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梁山好漢如果不選擇招安會怎樣?

格林斯徐


成也宋江,敗也宋江,這話有道理也沒有道理。梁山好漢如果不選擇招安,結局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一,成也宋江,基本上是不錯的。

1、梁山基業初創,有宋江的功勞。

梁山泊在晁蓋等人上山之前,雖然有林沖、杜遷、宋萬、朱貴等一百八將內的人物已經上山,但林沖坐的是第四把交椅,山寨是白衣秀士王倫的山寨,杜遷、宋萬、朱貴也是唯王倫馬首是瞻。

而王倫是一個嫉賢妒能的小人,那時的梁山泊乾的純粹是打家劫舍的勾當。

晁蓋等七人殺官造反,與官府作對上梁山後。才初創了梁山基業。

但晁蓋等七人在智取生辰綱之後,是幸虧宋江通風報信,才免於被官府捕捉的。沒有宋江的相助,晁蓋等結果如何,難以逆料。

宋江與其說是誤殺閻婆惜而獲罪,不如說是私通“梁山賊寇”而獲罪。

2、壯大梁山力量,有宋江的功勞。

宋江刺配江州後,在潯陽樓題反詩被抓捕入獄,再被押送刑場處斬。幸得晁蓋率梁山好漢相救。

但大鬧江州打救宋江的,並非都是晁蓋帶來的梁山好漢。法場上救出宋江後,白龍廟小聚義,一共二十九人,其中隨宋江造反的就有張順、張橫、李逵、穆弘等十二條好漢。這十二條好漢上山,使梁山實力大增。

3、梁山上一系列戰役的勝利,是宋江指揮的功勞。

宋江上梁山後,坐第二把交椅,第四十一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後,率眾打祝家莊、打高唐州、打青州,宋江指揮得當,為梁山泊立下了赫赫戰功。晁蓋中箭身亡後,宋江坐第一把交椅,指揮打曾頭市、打大名府、打東平府、東昌府,直至一百八將齊聚梁山泊,再兩贏童貫,三敗高俅。使梁山泊聲威大震。

梁山泊確實是成也宋江

二,敗也宋江,有待商榷。

梁山泊在取得巨大勝利成果後,宋江力主招安,然後歸順朝廷,攻打遼國以及田虎、王慶和方臘率領的義軍,一百八將十成中死傷七成,最後宋江本人和盧俊義、李逵被朝廷毒死,吳用、花榮自殺。其他人風流雲散,轟轟烈烈的梁山起義,以失敗告終。

梁山泊的最後失敗,直接原因當然就是接受了招安。正是因為被朝廷招安,而迅速敗亡。

但假如沒有招安,梁山泊會怎樣呢?

三,梁山好漢如果不選擇招安,下場同樣不會太好。

假如梁山好漢沒有被朝廷招安,那麼:

第一種可能是在水泊梁山上,像王倫一樣打家劫舍,成為真正意義上佔山為王的土匪。否則,局處一隅,長此以往,大批人馬的軍費開支從哪裡來?

第二種可能,就是像歷史上的宋江起義一樣,四處轉戰,或者說四處流竄,最後被朝廷剿滅。

歷史上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起義,也曾率眾攻打河朔、青州,轉戰齊州、濮州,攻陷十餘州縣城池。徽宗也曾招安宋江,沒有招安成功。宋江等再攻取淮陽軍,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梁山泊起義,像李逵說的那樣,“殺到東京,奪了鳥位”,是沒有那個實力的。

像有些人異想天開的說法那樣,與方臘合兵一處,奪取大宋江山,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時候並沒有天下大亂,不是漢末那樣群雄逐鹿,曹操、孫權、劉備等亂中取勝的局勢。宋朝朝廷之所以要宋江的人馬去打方臘,是為了讓他們自相火併。並非朝廷除了宋江的人馬,就沒有力量滅掉方臘。

另外,賊不合夥,宋江與方臘也無法合兵一處。

還有最關鍵的一句話:梁山起義,是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不選擇招安也不可能有什麼大的作為。這個方面大家都知道。不贅述。

我是2019今日頭條最具人氣創作者初曉兒,初曉兒謝謝您的光臨!歡迎點評我的文章!


初曉兒


很多人都認為《水滸傳》中梁山泊由興盛到沒落,都取決於一個人——及時雨宋公明,真可謂是成也宋江,敗也宋江。指責宋江最多的就是他力主接受招安,認為這是一個昏招,畢竟接受招安後的梁山團隊,就想受了緊箍咒的孫猴子一樣,沒有了活力,失去了自由。

那麼問題來了,若是不接受招安會怎麼樣呢?

