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假如宋江沒有向朝廷招安,會怎麼樣?

史海閒聊


宋江如果不向朝廷投降,過程可能會有不同,但結局大概率不會太好,最好的結局恐怕也就是山大王而已。原因如下:

一、梁山集團實際上沒有一個靠譜的政治目標,歷史上打著替天行道大旗的,沒有一個能完成改朝換代的。

二、梁山集團的實力有限,實際上並未能對宋王朝構成實質性傷害,比方臘集團的實力更不如。

三、梁山集團高層人員構成較差,失意官僚佔比高,對宋王朝抱有幻想,高層派系林立異大於同。

四、梁山集團基因不正。殺人越貨好勇鬥狠全憑個人心情,本質就是土匪和強盜,難以洗白。


博士祭酒張大帥


關於宋江招安,想必大家都會議論紛紛。有的說不必招安在山上生活的逍遙自在多好,一同吃肉,一塊喝酒。我卻不以為然,那我來陳述下假若宋江未招安的梁山後事形態。

從客觀上講,梁山根本不具備奪取天下的條件。一是缺乏理論武裝。正如書中所言:李逵初上梁山時就叫嚷著“放著我們有許多軍馬,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在那裡快活,卻不好?”從這一番話中,就可以十分清楚的看出,這一幫梁山好漢嘯聚山林,根本不是為了等貴賤均貧富、打土豪分田地,也遠不是出於什麼徹底革命的高尚動機,而只是圖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的快活而已。二是實力對比懸殊。梁山鼎盛時期不過十萬兵馬,其中還得算上老弱殘兵和家眷伙伕。反觀朝廷,徽宗時期單單禁軍就有八十萬,加上邊關的蕃兵、駐守各地的地方軍、運輸的廂兵、保家的鄉兵,總數不下二百萬。兵力至少是梁山的二十倍以上。梁山108八將中武藝高強的也就三四十人,帶兵打仗經驗豐富的更是鳳毛翎角。而朝廷不乏辛興宗、折可存等大破方臘的猛將,更有像宗澤、李綱、韓世忠、岳飛等使金軍聞風喪膽的名將。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梁山都無法跟朝廷對抗。三是奉行流寇主義。無大志不成氣候。縱觀整部水滸傳,梁山攻下的州城都放棄了,打了就跑,絲毫不重視根據地的建設。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從頭到尾都沒想過對外擴張,打仗的目的就是掠奪一把,開倉搶糧後就走。成天龜縮在物產、資源、土地都極其有限的八百里水泊,仗著地利與官軍相抗。很難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和支持。四是地理位置不利。北宋在重要的地方設立府。梁山的東面是東平府,西面不遠處是濮州(今河南濮陽),再過西便是應天府,南面是濟州,北面是大名府。濮州就是宋遼“澶淵之盟”的地方,宋朝統治者在那裡設有重兵;大名府是汴京的北面屏障,自然有不少軍隊駐守(這從《水滸傳》可以看出);宋江曾經打過東平府,宋朝必然有所防範。最保守的講,梁山至少面臨著東、西、北、三面的包圍之勢。梁山所倚仗的僅僅是八百里水泊易守難攻的地勢,只要起義軍有大規模的行動,必然會引起注意,失去地利的梁山義軍,將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二、一輩子為匪,終老梁山。

這種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無論是其內部結構,還是外部條件都不具備。從外部看,理由有二。一是沒有經濟來源。水泊梁山用於生產的土地十分有限,並且地形相當複雜。其鼎盛時期的總人口不下於十萬,這十萬人不事生產、貿易,卻推崇“成甕吃酒,大塊吃肉”, 吃飯成了頭等大事。據統計,水滸中描述設宴吃食的場面共有140多處。宋江解決財政危機的方法主要靠軍事掠奪,搶劫是最方便的手段。從祝家莊、扈家莊、李家莊到曾頭市,再到東平府,交戰緣由各有千秋,骨子裡都是為了“食”。僅僅祝家莊據說就存糧五十萬擔,足夠梁山三年之用。後來又趁著救兄弟的名義打好多地方。但是,打著忠義、替天行道旗幟的梁山起義軍專門幹山下搶劫,攻州掠府的勾當,怎麼說得過去?二是缺乏群眾支持。梁山好漢們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到處胡作非為。李逵劫法場搶人,殺的最多的是那成排的看客;宋江三打祝家莊,僅僅因為其不借糧食;至於大鬧曾頭市,乃是為報晁蓋中箭身亡的一箭之仇。更有甚者,為了賺取他們想要的人,不惜濫殺無辜、姦淫擄掠。這就是所謂的好漢乾的事情!劫富不含糊,濟貧卻鮮聞。“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秤分金銀”才是他們的終極理想。所謂的替天行道,劫富濟貧,只不過是一個蠱惑人心的藉口,放在今天,這幫人就是一黑社會組織。試問,這樣一群缺乏政治遠見,侷限於江湖小天地的俠客大盜、禍害百姓的犯罪團伙,又怎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呢?況且梁山所處地區毗鄰京畿,民眾生活條件相對較好,只要老百姓能吃飽穿暖,自然不會去支持那幫造反派。

