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2010年,一個香港導演拍攝了他的第一部獨立電影,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立意是他從未接觸過,毫無概念的東西,

這便是“春運”,與之對應的,還有一個詞——回家。

就像候鳥遷徙一樣,這是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運動軌跡,而“春運”的載體,皆以火車為主,拍攝一個火車上的故事,太難了,但他卻成功了。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他叫葉偉民,這部以“春運”為題材的電影,叫《人在囧途》,豆瓣評分7.7分。

如今10年過去,《人在囧途》電影兜兜轉轉,經由當年的主演徐崢之手,早已發展成“囧系列”電影,但不管這個系列怎麼變,《人在囧途》始終是“囧系列”的封神之作,難以被超越,原因為何?

小兮以為,在於“真實”二字。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01、以“大眾行為”進行故事的塑造

稍微留心的,就會知道,“囧系列”電影四部曲中,只有這第一部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

葉偉民將他的第一部電影放在了“春運”題材上,講述的是回家途中的故事。這故事的“囧勁”取決於這一趟路途,而“回家過年”這麼一件大事,卻不會發生在囧系列的其他幾個地點上。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我們都知道,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跟故事的敘事有極大的關係,但同樣,跟故事題材的選取,也是密切相關的。

“春運”,不是大部分人,更不是一部分人,而是每個人都會做的事。

葉偉民將眼光放在了“春運”這麼一個“大眾行為”上,本來就已經戳中了許多觀眾回家的執念,僅僅從題材上達到和觀眾的共情,電影其實已經成功了大半。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但,火車上的故事該怎麼開展,又是一個難解的題。

早在2004年,馮小剛就已經用一部《天下無賊》的賀歲檔電影,將“回家”和“火車上的故事”相結合,為如何講好火車故事做了很好的示範。

火車上人流攢動,買錯票的、買到假票的、看不好個人物品的、騙子小偷集中的,哪一件事離我們遠呢?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套上了這些春運“日常事”,無形中,春運和囧式故事,就成了這部電影的兩個關鍵詞。

葉偉民用李成功和牛耿這兩個倒黴鬼和他們所遇到的倒黴事,以“真實”的表現形式,將這部“囧式”的公路片包裹在春運回家團圓之喜中,卻在其中穿插許多讓人笑不出來的事,有種用春運,品人生的錯覺。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02、選擇了兩位最具“憨傻”氣質的人出演

很多人覺得,“囧系列”電影的喜劇風格,是王寶強和徐崢的聯合,是因為他們兩人,這個系列的電影才具有“囧風”,其他沒有王寶強參與的,已經變味了,其實這並不正確。

相信也不是葉偉民選擇他們倆擔當主角的初衷。

徐崢在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裡就已經聲名大噪,但他始終無法擺脫的便是他演繹的喜劇角色,大多都有一個“憨憨的”,“傻傻的”的形象。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和他一樣的,還有王寶強。

網絡上有人戲稱“有人演什麼像什麼,有人演什麼是什麼,只有王寶強,是像什麼演什麼”。

縱觀王寶強參演的角色,幾乎全都是“本色出演”,本人看著憨,甚至是傻,他也就順著這樣的角色一路往下演了,當然,這也跟他的外在形象有關(小兮沒有取笑他樣貌的意思,而是他的氣質,給人就是一種“傻勁”)。

徐崢和王寶強的許多角色氣質,都有“憨傻”“淳樸”甚至是“善良”這麼一個共性,用在這部電影裡,則更有代入感。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人在囧途》講述的是一個玩具老闆李成功在小三曼妮的“強烈要求”下,準備回家過年,順便和長期兩地分居的老婆,攤牌離婚,路遇前往長沙追債的牛耿,兩個人似乎“黴運當頭”,倒黴事纏身,最後一路囧事不斷,經歷了幾次人性的拔河,李成功終於從身心上回頭,回家的一個故事。

許多人在這個故事裡的看的是“囧”,但小兮卻在這個故事裡看到“平民氣質”。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如果李成功是精明至極的人,那麼這趟囧途是不會這麼“順順當當”的,所謂“無利不起早”,李成功本就是商人出身,唯利是圖才是他該有的本性。

凡事不跟情掛鉤,所以我們一開始看到的就是一個可以冷漠承諾小三答應離婚的角色,可偏偏這個角色又是矛盾的,他並不全然無情,相反,他會因為牛耿一次次地停住了自己的步伐,“配合”著牛耿的單純和善意,甚至將身上僅剩的現金全給了那個“女騙子”。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這樣的人,特別像我們身邊每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03、紀錄片鏡頭和公路喜劇的結合帶出了中年男人的特質

囧系列電影中,除了“囧”,還有一個非常直觀的共性,那便是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這本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上有老,下有小,在外創業的,打工的,都處於上坡路段,對內和妻子孩子父母之間,關係上都趨於平淡,甚至是矛盾期。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牛耿和李成功兩個人其實屬於兩個階層的中年男人,一個眼巴巴地等著發獎金和工資回家和親人團聚,卻不想最後只能走上討債回家的路,一個事業小有所成,卻迷了方向,差點拋棄妻女。

其實,早在電影正式開拍之前,葉偉民就曾經帶著他的攝製團隊在全國的火車站實地拍攝春運場景,將紀錄片的鏡頭融合在兩個男人身上一起講故事。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他是用最真實的鏡頭和稍帶刻意的“囧”事,帶出了這兩個人男人在生活中的困境,把他們難以周全的生活姿態,赤裸裸地展開在我們每個人面前。

中年男人,是一個不懂哭,更不懂發洩的群體,葉偉民的這一次創作,無疑是開了中年男人與公路喜劇結合的先河,同時,提供了讓更多人認識,甚至是瞭解這類群體的渠道。

牛耿和李成功他們倆他們代表了這兩個階層同一年齡段的眾生相。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在這部片之前,國內以中年男人和公路喜劇片概念相結合的電影其實並不多,之後聚焦中年男人的電影也沒有太出挑的。

即便是後面徐崢延續了“中年男人”的這些故事,把中年男人的故事都填滿了,也沒能超越這部前作。

10年前的《人在囧途》,為何能在整個囧系列電影中封神?

葉偉民的“人在囧途”,

最好的地方,在於講故事和紀錄片式鏡頭的結合,而這,在囧系列的其他電影裡,只看到了影子,並沒有真的延續。

《人在囧途》這個名字,其實拆分理解,也是很奇妙的,似乎每個字都能拆解出來故事的邊邊腳腳,但後續的《泰囧》、《港囧》以及《囧媽》都太單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