆有此意,便找來龔美與他商議。龔美驚喜萬分,痛快地同意將劉娥送入王府。如此這般,劉娥便與趙恆相見,並將陪伴他走過大半輩子。

從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

趙恆與劉娥兩位年輕人相知相愛,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然而好景不長,沉浸在愛情滋潤中的趙恆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寵愛對出身普通的劉娥意味著什麼。進入王府,對劉娥來說是機遇,但更是挑戰,意味著一條望不到邊的險路。

在王府中,趙恆的乳母秦國夫人很快得知趙恆專寵著一位叫做劉娥的美人,對此十分重視。她根本就瞧不起劉娥,認為這位常在街頭拋頭露面的女子是個狐媚之人,她十分不喜這位美人,就像豪門大劇中的惡婆婆那樣,她竭力勸阻趙恆打發走劉娥,但正處於熱戀期的趙恆怎會同意?

秦國夫人見趙恆不聽她的,無奈的她喊來了趙恆的父親當朝皇帝趙光義出面解決此事。趙光義的家教十分嚴苛,瞭解到這件事情後,雷厲風行的他強行驅逐了劉娥,並立馬為兒子定下一門與潘家的親事。

迫於父親的壓力,趙恆不能再光明正大地和劉娥在一起了,但他又捨不得他貼心的愛人,於是陽奉陰違,將劉娥置於自己的親信張耆家中。張耆就是上文中提到的與龔美交好並將劉娥迎入府中的功臣。趙恆很是信任張耆,常在張家密會劉娥。

趙恆和劉娥的地下情整整進行了十五年,直至至道三年,趙光義駕崩,趙恆登上皇位,是為宋真宗,年近三十的劉娥才真的盼到出頭之日了。前面先皇為趙恆定下的潘氏早已病故,登上後位的是後來又與趙恆賜婚的正妃郭氏。劉娥只好屈居郭氏之下,被封為美人。

從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


劉娥伴在真宗身邊多年,她習得琴棋書畫,通讀許多書籍。在趙恆那裡,她雖然不再年輕,但她成熟風雅,具有知性美,這些使她仍然奪得盛寵。進宮以後,劉娥從美人步步晉升為德妃。劉娥默默當了真宗十多年的地下情人,從青春年少到半老徐娘,對她,真宗始終抱有幾分虧欠。他私下裡想將劉娥封為皇后,但礙於祖制只能隱忍不發。

景德四年,郭皇后去世,後位空懸,大臣們頻頻要求皇帝另立新後。

真宗在大殿表明自己的態度,要求立劉娥為後,卻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對,一怒之下真宗拒絕另立新後以表示反抗。

大臣們無非兩個反對之聲,第一是劉娥出身低賤,第二則是她多年並無所出,這兩點構成了劉娥被攻擊的致命點。家世出身可以粉飾過去,但子嗣卻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真宗和劉娥焦頭爛額之際,恰巧宮中有一名姓李的妃嬪懷孕,兩人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時機,於是真宗在李氏生產的幾個月前宣佈劉娥懷孕,來了一招"瞞天過海",將李氏之子成功換成劉氏之子,劉娥得以順利"生下"一子,順勢登上後位。孩子取名為趙受益,受益後來被劉娥交由楊婕妤撫養,而他的生母李氏卻始終沒有和兒子相認,鬱鬱而終。

劉娥登上後位後,作為親密的生活伴侶,趙恆在辦公時會帶上劉娥,劉娥通曉政事,是一位優秀的賢內助。其實劉娥也有私心,在後宮中的妃嬪多有後援,但她劉娥一介平民,無一位身居高位的親族,雖然好不容易當上皇后,但是朝中無人幫自己說話,說不定哪天就被大臣們趕下去了。

從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


劉娥明白,要想在內宮中站得住腳,必須在朝中培養自己的勢力,這樣自己也不必一味依靠皇帝來穩定自己的地位。就這樣,劉娥從後宮內鬥走到了朝堂黨爭,以丁謂和錢惟為首的一派支持劉娥,劉娥的勢力不斷擴大。後來正逢皇帝重病在身,而太子趙禎(即趙受益)尚且年幼,朝中諸多大事只好交由劉娥代為處理。

乾興元年,宋真宗趙恆駕崩,臨終前,皇帝將軍政大事全交給了劉氏,劉娥得到了合法的管理國家大事的權力,成為宋朝第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后。