再從內部分析,亦有三點阻力。首先是派系林立。梁山108好漢大致可以分為三派。一派是以宋江為首的投降派,一派是以李逵為代表的造反派,還有一派是以公孫勝為代表的中立派。從小說中描述來看,投降派大多是地主、降將;造反派大多是貧下中農;為數不多的中間派還是個招搖撞騙的魔法師。自從宋江放了高俅後,林沖已蒙去意。魯智深也把話挑明:“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公孫勝則更加徹底,誰也不支持,雲遊四海去了。道不同不相為謀,假以時日,分裂是必然的。其次是晉升無望。宋江偽造了一塊刻著天罡地煞108將座次的石碑,恰恰弄巧成拙。殊不知,這種用上天註定的方式,排定眾位頭領的座次,擺明是告訴他們,別去白費功夫瞎折騰,這就是盡頭了。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動物,失去了進步的誘惑和安慰,誰還會去賣命?內耗的最終結果,就是整個架構的崩潰。第三是恩怨交織。如盧俊義、楊志、朱仝這等被宋江吳用使計賺上梁山的好漢,倘若他們知道自己落到今天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前程盡毀的田地,都是拜宋江這個帶頭大哥所賜時,焉知義氣不會變成怒氣?扈三娘被林沖活捉後,扈家莊全莊上下男女老幼數百口被李逵屠的一個不剩,自己也被迫嫁給如色中惡鬼的王英,毀了一生清白。此等深仇大恨實是不共戴天。再者,若宋江未能兌現當初許下的“將來招安共享富貴”的承諾,豈不又失信於眾兄弟?這個大哥還如何做下去?怕不一下子便作鳥獸散了吧?

這樣看來,留守梁山繼續當草寇是死路一條,扛起造反大旗走出梁山打天下也是窮途末路,剩下也就只有接受招安這一條路了——雖然仍是死路,但對於那些接受傳統儒家教育,帶著深刻忠孝情結的宋江們來說,被統治者當作殺人的工具,在殺滅別人之後再被人殺滅,仍是最好的歸宿,因為這才符合正統。就如那大哥宋江,明明被奸臣毒死,最後還是獲得了皇帝“修祠”的加封。



甄尹仕


假如宋江沒有被朝廷招安,結局會如何?這個假設很有意思。

宋江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梁山好漢最後擁戴他做了大哥,也就等於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他。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而不在於朝廷是不是招安。水泊梁山眾人的悲劇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因為宋江本就是一個坑貨。