自古成王敗寇,若是不接受招安,一味的反抗,那麼對於梁山來講,只有兩條路要麼昌盛,要麼滅亡。

首先,我們來探討一下,梁山是否會昌盛。

無論是一個政權,還是一個軍事集團,他都需要耗費錢糧、人力,只有不斷地吸收錢糧和兵力,才能保障他們的運轉。離開了這兩樣任誰也玩不轉,那麼梁山有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梁山的錢糧和人力並不穩定。它主要靠歷次對外戰爭的掠奪,城池被打破了,梁山的第一目標就是府庫。當然府庫的錢糧並沒有完全落入自己的手中,為了表達自己的仁義,它還要把錢財散給周邊的百姓。

至於兵員,有一部分是被俘虜的士兵,說到底,梁山是靠以戰養戰的。它沒有一個穩定的經濟和兵力來源,這種掠奪是不可持久的,若是朝廷以堅壁清野的策略來對付它們,它們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造成這種態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梁山上的讀書人甚少,只有吳用、朱武、蕭讓、裴宣這些人粗通文墨,真正的讀書人是不屑於與他們為伍的。沒有讀書人就意味著沒有內政人才。從李逵壽張喬坐衙這個片段我們就能窺知梁山好漢們處理內政之一二了。

另一方面是梁山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把守城池,它們還是擅長守著水泊打防禦戰。若是守著城池既沒有相應的兵力,又會喪失梁山泊機動靈活的優勢。所以梁山即使得到了城池也棄之不顧,這都是根本原因。

若是沒有了經濟基礎和兵力基礎那麼,梁山的發展和壯大必然受到侷限。

此外要想昌盛,還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梁山泊大聚義後,雖然馬軍有了五虎將八驃騎十六小彪將的高級配置,但是這樣的陣容究竟怎麼樣呢?

我們看一下後來高俅率領十節度使征討梁山時的場景就不難看出,朝廷還是有能征善戰的將領的,譬如豹子頭林沖,在梁山上武藝算是前三的水準了,卻只能和節度使王煥大戰八十回合不分勝敗。同為五虎大將的呼延灼大戰韓存保也是幾十回合不分勝負,最後還是在大刀關勝的幫助下才將其活捉。

我們再看一下這些人的出身,五虎將無一例外,都是出身於朝廷,或為統兵大將、或為禁軍教頭,八驃騎中只有九紋龍史進和沒遮攔穆弘來自民間,由此可見梁山後來東討西殺的主力都源自朝廷,他們是源於什麼聚集到梁山呢?

他們都是出於各種原因被逼上梁山的,很多人甚至是兩軍陣前失敗被俘虜的。這些被俘虜的將軍之所以投靠梁山主要是宋老大對他們許諾過,宋江還是心向梁山滴,只要朝廷降詔招安,自己有機會的話,一定投奔朝廷的懷抱,這才穩住這些人的心思,若是宋江鐵了心的造反,估計這些人不會答應。

人心若是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所以宋江只為自己之前挖下的坑不斷地填土。

還有一點,宋江眾人的思想觀念,當時的人很少願意落草梁山,宋江和楊志都是這樣的例子,落草對於他們來說都是辱沒祖宗的勾當,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這些人都沒選擇落草,即使落草了,也沒有死心塌地地想做一輩子的強盜,當然除了李逵那種沒有腦子的傢伙,和阮氏兄弟這樣的“無產”者。

阻力重重的梁山,走向興旺這條道路是在太難了。那麼他們所要面對的就是滅亡了。

同一時期的田虎和方臘就是抵抗的例子,方臘佔據了東南一帶不少的州城府縣,但是最後還是沒能抵抗過朝廷,最終走向了滅亡

歷史上的梁山泊起義也是同樣,國家甚至連禁軍也沒有出動,僅僅是當地的太守張叔夜帶領自己的手頭的武裝就將其平定了。

很多水滸迷們都在痛恨宋江,反對他施行的招安政策,頭像路線,但是反過來想想,面對北宋王朝這樣的龐然大物,不投降又會有怎樣的結果呢?只不過是滅亡罷了。

由此看來,宋江的選擇相對之下還是比較正確的,畢竟這些好漢們最終還是落的了封妻廕子的美名了。


貢子曰


“成也宋江,敗也宋江”,其實高估了宋江的個人作用,宋江只不過是一個階級集團覆滅的催化劑。宋江的階級侷限性,和對封建正統的深度嚮往與渴慕,都推動了梁山泊集團的瓦解。

