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科學”就是正確的嗎?科學的定義是什麼?

己所甚欲勿施於人


首先說科學 : 科學是各個學科的統稱。科學就是自然規律,科學不能脫離自然。只能發現科學,不能創造科學。不管有多少門科學,科學還是以數理化為主導。挖掘與研究自然的潛能就是搞科學。

再說科學是正確不正確

。科學沒有錯誤,科學是展示人類智慧的唯一途徑,只有科學能夠證實人類在發展在進步。

只有極端的逆發展才是錯誤的科學,而不是科學的錯誤。比如一切自我毀滅的科學 : 利用科學研究發展毒藥武器強軍,改變自然環境,破壞環境等……


徐克文0


科學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沒有永遠正確的科學,科學沒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科學是不斷髮展和不斷髮現的過程,永無止境。

科學是一個剝繭抽絲,求真務實的過程,需要高瞻遠矚,運籌帷幄的智慧,是高額的投入與不確定時間回報不對等的創新,科學不適於急於求成的人、拔苗助長的人來參與,那種偽科學已經讓人深受其害。

科學不單單是高大上的神秘,如同核裂變原子彈爆炸一樣驚心動魄舉世震撼。如同中國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喲喲那樣星光燦爛。

科學也有身邊的瑣碎小事,已經消失的火柴,取代了燧石取火的煩惱,一躍成為居家必備的生活必須品,竟然隨著打火機的普及銷聲匿跡。

科學是輝煌燦爛的,卻起步於百折不撓的一次一次的失敗。科學家是榮耀的,卻在用血肉之軀踐行者對於未知的探索。

居里夫人與鐳的相遇不是童話故事,輻射最終傷害了她的身體。諾貝爾為了炸藥,讓弟弟與助手都喪身於實驗現場,愛迪生的電燈照亮了世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網絡的力量越來越強大,已經替代了人們過往已經習慣的生活。可以遠程控制的智能電器,把做飯啟動空調提前完成。網上隨性隨心的購物,在瘟疫流行的今天成為一種時尚,科學,悄悄的走進了我們世界,我們已經成為科學的實驗者,探索者,受益者。

至於那些與瘟疫抗爭的專家、學者、院士們,對於無形的新冠病毒的疫苗的研究已經初見成效,陳薇少將和她的科學研究團隊勇敢的注射下去的第一針疫苗,冒著很大的風險,這是科學研究者的擔當和奉獻。

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科學研究者的前赴後繼,不斷髮展創新,人類得以生存發展生生不息。就是這樣的科學成果的發現、轉化、成長,社會才會展開騰飛的翅膀。

藝無止境,科學亦無止境。











我是老虎誰都怕


科學並不等同於正確,因為科學麵對的是真與偽的判斷,而正確與錯誤是一種主觀感覺,比如你認為某件事情正確,也許其他人未必認為是正確的,但是科學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它不應該根據情境,時間,地點,人物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說科學是一種標準,是經過檢驗的,這種檢驗是不應該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實際上,很多科學的東西在人們看來未必是正確的,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轉基因了。

轉基因從科學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很多科研機構和科學家也背書說與傳統作物相比,轉基因食品並不比傳統作物所帶來的風險更高。然而,現在轉基因面臨著很多質疑和批判,因為人們會認為轉基因是不正確的,這就涉及到價值判斷了。當然轉基因科普也應該考慮很多方面的因素,不僅僅是科學方面的,還涉及到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情境。

再比如,在科學史上發生過一些人們主觀看來未必正確的事情,但是這卻促進了科學的發展。當時對梅毒的研究就是在一些黑人受試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開展的,這在當時以及現在的我們看來,這是不符合科學倫理的,也就是說未必正確的。

所以我們不能說科學就等於正確。因為根據莫頓於1942年《論科學與民主》一文中系統地闡述的科學活動的規範結構(普遍主義、公有性、無私利性、有組織的懷疑主義)來看的話,科學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它不能用正確與否等價值判斷來衡量。