宋江從骨子裡就沒想真心反,他一直都在走迂迴的路線,想投靠朝廷。哄著梁山上的眾人跟著他一路走向深淵。

你說他傻又不傻,從設計騙秦明、盧俊義上山就看出來了。

說他聰明又不聰明,你都自願當反賊了,還指望朝廷能信你,能接納你。

這位老兄,造反這種事根本洗不白的好嗎,任何年代都不行,這叫背叛這叫不忠。

以宋江懦弱膽小的性格,朝廷不招安的話,他也不會真的打過去,推翻皇權,自己建立新朝。

他只會每天在梁山上憂心忡忡,想盡辦法,給兄弟們找到一個歸宿。什麼歸宿呢?無非還是洗脫反賊的名聲,小則有個安穩的生活,大則能受到重用。

中間過程不必累述,如果不招安,宋江也會找機會接近朝廷的,打方臘就是一個機會。

這個時候,宋江會假仁假義地和大家說:朝廷無能,百姓受苦,吾等忠義之士要救民於水火……

就是說,他還得借打方臘這樣的機會,和朝廷做交易。以他的性格,肯定會和朝廷事先談判的。

我一百單八將為國為民打方臘,回來後給我們正名。當時的朝廷肯定會同意啊,不管誰輸誰贏,對朝廷來說都是好事,要麼敵退,要麼賊亡,不虧啊。

如果打輸了,一群人死在戰場,如果打贏了,回來慶功宴再毒殺你們,當時的朝廷算得一手好賬。

結局無非還是死。這一切的錯,就錯在為什麼選了宋江這個人做老大?梁山好漢不怕死,但死得不值啊,太窩囊。


硬核的靈芽姑娘


宋朝時期出現了一群劫富濟貧,武功高強的武林英雄。他們佔山為王,快意恩仇,過著逍遙快活的日子。其中勢力最大的當屬水泊梁山,水泊梁山上有108位好漢,他們重情重義,鋤強扶弱,一起大口喝酒,大口吃肉,過的日子好不快活。

梁山穩坐第一把交椅的及時雨宋江為兄弟們著想,決定向朝廷招安,結束自己和弟兄們落草為寇,佔山為王的日子。利用向朝廷招安,洗掉身邊弟兄們土匪的身份。


宋江的這幫弟兄們已經落草為寇,在後人的眼裡就是一群土匪。兄弟們雖然現在過得非常快活,但是為了後輩著想,他們也不想讓自己的後代成為土匪的子孫,於是向朝廷招安是他們現階段唯一的出路。如果他們當時沒有招安,那麼他們的下場會是怎麼樣的呢?宋朝雖然說十分腐敗,但畢竟是正規軍,宋朝那時候有十萬的軍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水泊梁山畢竟是佔山為王,兵力有限,與朝廷有很大的差距。

水泊梁山總兵力大概一萬左右,梁山泊的兵力主要是農民組成,而且素質本來就不高,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雖然那108將各個身懷絕技,武力不凡,但能人異士只是少數,如果宋江不打算招安,依然與朝廷作對,朝廷若來討伐梁山,梁山根本就束手無策。雖然水泊梁山可以形成一股很強大的戰鬥力,但是如果朝廷有意針對梁山,派出最精銳的部隊討伐,水泊梁山最終肯定會走向被滅亡的結局,所以宋江才會同意招安。


水泊梁山108將聚義的時候,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他們在道義上是正義的,他們聚集在一起只是為了劫富濟貧,鋤強扶弱,以前這些落草為寇的人,都是靠打劫搶奪來的物資生活的。現在是替天行道,不能隨意去打劫別人的財物了,只能去打劫那些不義之財。


來水泊梁山投奔的人實在太多了,照顧那麼多手下的日常所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梁山的資金來源全靠打劫來的。自從打起替天行道的旗號,水泊梁山也立下很多規矩,絕不做打家劫舍之事,他們也沒有別的方面的收入,所以養那麼多手下還是比較困難的。

如果他們對朝廷有造反之心,一定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首先就是那些曾經在朝廷為官的朝廷官員呼延灼、關勝等人,他們這些朝廷官員以前只是因為打了敗仗,有被殺頭的可能,才會入夥水泊梁山,落草為寇,如果讓他們反抗朝廷,他們為了心中的道義肯定也是不同意的。

梁山泊雖然經歷過大大小小無數的戰役,但是每次戰役,都耗費梁山泊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於梁山泊還是有不小的消耗。

在水滸傳中有一個片段是宋江問吳用,如果不招安的話會怎麼樣,吳用告訴宋江,如果宋江不同意招安的話,水泊梁山勢必會走向滅亡。

即使宋江認為自己的做法對於梁山泊108位好漢都是有利的,但是討伐方臘的時候,梁山泊108位好漢,死的死,傷的傷,戰勝方臘之後,梁山泊已經消耗殆盡,108將損失慘重,已經沒有與朝廷抗衡的能力,水泊梁山108位好漢從此銷聲匿跡了。總之梁山泊108位好漢的結局很悲慘,沒有落得什麼好下場,宋江因此也非常自責。


史海閒聊


說實話,我一點也不喜歡宋江這個人,他的所謂及時雨稱號都是利用職權之便在邀買人心。而梁山好漢中真正為他馬首是瞻的人莫不是來自底層的沒有什麼見識的人,以李逵為甚。其他人如林沖、魯智深等人則多少看穿了宋江的假仁假義。扯遠了,咱們還是迴歸正題,如果宋江沒有被招安,歷史會不會改變?

