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關注職場大俠知陽,教你用寫作來創收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無論是我們在寫文章,還是在寫報告,或者是在職場上搞創作時。“靈感”這個東西,總能夠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然而靈感這玩意兒,總給人一種極其微妙的感覺。有時候靈感說來就來,而有時候總是求而不得。

而對於寫作者來說,靈感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同時也像一把“雙刃劍”。在沒有靈感的時候,寫一篇文章就是一種煎熬。而靈感來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文思如潮”的快感。

對於作家,或者一般創作者而言,有靈感的時候寫作,沒靈感的時候休息是比較正常的狀態。

但是像我們這樣的普通寫作者,我們除了在有靈感的時候需要寫作外,沒靈感時也應該進行創作。

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第一:不斷創作,才能持續精進。

畢竟我們並非專業作家,大多也並不是什麼資深文學大家。那麼想要在寫作這條路上不斷進步,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寫。

那麼,這時候就需要給自己制定寫作計劃。讓自己每天按照寫作計劃來進行創作,久而久之養成習慣之後,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進步。

在寫作這條路上,是絕對符合“量的積累,帶來質的爆發”這個規律的。

因此如果我們有了這個計劃時,“靈感”就不再是我們進行創作的唯一條件。或者說,在沒靈感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繼續創作。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第二:自媒體平臺,需要高質量文的同時,也需要高數量。

如果我們不是被邀約的那種寫作者,那麼我們就需要通過自媒體平臺來進行創作展示,以獲得流量、粉絲以及收入的回報。

而不管是哪個自媒體平臺,除了對高質量文章的需求外,高數量的創作也是非常需要的。

與此同時,我們在自媒體平臺創作時,可以把每一篇文章假設為一顆“子彈”。只有子彈足夠多,才有更大的概率得到展示和推廣。

因為我們再怎麼研究平臺的推薦規則,也只能研究到一些皮毛。唯有更多的創作數量,才有更大概率“擊中要害”。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無論是為了自己積累進步,還是為了自媒體平臺玩法,我們發現一個很大的區別於傳統寫作的地方:靈感的需求並非必然。

但前面我們說過,有靈感寫文章是快樂的,而沒靈感寫文章是“煎熬”。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在沒靈感的時候繼續寫作,而又不“煎熬”呢?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忘掉“靈感”,把寫作當成一種習慣來對待。

而要忘掉——或者說弱化——靈感的影響力,就需要養成4種習慣。這些習慣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我們不被“靈感”所綁架,讓寫作變成一種常態化。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習慣一:閱讀時的筆記習慣

每一個寫作者必然都需要大量的閱讀量,無論是啃書籍,還是閱讀其他大咖的文章。我們因為這個時代的“淺閱讀”慣性,常常會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筆記。

所以,我們就需要有針對性的做筆記。把自己閱讀時的感悟用筆記下來。

“筆記”最重要的功能並非“記錄”,而是“回顧”。

人會在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狀態下會對某一個事情產生不同的反應或感受。如果當時你沒有記下你的感悟,當你看第二遍的時候,產生了新的感悟時,你之前的感悟就會被取而代之。

所以,筆記在這時候就會很好的對你產生的感悟起到“回顧”作用。

等到你需要進行創作時,你會發現這些筆記比靈感更有用。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習慣二:即時性記錄的習慣

相比於閱讀時的筆記,我們很多時候會突然產生一種非常有意思的感悟。這時候如果我們不抓緊時間記錄下來,要不了多久就會徹底忘記。

等你回想起來想要找到當時的感觸時,已經毫無蹤跡了。

即時性的記錄,適用於非閱讀時間的其他場景。比如我們在開會時,在坐地鐵時,在跟朋友聊天時等等。

現在的智能手機非常方便,直接打開記錄軟件就可以直接進行記錄。甚至在開車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通過錄音的方式來做記錄。

這種記錄的習慣除了能夠幫助我們在寫作時找素材或者思路,甚至在職場上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有時候我們冥思苦想某個工作的解決方案而不得時,可能在某個不經意間就突然想通了。要是你沒有即時性記錄的習慣,那麼非常有可能會在之後忘記掉。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習慣三:延展性思考的習慣

如果說做記錄是為了收集素材和記錄感悟,那麼延展性思考的習慣其實就是為了讓你的素材能夠形成一篇完整性比較高的文章。

因為我們記錄的素材或感悟都是碎片化的,要是沒有延展性思考的習慣,那麼即便你把這些碎片強行拼湊在一起,頂多也只是在“湊數”而已。

之前在跟我們寫作營的某個學員輔導文章時,我就發現了一個問題。他的文章有非常明顯的“拼湊”痕跡。簡而言之就是:沒有邏輯性。

延展性思考的習慣,其實就是讓人從一個點開始延展進行一套邏輯的思考。這種習慣有點像發散性思維的意思。

我們生活中每一個精彩的瞬間都是可以延展為一篇完整的文章的,所以我們需要養成這種習慣。這樣才能在進行寫作創作時有邏輯性、有“面”的拓展。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習慣四:銷售型邏輯的習慣

前面我們提到了“發散性”的思考,那麼銷售型邏輯其實就是“收攏式”的思考習慣。

有很多朋友在寫文章的時候,不知道是靈感太好,還是想象力過於豐富。常常在一個方向上不斷延展,以至於到最後整篇文章都已經完全脫離了主題思想。

在自媒體平臺寫文章不像寫網絡小說,如果你在某個點上一直延展而無法收攏回來,那麼這篇文章最終就會變成“無主題、無核心、無邏輯”的“三無作品”。

“銷售型邏輯”是我在10多年營銷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一種邏輯方式:收攏式思考。

銷售從業者都很清楚,當我們跟客戶溝通的時候,一般都不會直奔主題賣產品。而是需要通過各種海闊天空的話題來跟客戶達成初步交流,之後再圍繞這些話題進行收攏,最後回到我們的主題上來:產品。

而整個過程所用到的“話術”,我稱之為:銷售型語言。

道理是一樣的,寫文章也是需要通過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來進行延展,之後再用銷售型邏輯的方式,把這些話題收攏回我們文章想要表達的主題上來。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總結一下,當我們養成了這4種習慣之後,我們在寫作時基本上就不會存在“沒靈感”的問題了。

實際上,這4種習慣,基本上就是一個寫作者的創作過程:

並非動筆開始寫字,才算是創作。生活中的每一次感悟的記錄,都是在創作。

習慣一和習慣二,就是創作過程中收集素材和感悟的過程,目的是為了積累更多有用的點;

習慣三,是把碎片化的素材和感悟進行主題性延展的過程,目的是為了能夠讓“碎片”變“完整”;

習慣四,就是把自己延展開來的話題進行有目的的收攏,主要是為了防止自己的文章變成“三無作品”。

沒靈感時,寫作就是“煎熬”?4種習慣的養成,讓你擺脫煩惱

當然,寫作除了需要習慣來輔助外,還有很多細節的東西需要注意。寫作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更成長,更優秀,而並非單純的“完成任務”。

如果大家對於寫作——或者想要通過寫作來創收,大家可以加入到我的【大俠寫作創收特訓營】圈子中來。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另外,為了更好保障具有強烈學習慾望朋友的進度,我建了一個輔導社群。有興趣可以私信我,備註【寫作創收】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