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防疫莫把關愛變“傷害”

在這場大考中,暴露問題並非壞事,關鍵是要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才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規律。

防疫莫把關愛變“傷害” | 每日快評


防疫期間,出現了一些把關愛變成“傷害”的情況。從防控初期有的地方為阻止住戶外出,給人家門上貼封條甚至釘上木板,到最近城管隊員擔心復工感染毆打生鮮店配送員……凡此種種,均違背了依法治國原則,暴露出基層治理缺少法治思維的短板。


法治是基層治理的基石,但個別地方基石不牢。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以及領導幹部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個別地方機關和領導幹部法治觀念不強,在防控過程中未能嚴格依法依規辦事,侵犯他人的人身權,損害他人的物權,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精準是基層治理的標尺,但個別地方卻“非緊即松”。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是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的具體要求,但一些地方在防疫時掌握不好尺度:或過分緊張,為了不出事,採取“一刀切”,一禁了之,簡單粗暴;或過分鬆懈,缺乏責任感,不做帶頭人,左顧右盼,貽誤戰機。這不僅給企業、群眾造成不少損失,也為群眾所深惡痛絕。


以人為本是基層治理出發點,但個別地方忘了“為何出發”。人民在國家治理中居於主體地位,以人為本,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使命。但有基層幹部只管自己省事,不管別人費事,只管自己無責,不對群眾負責,以人為本變成“以自己為本”“以本部門為本”,導致政策水土不服,群眾抱怨很多。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對基層治理能力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在這場大考中,暴露問題並非壞事,關鍵是要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才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規律。幾千年來,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之所以能屹立不倒,一個典型的特質就是善於總結、不斷進取,故而才能愈挫愈勇、愈挫愈強。


眼下,疫情初步得到控制,適時梳理、總結疫情防控過程中的功過得失,並在下一步的疫情防控乃至整個基層治理中予以提升、完善,既有助於我們交出一張高分防疫答卷,也有助於我們做好社會治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