梁山水泊

故紙堆與有人討論的結果是:不會!其原因有很多,下面說一下本人的幾條拙見:

首先,從經濟上來說。八百里梁山水泊雖然聽起來很大,但跟大宋比起來,無疑是不值一提的。其產出也無法養活梁山兵馬及其裹挾的大量人口。打仗,自古以來最終拼的都是資源,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梁山人馬無法自給自足,所以他們在攻略周邊城池的時候都是以劫掠物資為主,但這樣顯然不能持久。而他們對抗的是整個大宋朝廷,兵多將廣,糧秣充足。

梁山水泊

其次,從地利來說。梁山水泊易守難攻,官兵來了他們就躲,官兵走了他們又回來。遇到小股官兵他們就集中優勢兵力再利用有利地形打個埋伏,所以歷次官兵進剿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他們在梁山水泊固守固然可以拖延時日,多存活幾年,如果想要繼續搶佔地盤,進而攻滅大宋,那就是自取滅亡。離開了有利地形,一群烏合之眾是無法敵得過正規軍的。

第三點,梁山軍的真實實力。看了《水滸傳》前半部,大家似乎覺得梁山水泊威武霸氣,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然而那是朝廷並沒有真正重視,沒有派來精銳禁軍來剿匪,大多都是以山東地方軍出馬。梁山軍馬的真實水平如何,看看他們招安後與方臘起義軍的對抗就知道了。梁山一百單八將在朝廷主力軍的配合下還被方臘起義軍打的落花流水,死傷慘重。如果讓他們單獨對抗方臘,恐怕會被殺的片甲不留吧。更不用談什麼攻滅大宋自己坐江山了。

方臘

最後,再說說大宋的農民起義。在整個宋朝,大大小小的起義有400多起,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前文所講的方臘起義。但是這些起義無一例外的都失敗了,全部被剿滅。原因有很多,既包括上述一些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當時宋朝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大宋和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民族矛盾,而非社會內部的階級矛盾。

所以說,如果宋江沒有被招安而是繼續舉旗造反,歷史也不會因此而改變什麼,反而只會加速梁山眾人的滅亡。




懷中酒枕邊書


按小說的情況,梁山已經是一支由三人領導小組指揮,擁有數十員能征慣戰之將,十萬人員的地方軍閥。

如果宋江拒絕招安,那麼將會面對朝廷更大規模的圍剿。宋軍遲早會意識到,只要步步為營,深溝高壘,宋江的給養壓力自然會逼迫他自己放棄地理優勢主動尋求與宋軍的決戰,從而使宋軍反客為主。在這樣的一步步圍剿之下,即便是那個人,也無法保證能一直取勝。而冒險的決戰即使萬一取勝,無非就是下一次規模更大的圍剿;而更大的可能性,則是會因為前所未有的大量人員傷亡和補給缺乏而失敗,屆時梁山將面臨首次根據地的喪失可能,引發人心的大潰散。

從拒絕招安到決戰失敗,大概需要一兩年的時間。取決於宋軍集結、圍困、決戰的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梁山就有三種選擇:一、依託水泊進行固守;二、放棄正面戰鬥,分散突圍;三、組織剩餘力量進行針對宋軍弱點的突圍。

方案一極不可行。選擇這一方案意味著梁山斷糧、傷病員餓死、好漢相食的逆天行道窘境。然後必然會產生向二三方案發展的趨勢。或者減員到無法有效防守的程度,被官軍剿滅。從方案實施到滅亡,大概需要半年時間。

方案二對於部分人是好事,部分人是壞事。對於武藝高強且沒有道德顧忌的頭領來說,突圍的可能性還比較高,而且從此可以做個普通盜賊,依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對於武力值較低的頭領或嘍囉來說,突圍意味著死亡,所以他們大概一半人戰死,一半人投降或被俘,少數人脫逃。對於武力較高但道德底線也較高的頭領來說,他們突圍後很可能會選擇加入方臘陣營。所以這個方案意味著梁山的滅亡。從方案實施到滅亡,大概需要半個月時間。