比如,普遍主義就強調科學內容和科學評價標準的客觀性、普遍性,也就是說科學應該是一種統一的標準,這也就是我們說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吧。


WANG論科普


在科普文章裡面,我最討厭的一個詞彙是“可證偽性”。可證偽性這個術語的意思就是“可驗證性”,因為一個理論驗證的結果無非有“正確”,“錯誤”,“有偏差”這幾個結果。其中這個“可”字很重要。

中醫粉常常錯誤地把“可證偽性”理解成“可以證明是假的”,從科普的角度來說,重要的不是一個科普的人懂多少,而是看你能不能讓一個多笨的人聽懂你的科普知識,越笨的人能理解,科普的影響力就越大。因此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詞彙讓更多的人明白,而不是顯擺自己多麼博學。

簡而言之:

【科學】是一種獲得理論的方法,而不是某一個具體的理論,一個科學理論通常伴隨著具體的驗證方法和驗證結果,理工科學生的論文就是一個理論和驗證的內容。科學理論的“可驗證性”,就是讓同行來按你的實驗進行重複,或者提出新的實驗方法進行驗證。

【科學理論】不一定是真理,但卻是迄今為止最接近真理的理論,科學工作者就是通過不斷改變實驗條件讓相關理論不斷修正使之更接近自然的真相。

【假說】是未經驗證,或僅得到不充分驗證的假設,不過,一個假說雖然沒有被驗證,但是也沒有被推翻(找到反例),否則假說就會被新的假說替代。

【現代醫學理論】是自然科學中的一個分支,它和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理學息息相關,彼此借鑑。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從來沒有任何一個醫學的原理和化學,生理學,生物學的某一個理論是彼此矛盾的,如果存在,相關的理論一定會被修正甚至推翻,這就是科學不斷進步的一個個腳印,這也是為什麼現代醫學可以設計出大量的醫療儀器。

【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是徹底違反具有“可驗證性”的科學方法論的錯誤思維方法,幾乎所有的中醫的概念,都是不可驗證的,本質上,中醫只是極其表面地給生理現象,疾病,藥物起了一個名字,譬如,維持生命的關鍵是元氣,請問元氣又是什麼?是“維持生命的關鍵”,這不是等於沒說嗎?

換言之,“元氣”只是“活著”的另外一個說法,根本沒有揭示生命的運行本質。

一個健康的人,用中醫來說元氣十足,但是置於純氮環境很快就會死亡,生理學對此的解釋明明白白。中醫既然認為維持生命的關鍵是元氣,能不能解釋在純氮中元氣受到什麼傷害嗎?

中醫粉有一個奇怪的論調:科學不能解釋中醫,說明科學能力不夠。

應該明白的是,中醫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對事實的一種解釋的嘗試,科學理論也是用於解釋事實的,它不是用來解釋中醫的。

古人用“天狗吃月”來解釋日食現象,而天文學則用天體運行來解釋,甚至可以預測下一次日食的發生的時間,因此就間接地否定了天狗吃月的解釋。你能說,科學不能解釋天狗就是科學發展不夠嗎?

不知道以上的介紹是不是夠通俗易懂?歡迎指正。


我是誰誰是我誰是誰o


科學和學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科學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可被證偽性,科學不是絕對真理,科學是接近真理的理論。學科不一定需要可被證偽性這個特徵。例如,牛頓的力學三大定理是科學理論,宗教、美學屬於學科的範疇。

科學的可被證偽性是由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提出來的。專門有一個學科叫做科學學,意思就是關於科學的科學。證偽主義的觀點是,根據過去發生的事實不能獲得真理,有限的過去的事實不能推導出無限的未來真理。例如,一個人觀察到天空中飛過了n只白天鵝,於是他推導出,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結論。但是第n+1只天鵝可能是黑色的!所以,波普爾認為,靠過去的經驗來證實並不能獲得真理。怎麼辦呢?他提出了證偽主義。