但僅憑宋江一人之力,就能顛覆整個梁山集團?其實不然。梁山集團的深層內裡早已具備了自我瓦解的潛意識,宋江只是點了個火星而已。



梁山好漢如果不選擇招安,大約會有兩種結局:

一是,成為與北宋王朝對抗的另一政權,兩足鼎立,勢力拉扯,長期對峙,熬到一方傾頹的那一天。

二是.力量不斷壯大,最終滅了北宋,建立新的封建王朝。



不管是哪一種結局,水滸描繪的梁山泊那種“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人盡其才,各有所用”、“有福同享,有難同擔”的理想王國都會坍塌,成為一副高高懸於虛空的夢幻藍圖。

之所以敢如此斷言,是因為他們永遠無法抹掉深刻於靈魂的封建階級烙印,永遠無法突破固有的封建思想認知。這與“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是一個道理。生於封建社會,終生浸潤在封建皇權等級思想中,如若沒有跳出時空的新鮮思想突然刺激,他們的思想認知仍舊與封建思想體制如出一轍,被體制化,被思想統一化。這種深層的認知,只是被一時“官逼民反”的氣憤掩蓋了。



其次,水滸好漢參與起義的出發點並不自覺自省式的階級進步,他們的境界都沒有達到要真正建立理想王國的高度。

大多數好漢是被“逼”上梁山的,並非自覺自願。這就決定了他們所謂的“反抗”是軟弱無力的,是不給糖就搗蛋的孩子式的意氣用事。

所以,當封建正統階級,給他們一顆糖後,反抗集團便被輕易瓦解了。



梁山好漢的悲劇早已註定。這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反抗,不過是一個失寵的孩子在邀寵而已。


良笙與詩


我曾寫了一篇文章,假設晁蓋未死的情形,水泊梁山,從宋江口中描述,十萬兵馬左右,對於朝廷實力而言,杯水車薪,剿滅梁山,只是時間的問題,宋江招安,也只是為自己謀條出路,但沒想到招安之後,卻致使很多英雄好漢,抑鬱而終


程序員讀水滸


不選擇招安,也贏不了天下,遲早會失敗死去,因為宋江骨子裡是忠於朝廷的,沒有等級制度,典型的農民起義,沒有結果,況且也可能被金兵打!


易道散人


喜歡《水滸》的朋友,大部分都對宋江對於朝廷的“卑躬屈膝”而恨之入骨,甚至痛罵不已,大家都認為以梁山一百零八——哦不對,去掉宋江還有一百零七員大將,再加上山寨的數萬精兵,又曾經兩敗童貫,三破高俅——甚至還把這不可一世的高太尉給活捉上山,這樣的實力絕對可以和朝廷掰掰手腕子的,為何非要招安(投降)?

這裡紅塵君再來重新分析一下,我們都知道《水滸》的藍本就是《宋江三十六贊》,其中宋江手下也僅僅千人而已,被濟州太守張叔夜帶領本部人馬就擊潰了,根本就沒有動用中央的禁軍,不過我們不討論史實,只拿《水滸》的背景來做分析,看看如果民主選票的話,招安的可能性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梁山一百零八將中,三十六員天罡為正將,也是主要的人才,我們就連看看這些人對於“招安”的態度好了,他們的態度,其實也就決定了招安的可能性。

為了方便統計,我們把這些頭領們的態度分為同意,反對和中立三個派系,立場明確的就不解釋了,曖昧的紅塵君略作解釋。

三十六天罡分析

及時雨宋江:同意

玉麒麟盧俊義:同意

智多星吳用:中立——其實以他“毒士”的身份,越是亂世越高興,但他心中的明主又只有宋江一人,所以暫算中立

入雲龍公孫勝:反對

大刀關勝:同意,畢竟關二爺子孫,肯定還想要效忠朝廷

豹子頭林沖:反對

霹靂火秦明:同意

雙鞭呼延灼:同意

小李廣花榮:同意

小旋風柴進:中立

撲天雕李應:反對

美髯公朱仝:中立

花和尚魯智深:反對

行者武松:反對

雙槍將董平:反對——他殺太守,搶其女,做官倒是不如做強盜來的爽利

沒羽箭張清:同意

青面獸楊志:同意——和關勝同理,楊令公子孫的身份,對他既是榮耀,亦是包袱

金槍手徐寧:同意

急先鋒索超:中立——其實以索超的能力,在大名府最開始只做個正牌軍,並不開心

神行太保戴宗:中立

赤發鬼劉唐:反對

黑旋風李逵:反對

九紋龍史進:反對

沒遮攔穆弘:中立——他原本就是揭陽嶺黑老大,有個官職身份可以洗白,但是沒有也可幹老本行

插翅虎雷橫:同意——貪婪

混江龍李俊:反對——人家本能做泰國國王,做什麼勞什子官員?