第三個方案,同樣意味著大量人員的傷亡,但突圍的人員也就更多。梁山由於無法向西北方向渡過黃河與田虎回合,大概率會兵分兩路,步兵向東方泰安方向逃竄,進入山區;而騎兵向東南方沛縣方向逃竄,進入碭山重新整編。

在碭山這個相對安全的環境下,宋江就會面對第一次信任危機,好漢們會質疑宋江吳用盧俊義的領導,產生路線上的爭論。是化整為零躲避追擊,還是就近再立山寨,還是繼續向西南逃竄,投奔雲安的王慶或是浙江的方臘。由於這段距離直線有一二千里,投奔王慶或方臘的計劃勢必受到相當大部分人的質疑。但就宋江來看,化整為零意味著放棄事業;再立山寨又需要面對宋軍的追擊;只有投奔王慶方臘,才有重新被招安的機會。但由於宋江口才並不怎樣,招安又算不得什麼主義,所以梁山好漢在碭山將會產生大分裂,原山賊系頭領多半會選擇帶著幾個心腹小嘍囉四散而去,原軍系的好漢跟著宋江和剩餘的馬軍向南進軍。在途中宋江認定,荊楚之地錢糧少於江南,故而決定投奔方臘。但此時宋江不但要面對沿途官軍的追剿,還有其它小山寨的伏擊。

宋江遇到的下一個麻煩應該是渡過淮河。由於梁山此時人馬依然較多,估計有一二千軍馬,無法分散過河,也沒有時間搭設浮橋,所以宋江應該會決定發起渡河戰役。但由於戰役的目的在於搶奪船隻並渡過淮河,宋江必須主動進攻有較多官軍鎮守的縣城,那麼此役的作戰內容應當是偷襲碼頭並堅持到渡河完成。宋江軍多半會在渡河時遭遇官軍前後夾擊,結果應該是宋江軍大部人馬戰死潰散,僅有宋江並十數個頭領和一百嘍囉搶奪船隻並渡河。此役後宋軍主力便不再追擊,僅有小股人馬分散搜索,並通告各州縣捉拿宋江。

宋江折盡人馬後,反而取得了戰術優勢,一行人化妝成客人,分散渡過長江,投奔方臘,加入義軍,並在隨後的攻戰中取得一定功勳,被方臘所看重。但由於宋江等人的外地口音及作風,並不能取得多數南方人的信任,絕大部分不懂官話的農民甚至不能聽懂宋江說的話。隨後,宋庭命童貫統兵鎮壓,宋江吳用趁機散佈流言,鼓動方臘手下眾人接受招安。但很快方臘就意識到宋江的圖謀,宋江吳用等想要逃跑時被捕獲誅殺。剩餘頭領均在隨後的戰鬥中被俘或陣亡。

綜上,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最久依然是在方臘被消滅時,即1121年徹底敗亡。


中國民間詭事怪談


我認為會有這樣幾個可能的結果

1、《水滸傳》可能沒那麼出名了

正因為結局是如此的讓人氣憤,留有遺憾,這部作品才會縈繞在我們心頭,久久都不能忘卻。當什麼事情都順著我們的心意的時候,就像有句俗話講:容易得到的往往都不被珍惜。什麼能順著心了,你也不會把他那麼看重了。

2、即便宋江不詔安,梁山好漢恐怕也難保

水泊梁山總兵力大概一萬左右,梁山泊的兵力主要是農民組成,而且素質本來就不高,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雖然那108將各個身懷絕技,武力不凡,但能人異士只是少數,如果宋江不打算招安,依然與朝廷作對,朝廷若來討伐梁山,梁山根本就束手無策。雖然水泊梁山可以形成一股很強大的戰鬥力,但是如果朝廷有意針對梁山,派出最精銳的部隊討伐,水泊梁山最終肯定會走向被滅亡的結局。