新官上任三把火,攝政之初,劉娥便展現了雷霆般的手段,她先是把原來支持她而後卻生異心的丁謂趕下臺,又想出瞭解決朝廷中官員官官相護、親戚扎堆亂象的方法。她以感激大臣們的擁戴為藉口,請大家將親族的姓名列出好論功行賞,大臣們自然紛紛迎合而上,於是劉娥就得到了朝中大臣的親族關係名單。根據這份名單,劉娥提升官員時便可以排除一些受家族庇護的無能之人,給予真正有賢能而無勢力的官員出頭之日。

國家治理上,劉太后並未急功近利,而是延續著真宗治國的政策,堅持休養生息,並重用了王曾、魯宗道和呂夷簡等賢臣,為後來的仁宗治國打下良好基礎。劉娥監國期間,國家有了長足的發展,

劉娥生活裡十分節儉,對自己的孃家人雖有封賞,但從不逾矩,嚴令孃家人低調做事、廉潔奉公。她對養子趙禎也非常寬厚,趙禎體弱忌生冷食物,劉娥便嚴格控制他的飲食,以至於趙禎只能時常到楊淑妃那裡過過嘴癮。趙禎與這兩位母親關係都不錯,他稱劉娥為"大娘娘",稱楊淑妃為"小娘娘",母子兩人的關係可見一斑。

從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


大權在握的人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慾望,劉娥攝政多年,自然不例外。

一天,她問身邊的魯宗道說:"武后是個什麼樣的人?"魯宗道大驚,心想:"太后怕不是想做武后第二吧。"魯宗道躊躇片刻,說道:"武后顛覆朝中社稷,不過一介罪人。"劉後聽後低頭遲遲不語,也不再主動提這件事。劉後身邊的佞臣倒是不斷地誘惑她,甚至提出效仿武則天,為劉娥建立宗廟的建議。劉後心中甚喜,忙與大臣商議,老臣們紛紛勸阻,她心中警醒起來,開始明確表示自己再無此心。

在此之後仍有人進獻了一幅《武后臨朝圖》給劉後,她看都不看,直接就將此圖擲於地,大聲聲明自己不做有愧於祖宗之事。只是臨朝多年的她還是抱有一些虛榮之心的,她堅持要在祭祀太廟的大典上穿著天子袞冕。群臣無法,只得答應。完成這一願望後,劉太后明哲保身,宣佈退位,還政於趙禎。

明道二年,劉太后病重,仁宗趙禎尋遍名醫也未能挽救其性命,最終劉氏著皇后冠服下葬。趙禎也終於知曉了自己的身世,他的生母李宸妃早已著皇后服飾以一品夫人禮下葬,皇帝心中無所怨恨。

劉娥棺木下葬那天,趙禎親自上前牽引棺材的繩索給母親送葬。劉娥結束了她起起落落的一生,而在仁宗皇帝引領下的宋朝即將邁向一個新的紀元。

從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


結語:

劉娥是宋真宗的第三任皇后,也是宋朝開國以來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女性。以往我們說起歷史上有名的后妃,不得不提到這兩個人,一個呢,是漢高祖劉邦的老婆呂雉,這另一個就是唐代的女皇帝武則天。

這兩位不失狠毒更不缺野心,而劉娥正是被稱讚為"有呂武之才,而無呂武之惡"的人,後世喜歡把她們三個放在一起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她比呂武要強的一些地方。她沉迷權力但理智逃脫誘惑,她雖為一介女流,卻在男權社會打出了屬於她的一片天,她功在社稷,為宋朝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歌女到皇后,她向來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她才能在政治舞臺上急流勇退,奪得歷史上的好名聲。總之,劉娥足以被稱讚作宋朝的一代賢后。

戲曲中將她的形象完全藝術化為一代奸妃,顯然是有失公允的。我們在她身上可以找出強於呂、武的地方,比如她對政治中心的清醒撤離,比如她對親族的嚴格管控,再比如她對仁宗趙禎的愛護,這一切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劉娥。

從歌女到皇后,正解一代


歷史任人裝點,但它的確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習慣接受外界給予的一切,這是非常錯誤的做法。時間一長,我們便只認識演義或者戲曲中的歷史,而不去判別真相,任憑劉娥成為一代"奸妃",曹操成為一代"奸雄"。帝王將相,後宮妃嬪,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並非戲曲演繹得不好,而是我們習慣簡單化、刻板化接受這些信息,我們不應以偏概全。

歷史是個龐大的整體,我們經常窺探出冰山一角,便沾沾自喜,自認完全瞭解了他們,這是不應該的,潛入水下,用心看,才能認識到歷史的全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