三阮:反對

張順張橫:反對

病關索楊雄:中立

拼命三郎石秀:反對

解珍解寶:中立——他們自然想做官,但是能力實在有限

浪子燕青:反對

紅塵君說

如果宋江不招安的話,他們結局會如何?

經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三十六天罡之中,支持宋大哥的包括他本人有十人,反對的倒有十七人,剩下的九人則為中立。

換句話說,超過一半的天罡正將都反對招安——這裡面幾乎囊括了絕大部分的步軍和水軍頭領,而剩下的基本都只是馬軍頭領了,而且還有一半隻是保持中立狀態,這士氣都要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不是宋江鐵了心的仗著自己的聲望和權謀非要招安的話,讓大家再選一次,八成是不會招安的。

當然了,再次強調,這個討論的前提是按照《水滸》而不是正史,否則幾年之後金兵鐵騎都要南下了,無論梁山招安與否都難逃滅亡。


紅塵如鏡


我來嘗試回答一下,以下僅為個人見解,說的不對的地方,望多多指正。

首先我們試著反推一下,宋江為何要接受招安?\r

先從宋江的出身說起。《水滸》記載,他是在山東鄆城縣一刀筆小吏,地位不高,但是也算是朝廷編制內的人員,收入穩定,不怕失業。但是他這個職業是有天花板的,因為他只是“吏”,不是“官”。科普一下,中國古代的“官”和“吏”是有明顯區別的,“官”在政治上的地位是遠高於吏的,是上等身份。譬如官有劃定的品級,一品二品三品等官是統一任命的,低品段的官也是有明確的上升通道的,可以通過自身努力來一步步往上爬。而相比“吏”就顯得下等多了,他是服務於“官”的一個官場產品,協助官來完成各項指標工作的。譬如寫寫各類文書,為所服務的官出謀劃策當師爺等等。所以吏只是個辦事的單位,是沒有多少上升通道的。而他的職業也是有天花板的,可能隨著自身技能的提升可以從低級師爺變為高級師爺,但是他是不能像官一樣節節攀升的。\r

從宋江的志向來看,包括他後面提的反詩“敢笑黃巢不丈夫”來看,他的志向是頗大的。所以當吏能滿足他的職業規劃嗎?明顯不能。\r

所以他不斷的仗義疏財,結交來自五湖四海的英雄好漢,希望通過人脈關係來獲得機會,爭取晉升。\r

而後面他的經歷卻讓他這個幻想立馬破滅。\r

首先是發生了閻婆惜事件,被閻婆惜抓住了暗通梁山反賊的證據。並要挾宋江把全部財產給她。宋江一時火氣,把閻婆惜殺了。這就讓他送一個縣級公務員變成了殺人犯,經過一系列運轉後,被刺面發配江州。\r

第二件事就是在江州酒店提的反詩,雖然有多少汙衊的成分,但這就絕對地把他送上了斷頭臺。\r

第三件事就是梁山好漢劫法場,這就決定了宋江和朝廷徹底決裂,但也不能走回頭路-重新進入國家編制了。\r

而不久後,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去世,這時宋江接手成為梁山股份有限公司的老闆,直接是和朝廷面對面了。\r

可以看到,宋江地位的轉變過程是由一個國家編制的公務員轉向民營企業的董事長,而這個集團還是違法的。\r

那宋江的內心活動是怎麼樣的呢?可以說他肯定是認可編制生活的,並且希望在體制內更進一步。前面已經說了,這裡不做贅述。\r

第二,他不是主動離開編制的,而是各種事件一步步把他逼離的。\r

所以,他的內心是渴望迴歸編制內,就算不是絕對,我們也可以說他有一部分意願還是想回歸的。\r

瞭解清楚這些邏輯後,不難理解為何朝廷發佈招安後,宋江為何會答應了。\r

第一,他內心渴望迴歸。\r

第二,梁山近期發展狀況也不樂觀。由於名聲在外,所以來投奔的人越來越多,所以人員規模擴張得越來越大,但業務增長卻放緩了。當業務增長跟不上消耗時就產生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缺糧。所以,這也是宋江頭痛的一個問題。\r