3、即便朝廷不來針對梁山好漢,生存也不容易

水泊梁山108將聚義的時候,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他們聚集在一起只是為了劫富濟貧,鋤強扶弱,以前這些落草為寇的人,都是靠打劫搶奪來的物資生活的。現在是替天行道,不能隨意去打劫別人的財物了,只能去打劫那些不義之財。來水泊梁山投奔的人實在太多了,照顧那麼多手下的日常所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而梁山的資金來源全靠打劫來的。自從打起替天行道的旗號,水泊梁山也立下很多規矩,絕不做打家劫舍之事,他們也沒有別的方面的收入,所以養那麼多手下還是比較困難的。

4、108人長久保持一條心太難。

當手下有108將,而且這些人大以前要麼是靠打家劫舍謀生,要麼是面臨被殺頭性命不保,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長,要想讓這些人穩穩當當的都聽宋江一個人的,似乎比登天還難。來到梁山匯聚大部分都是落難來的,所以開始都會感激這個地方,但是隨著時間流逝,尤其是到了經濟收支不平衡的時候,我們俗語講:好朋友3個人合夥開公司,出現風險的概率非常大。何況這108個人,誰都不服誰。所以詔安交給朝廷,每人各領一隊,都做自己的小老大,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無論官大官小。他都能滿足。


南山大王看大片


宋江是水滸裡在晁蓋死後,梁山的帶頭大哥!落草之前經常仗義疏財,落得個及時雨的好名聲!從他的出身來看,宋江應該深受宋朝的儒家理學影響的讀書人,忠君思想很重,能夠考取功名,報效朝廷是他夢寐以求的理想,然而,對於江湖上有些名聲的豪傑呢,也是十分敬重,樂於結交!由此看來,他這個人本身就矛盾的人,也可以說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人!論才情能力,他是個落第秀才,沒有雄才大略,更無改變天下的雄心,所以,他有自知之名,想升遷高官沒希望,奈何又有當江湖豪傑的義氣,想和那些江湖朋友扯上關係,賺些好名聲,結果最後因為殺人被逼上梁山,晁蓋沒死之前叫做聚義廳,死了改為忠義堂了,所以說,雖然上了梁山,他還是想著能夠為朝廷效力,他沒有什麼取代朝廷的野心,也沒有救護天下蒼生的情懷,他就想做個公務員,能夠世代受到朝廷的賞賜,但是他沒有考慮過他的手下都是亡命之徒,朝廷不會准許這樣的組織存在的,而且梁山好漢仇人就在朝廷,本身就是水火不容的局面,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宋江接受招安,就是廁所裡點燈~~找死(找屎)!如果他不向朝廷招安,梁山好漢最終也是矛盾重重,分崩離析,吃喝怎麼解決,他們只會去燒殺搶掠,最終成為公敵,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會想法設法消滅他們,即使解決了吃住問題,他們會安心待著,還有人許多有仇未報的,必然會鋌而走險,作為兄弟也得一起去!!除非宋江帶領梁山推翻朝廷沒有其他路可走!以宋江的心胸格局,不會有機會走到那一步的!


蒼桑暮雪


如果宋江不向朝廷投降,也逃避不了被剿滅的命運。這裡有三個原因:

一是文化。宋江投降代表的是儒家的“忠君”文化,而造反代表的是“義”的文化。一千多年的儒家“忠君”文化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在“守城”方面具有巨大的能量,而“義”是遊俠文化,有很大的破壞性,但是沒有“守城”的基因。一幫遊俠是無法取得政權的。

二是水滸力量不可能抵抗遊牧的侵略。在當時,宋滅元替的本質是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鬥爭。遊牧文明要階段性戰勝當時的農耕文明是中華的宿命。而宋江為代表的水滸力量依然是農耕的力量,本質上與宋朝廷沒有差別,頂多只能延緩宋朝的滅亡時間。

三是宋江為代表的水滸力量並不代表社會出現新的階級力量。他依然是以土地為核心的封建社會機制,沒有新生階級力量出現,如十九世紀資產階級的出現。

所以,宋江在當時只能起到警示朝廷和後人的作用了。







鬼谷仲達


在小說裡可能會攻城掠地,佔了一個城又一個城,追隨的人越來越多,獲得大量的錢糧,在吳用等人的計策下,人們安居樂業,對梁山好漢感恩戴德,又有新的人馬加入,又會佔領更多的城池,像三國遊戲裡,敵人越來越少,打到京城,把皇帝給宰了,宋江當了皇帝,李逵當了先鋒。

現實麼,這就不好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