證偽主義有四個步驟。1.發現了一個問題,2.提出了各種假設或假說,不一定對哦,3.檢驗這些假設,篩選出對的、符合事實的,形成理論,4.過了一段時間,出現不符合該理論的新的事實,於是回到第1步。科學理論就這樣逐漸逼近真理。

科學不是絕對真理,只是在一個適用範圍內有效。超出這個適用範圍,就需要誕生新的理論。

馬克思講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應證偽主義的第3步,馬克思也指出,真理是相對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絕對真理。這一點與證偽主義頗為類似。


南榮荔


很多人是被西醫治死的,李文亮被染毒的同事在面臨最後的生死關頭,院長頂著巨大壓力求助中醫,才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不要排斥中醫,也不要為了吸痰與吹氧糾結,中醫手段卻痰,最有效,會不致於致死人!醫者仁心,大愛無疆,中西合璧,才是中國醫學界的方向,如此功德無量!中醫是高維度的藥療方法,在目前三維科學當中是不可能證明的,所以,任何抵毀中醫的言行,視而不見中醫療效,利用西醫主導地位打壓中醫,不是用心險惡,就是無知,為今之計,改革現有醫療體系,將西醫所屬診療手段設在中醫下屬科室,外科手術僅為中醫方法的一種,開設中醫科普教育,列入九年義務教育,高考列入中醫考試!一切當代人無法驗證的事物(包括中醫)不能扣上不科學而預以抵制與反對,甚至為反對而反對!


用戶8528815468290


到目前為止,唯一可復現驗證,和客觀保持高度一致性的,就叫科學。

比如: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繞著太陽轉。這個就是科學,具有到目前為止唯一又可復現,驗證的特質。

比如:新冠病毒,無差別所有人都能感染叫科學。特定某類人群是易感染人群,也叫科學。但是,說新冠它想感染誰,自己有想法,到目前為止,不能重複,驗證,這個就不是科學的。

結論:科學的就是到目前為止正確的,科學並不排斥未知,科學是不斷髮展的。有些知識有實際效果,但科學不能驗證,比如經絡,有效,但科學不能驗證經絡的存在,而效果就證明了這種未知可能存在,這就產生矛盾了。然而我們並不能僅僅因為目前無法驗證,就說不科學,最多是目前無法科學驗證。

科學不是良心稱,不證真偽。


博睿迪


顯然,科學是什麼,大家的認知還是一片亂象,不要說中國人不明白,產生科學的西方也沒有共識。中國人是因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所指引才開始學習科學的,當然就更容易糊塗了。

今天雖然不再用洋務運動時的老觀念看待科學了,但又被“學以致用”的更古老觀念所影響,把技術當做了科學,把一大堆工程師當做了科學家(順便說一句,好多人問諾貝爾獎為什麼不給中國工程師們?這是因為最主要的諾貝爾獎主要是給科學家的,工程師能夠獲得的不是很多,比如屠呦呦先生)。

我們的“科學”就是要立刻就能用,一般而言叫做“實用技術”更合適,這是工程師的工作,是利用科學理論的,不是發明科學理論的。比如基因工程,“基因學說”才是科學,把基因學說用於實踐的就是技術。