第三,就是對朝廷的預期很高。走江湖的,在外面漂泊久了,都會人心思定。都希望迴歸體制過些安穩日子。\r

綜上所述,接受招安似乎是必然的了。\r

那麼,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梁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r

假設他們不接受招安的話,那麼最後可能的是會出現三種應對措施:1.堅守對抗2.達成和解3.解甲歸田\r

首先我們看看如果堅守梁山,和朝廷分庭抗禮的話,結局會怎麼樣。\r

這個力量對比其實就相當於民間自衛隊(或者說古惑仔比較貼切一點)vs國家正規軍,除了兵力懸殊外,財力上國家也是絕對地碾壓梁山集團的,這種情形就像在賭場,梁山是一個手握一兩千籌碼的小癟三,對面卻是一個身後放著金山銀山的大胖子。大胖子輸掉一場後可以擺擺手,再來一局唄~而小癟三隻要輸掉一場,就要出局了。\r

所以,就引出我們第二個選擇,和朝廷達成和解。\r

上面說的,朝廷這個大胖子輸了一場後,可能會接受和你和解,暫時不打了。但是他財大氣粗,總有一天能積蓄力量發生多次攻擊的,梁山集團可不能保證每次都能贏,只要一次輸掉了,就沒有翻盤機會了。\r

那我們看看最後一個選擇,解甲歸田。這條就不用多說了,朝廷怎麼可能允許這些通緝犯散落在自己國家內呢?這就像定時炸彈隨時都會爆炸,所以一定要進行剿滅的,這時大家力量分散,又沒了根據地,就更容易被整掛了。\r

綜上分析,接受招安似乎是個最好的選擇。所以,難怪宋江會做出如此決定。\r

以上僅為個人發散,如有繆誤,歡迎多多指正,謝謝。


Bob讀書筆記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陳勝、吳廣風光一時,最後無非是替人作嫁衣裳。

綠林、赤眉起義軍風光一時,最後依然是替人作嫁衣裳。

黃巾起義軍風光一時,最後也是替人作嫁衣裳。

瓦崗軍風光一時,最後也是替人作嫁衣裳。

黃巢風光一時,最後也是替人作嫁衣裳。

劉福通風光一時,最後也是替人作了嫁衣裳。

張獻忠、李自成風光一時,最後也是替人作嫁衣裳。

洪秀全風光一時,最後也是替人作了嫁衣裳。

宋江起兵造反,最後的結局是什麼?誰也不知道。

總的來說,推翻舊帝國,建立新帝國,說起來容易,真要作起來,那可難了。就說黃巢吧!黃巢夠牛;黃巢甚至都攻入了唐帝國都城,把皇帝打得落惶而逃。但是,黃巢最後的結局呢?

招安,是不是一種絕對錯誤的選擇呢?顯然不是的。因為,歷史上靠招安起家的大佬,多的是去了。

宋江作詩云,它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其實,大宋帝國建立之前,真有一個敢笑黃巢不丈夫的人。那個人就是朱溫!朱溫最初是黃巢的小弟。後來接受了唐帝國的招安,後來控制唐帝國中央政府,再後來建立了梁帝國。雖然說,黃巢也曾開過國,但是黃巢開的國,只是一個草臺班子。因為,正規歷史書中,通常不承認它的地位。而朱溫開的國,就非常出名了。因為,歷史上的五代,就是以朱溫的梁帝國開始的。

雖然說,因為朱溫起身盜賊,所以歷史上的名聲比較差勁。但是,朱溫建立的梁帝國,顯然是一個與大宋前身(後周),相提並論的朝代。

當年,宋江在潯陽樓上大醉賦詩云,它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是不是就把朱溫當偶像,我們無從得知了。

但是,宋江顯然沒有打算按黃巢的路子走下去,而是選擇了朱溫的路子。

其實,人在許多時候,並沒有一條光明的大道可供選擇。

許多時候,當你爬到一定高度時,你就會覺得。怎麼做,似乎也是一種錯;怎樣選擇,似乎也存在著危機。


金澶子


梁山好漢的失敗是結構性缺陷,不以個人選擇為轉移。

 

