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揭祕自媒體地下“養粉”產業鏈


龔筱魚(化名),北京農大畢業後,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但受到北京高額房價的困擾,2017年放棄北漂,回到山東煙臺老家,租用當地村民,在家開始工作室,專門為自媒體從業者提供媒體號代養服務。

目前已經形成了10多人的工作室成員。主要業務是幫助自媒體賬號提供日常文案更新和漲粉運營工作。

揭秘自媒體地下“養粉”產業鏈


養號養粉地下生意經

小龔告訴我:大多數個人兼職做自媒體,精力有限,或者一些傳統媒體人儘管全身心投入到自媒體運營上,但是也是個人能力和經濟無法顧及。所以養粉,養號形成了代運營產業鏈。

還有一些企業也會將自己的公眾號等交付給它們運營。

運維一個自媒體平臺,需要註冊維護做VI標識設計,同時日常配圖需要有獨立風格設計,另外大的號和企業用圖版權問題要安全,都需要有專人幫忙。自媒體從業人員可以創作黑心內容,但是周邊的工作,卻無法一一顧及,更沒有專業人員幫助配合,而交付給小龔工作室,他們能幫助完成。

此外目前他們很重要的一份工作,就是幫助大V們養號。例如:頭條號,除了大V每日或者每週更新內容外,每日多篇更新專業領域新聞內容,非常有利於號的熱度,讓大V們的內容更容易得到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的推薦,從而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幫助大V引流。

流浪高了,大V的廣告價值就高了,就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

官方媒體曾報道過案例,北京祁女士從事開發兒童陪護機器人,同時經營一個兒童教育類頭條號。她說,原本想利用專業所長髮表教育類文章,同時推廣公司產品,經營半年後發現,原創文寫起來費時費力,閱讀量一直低迷,“一兩週憋一篇,朋友圈轉好幾輪才有500多瀏覽量,效果不佳。

後來,她從朋友處得知有專門從事“養號”的服務,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聯繫中介,找專業團隊幫助她每日更新頭條號的內容,通過將教育領域新聞改編後,以微頭條方式發在祁女士的教育號內,兩週內便讓號的活躍度大大提升,粉絲以每日20-50的速度提高,文字瀏覽量也快速提升起來。

龔筱魚告訴:自媒體目前流量來自於兩種方式,微信依靠的是訂閱用戶內循環方式,而今日頭條依靠的是系統智能推薦的外循環方式。其實不管那種方式,都需要自媒體本身具有較高的熱度,才能獲得訂閱粉或者系統的推薦青睞。

但是自媒體畢竟是個人化媒體,不像傳統媒體是集團化,公司化運營,缺乏足夠的支撐,而他們的代運營團隊可以幫助自媒體人。


例如:某家美食自媒體頭條號,運營者是做空姐,利用自己的個人使用做自己喜歡的美食分享,大約一個月只能出產10條視頻作品。工作室幫助她,每月30個工作日,每日更新20條美食相關內容在她的媒體號上,並且幫助回覆粉絲互動。針對她的視頻,還會轉化為文字形式和切割成GIF圖片,形成頭條原創文章,每週定期發佈。良好的熱度大大改善了她的自媒體營收。幫助還幫助她帶來了額外的商業贊助。

灰色地帶,涉嫌改稿

不過龔筱魚也承認,工作室很多內容存在改稿問題。他們也會從網上採購一些專業改稿團隊提供的內容,龔筱魚認為,不光他們這種小工作室存在,現在北京中型、具有一定品牌的互聯網媒體公司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由於媒體需要熱度,內容是維持熱度的唯一方式。所有的媒體平臺,90%的內容是趨同的,所以促發了改稿這種生意模式。

揭秘自媒體地下“養粉”產業鏈


甚至有媒體人也說過“娛樂行業無獨家”的話,大家都是相互洗,今天你獨家了被別人改稿了,你別告別人,因為明天你也會改別人稿。

現在從貼吧上,找千字30元的寫手很容易,甚至有些寫手承諾500元提供爆款文章一篇(閱讀量破10萬+)

官媒曾報道,一位知名自媒體人發文稱遭遇多次“改稿”。他舉例稱,自己所寫文章《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裡的書房》,時隔數月後被某公眾號“洗”為《最好的學區房是自家的書房》。另一位常被“改稿”的自媒體人說:“經常有讀者發來鏈接,反映我在微信公號上的文章被‘洗’到微博、客戶端等平臺上了。”

據瞭解,不少自媒體依靠“改稿”做成大號,再借助流量數據賣廣告,一些營銷號尤其突出。

在校大學生與“寶媽”做養號,月入千元

據瞭解,現在養號養粉除了像龔筱魚在農村組建工作室外,還會通過貼吧、QQ群、朋友圈、熟人推薦等渠道招攬生意。


揭秘自媒體地下“養粉”產業鏈


參與的多為在校大學生,也有賦閒在家的‘寶媽’,他們處在產業鏈最底層。

有報道,在校大學生每月靠“養號”可以月賺近千元。以前在貼吧、QQ群領任務賺得少、風險高,經常有中介拿了稿子賣給營銷號卻不付錢。後來靠朋友推薦,專門給一個自媒體號“養號”,一天能賺幾十元。

但是對於龔筱魚這種讀完作品,重新寫的方式,還很難判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