科學研究的是直觀世界當中的現象,這些現象又可以叫做物質信息,所謂科學理論,就是把這些信息用某種邏輯自洽與它洽的方式排列在一個序列裡,得以量化表達出來。

說的太抽象,大家不好理解,舉例說明容易理解。我喜歡用地球的例子。

古人看到在地面上樹立物體可以不倒,看到太陽月亮從東到西周而復始,於是發明了一個“天圓地方”的說法,從而表達出天地信息的定性解釋。當時,天地日月星辰的信息是很少的,天圓地方說把這些信息都包括在其中,邏輯通順,沒有不合理之處,這就是邏輯自洽。後來出現了海船,遠遠先望見船帆再看到船身。這就是不它洽了,也就是說,雖然不是這個理論的內容,但與該理論不相容,用該理論無法解釋不它洽的內容,於是這個理論就不再正確了。後來亞里士多德認定月亮的遮蔽線呈現為弧形,一定是地球擋住了太陽光的原因,“地球”概念出現。直到托勒密發明“地心說”,把地球擺在宇宙中心,日月金木水火土各星圍繞地球旋轉,並能計算出行星軌道與變化的位置,人類第一次有了相對科學的理論。說是相對科學,是因為當時仍然不它洽,沒有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大地是個球,而且還不停地轉,那為什麼感覺不到呢?地球下面的人怎麼不向天上飛呢?

為什麼說牛頓是世界上第一偉大科學家?就是因為他的理論,第一次做到了自洽與它洽的量化表達一切物質信息。但是,牛頓同樣遇到了那個老問題——信息增量。當微觀世界信息出現後,牛頓定律又發生了與天圓地方說同樣的困惑,在微觀世界裡,牛頓的萬有引力學說,開始遇到難原其說的問題,也就是說,又不能它洽了。

科學理論不是反映真理的學問,這已經被多數人所接受。可由於科學理論可以重複證明,雖然實驗與理論無法百分之百的符合,但仍然在認可程度內。所以大家都接受另一種說法——科學探索是對真理地無限逼近。

關於這一點,有人舉例說,一條終生生活在魚缸中的魚,一定堅信它所看到的一切,一定堅信世界就是這樣的。那麼我們人呢?又怎麼證明我們不是生活在“魚缸中”?

我說的“魚缸”就是指人類的感知禁錮!我們人類只有一套感覺器官,這套感覺器官的感知方式永遠不變,哪怕今天我們知道“光的顏色只是波長不同而已”,但你看到的紅色所有人都看成紅色,這一點沒有區別。沒有比較的一套感知,我們憑什麼知道是真實的,還是不真實的?要知道一條線畫的直不直需要用尺子量一下,人類找不到比較自己感知結果真或非真的“尺子”,我們又如何說科學在逼近真理呢?

顯然,說“科學探索是對真理地逼近”,是不能成立的!科學與真理毫無關係!

問題又來了,如果說科學無關真理,那麼為什麼可以重複實驗證明呢?魚缸裡的魚每一次擺尾都能讓自己快速運動,每一次看到小物體張嘴一吃就是食物,不論重複多少次都不會改變。所以,實驗證明與真實也是沒有關係的。

如果說,實驗證明也不能說科學與真實有關係,那麼實驗或經驗觀察還有什麼意義呢?總不能說每一個科學理論都是對的吧?這就需要加入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提出的新名詞——廣義邏輯。

所謂廣義邏輯,就是指用數理邏輯整理的物質信息,在直觀世界中也必須經驗觀察到。

比如,空氣動力學說中,上升力大於自身重量時,物體就應該可以飛起來。這是有公式可以計算的,那麼在直觀經驗裡,就必須可以觀察到。當飛鳥、昆蟲、飛機、直升機都證明與理論相符合,該理論就達到了廣義邏輯的通洽。也就是說,所謂科學實驗或經驗觀察,就是要證明理論是否達到了廣義邏輯的通洽。如果達到了,則該理論是正確階段,如果達不到,則屬於錯誤理論。

好了,總結一下科學理論的正確條件:

①理論自洽,也就是理論自身沒有內在矛盾;

②理論與該理論不能否證的其它理論達到它洽,如物理學新理論不能與物理、化學、生物學理論相違背,除非你能證明它們錯了;