第一:宋江對梁山的發展始終是被動的

我們扒一扒宋江的成長曆程,看他怎麼從一個鄆城縣的押司,坐上梁山好漢的首把交椅的。早期的宋江雖然在江湖上頗有名望,但是宋江對於這樣的名聲心裡是不喜歡的,為什麼?因為他其實就是想安安穩穩過個日子。但是命運卻不給他這個機會,因為他的名氣太盛了,如果他不行俠仗義,那麼人設就會崩塌,如果他和梁山的關係走的太近,那麼身家性命就會不保。所以你看,早期的宋江雖然一直在暗中幫助晁蓋,但是卻忽近忽遠,刻意的保持一定的距離。然而不曾想自己的老婆閻婆惜不爭氣,和張文遠勾搭在一起,結果發現了宋江的把柄,使得他不得已殺了老婆,走上了梁山這條不歸路。上了梁山之後,他一開始也沒有想過自己會坐上頭把交椅。從王倫一直到晁蓋,宋江心想,家回不成了安安心心做個山寨二把手總可以吧。結果偏偏晁蓋死了,這就讓他坐上了梁山好漢的頭把交椅。所以在宋江的心裡,是沒有做這把交椅的心理準備的,同時他也不具備坐老大的能力。沒有辦法,坐就坐唄,結果兄弟們給力,梁山的名氣越來越大,四面八方的人都來投靠,最後慢慢的發展成了現在這個規模。眼瞅著一路走下來,隊伍發展到了上萬人。宋江內心是恐懼的,作為堅定的投降派,一面裝樣子打仗保全性命,一面生怕做大了激怒朝廷,拼命求招安,我們可以確定一點,宋江本身對梁山的發展是沒有主動性的,唯一的理論貢獻,是把聚義廳改了忠義堂。

 

第二:梁山好漢們的兄弟式企業管理是鬆散的。

梁山一開始的王倫,晁蓋等人一上山,林沖就反水了,上來就把王倫給結果了。而王倫的幾個兄弟,連句話都不敢說,這就體現了梁山好漢根本就是草臺班子。梁山裡面雖然有交椅座次,但是實際上是沒紀律性的。梁山好漢打仗就和混混打架一樣,雖然裡面也有吳用等人的計謀,但是談不上作戰紀律,殺紅眼了,鳴金收兵都不管用。打起仗來甚至是老大沖在前面,結果就導致了晁蓋的身亡。你對比一下《三國演義》裡面的作戰方式就能很明白的看出差距,一個是經過縝密謀劃的戰略行動,一個就是靠著不要命的往前衝。你說哪個更有作戰能力?所以你就看到,梁山好漢在自己的地盤上打仗,就能接二連三的取勝,一旦到了真正的戰場上,就死的死,傷的傷。

 

第三:梁山好漢的目標不明確

你看看,梁山好漢的口號是什麼?是“替天行道”。看起來好像說的挺義正辭嚴的,但是仔細一琢磨你就會發現,這根本就是個假大空,缺乏落地性的口號啊,你說什麼是替天行道?我隨便在馬路上殺個路人甲,是不是也可以叫做替天行道。那麼做到什麼程度是替天行道?發展到最後的願景是什麼?都沒有。最後的解釋就是,我就是天,看一個不順眼就宰了,這個方面李逵領會得最徹底。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梁山好漢們,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沒有計劃怎麼實現這個目標。

 

第四:無法避免的階級矛盾

任何一個團隊,隨著規模擴大,矛盾會越來越激烈,越來越無法避免。當今的華為都如此,何況這幫打打殺殺走過來的英雄,有貴族,有官吏,有將軍,有小偷,還都是平起平坐的兄弟,哪裡來的共同語言和同一個夢想?利益如何分配?書裡不寫,你也知道內部有多大矛盾。

 

所以即使宋江不選擇招安,一百單八將的下場也是好不到那裡。要麼組織內鬥分裂,要麼被外界勢力消滅掉。



海叔識人


個人認為招不招安他們的命運都會以失敗告終。首先他們目的不是以推翻大宋皇權而造反,只是喊出“替天行道,殺富濟貪”的口號,一邊於官府做對,一邊及時行樂,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允其量比草寇強些。心裡想著榮華富貴,行為上尋私報仇,格局已定在小小梁山泊。縱觀宋江一生,愚忠皇權,義氣橫流,投機而不得志,心慈而手不軟,梁山好漢的覆滅結局在宋大哥入夥之始,已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