③理論達到廣義邏輯通洽,也就是理論量化的物質信息,可以經驗觀察到。

做到如上三條,你的理論就是正確階段,有一條達不到,則不能說正確。


何處是家鄉


科學就是正確的嗎?科學的定義是什麼?查了一下,科學的定義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自然社會思維)的本質聯繫及其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在知道了這一科學定義,更需知道科學方法的概念。科學方法是實證的方法,要用實驗覌察來證實,是理性的方法,要用歸納邏輯演繹邏輯來推理。當我們知道了以上概念,才會對科學的有著較為全面的認識。

我以為要歷史的精準的認識科學,我覺得不可以把科學與正確畫等號。不可以說它就是唯一的正確。準確的說科學是產生於西方社會生產意識諸變化而產生的,人類認認世界有著普遍意義和系統性的方法。而產生於中華民族具有樸素唯物辯證法的陰陽和道的諸理念,它們同樣是認識世間萬物規律的方法和思維規律。中華民族古老文化有些糟粕,但以此視科學為唯一切是一切是不客覌的。中華歷史長時期的輝煌,沒有先進的文化和認識論世界觀是不可能產生的。屠呦呦先生建立在中醫方藥之上的青蒿素是充分證明了的!

毛主席說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人類文明從來都是各有其長各具特點,這才是我們正確的理念!


老驥1954


科學包含很多的內容,一個人很難對所有學科都認識,科學是一種人對所選定的客觀對象認識過程,人通過對客觀對象的認識,創造出理論,理論的正確性與否,需要放進客觀對象中檢驗。這就是科學的定義。以中醫對人的認識為例。現在知道每個人都有血壓,中醫理論中人是沒有血壓的,將中醫理論再放進人中,沒有血壓的人是不存在的,中醫理論找不到一個生存著沒有血壓的人作模特,如果生存著的人就一定存在血壓,一講血壓的發生,作用,陰陽五行經絡就不適用了。就是說中醫理論不能正確地對人描述。華佗、張仲景、李時針是名中醫,也正是這些名中醫創立了陰陽五行經絡違背科學方向理論的著作,影響深遠,現代科學發現的東西,都不能與中醫理論聯接。正確科學方向理論會將新發現一個個接進去。例如化學元素週期表在編寫的時候,有些元素還沒有被發現,週期表預留了位置,後來新發現補進去。正確的科學具有預見性。在歷史發展中,我們都知道地心說理論,由於理論在科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與後人新發現的東西都接不上,當後人發現地球自轉這件事,並將地球自轉放進地心說理論,整個理論都不適用。現代醫學發現心臟動力功能,收縮壓120,舒張壓80基本血壓。這血壓推動血液在血管中流動,併產生脈博。這是每個人身體中都客觀存在的事實。將這一事實放進華佗,張仲景,李時針創立的醫學理論,整個理論都不能適用。因為他們的理論違背了科學的方向。把中醫帶向錯誤的方向。

人的認識還可以應用類比的方法,將一些已經認識的共性本質的東西放進類似的事物對比。我們在幻兒圓就開始學習1字的概念,在不同的事物存在像1字這樣的共性模式。在這裡我順便提出人體動力系統的一些見解。人體動力系統和電力系統相似,心臟對應於電廠交流發電機,血管對應於輸電線路,各器官對應於用戶。千家萬戶都在使用電,輸電線路縱橫交錯,聯成電網,我想電壓也是普通知識,電也有迴路,家用電都可以認識到,交流電發電時由於發電機轉動,導線與磁力線切割,產生與心臟收縮壓與舒張圧不同壓力的現象。交流電流在輸電線路流動與血在血管流動時的脈博現象相似,電流,電阻的現象。都和血流,血阻相似,可以利用電力系統作模形來理解人的動力系統。

科學是一種人對所選定的客觀對象認識過程,因為是認識過程,認識過程也是不斷更新,不斷髮展的過程,現在世界一切事物都在發展中,人的認識也只能跟著發展,正確這個詞也只能跟著時代發展來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