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宋江如果不招安,殺進朝廷會如何?

董五爺的故事


說起梁山好漢,人們都說是英雄,說的其實都是表面。按照水滸的說法,趕了四路好漢,東是宋江,南邊是方臘,西邊是王慶,北邊是田虎。但可以比較一下,除了水泊梁山,他們都是有地盤的,奪的都有州縣。但梁山沒有,八百里水泊,去打祝家莊,去打曾頭市,都是搶了就跑。四路好漢是賊的,只有山東梁山,只搶財富,不搶地盤。

長此下去,如果朝廷強大了,對梁山實行合圍,只能坐吃山空。如果衝不出去,就會樹倒猢猻散,也就沒有了水泊梁山。因為108將幾乎沒有根據地,也不想擴大根據地,就在梁山入夥,就是正宗的流寇。梁山好漢還曾到泰安打擂,泰安只是一個地區,也就是說級別只到縣級,甚至不是整個縣。他的800裡梁山,應該是方圓,半徑不超過15裡,方圓7公里。

可以看看其他三家反王,至少都有一片天地。宋江是最弱的,朝廷招安,正中下懷。沒想到,朝廷出了個壞主意,其實也不是壞主意,互不信任,互相利用,結果梁山好漢慘了,剩下了不到一半。而且在朝廷的支持下,滅了另外三強,梁山只是落了一個好名聲,落了一個不是賊,頂多是義士,甚至不如不上梁山。

有人說梁山假如殺進東京汴梁呢?很難,這是孤軍深入,一般都沒有好結局,都很慘。比如太平天國有一支隊伍說是北伐,結果全軍覆沒。其實統治者不怕出現流寇,最怕穩紮穩打,奪地盤,經營地盤,這才是心腹大患。就像當年的李自成,比梁山強大得多,最後很快灰飛煙滅,因為他們沒有戰略眼光。有一位叫李巖,結果李自成還殺了。

梁山上沒有這種人才,都是聚的好漢,能夠好好分配的,只有宋江,吳用都不是。梁山的吳用,作為軍師,只會出些餿主意。人們可以整套的看一看水滸傳,他出了一堆什麼主意?你看一看他的旗幟,替天行道。一看就是模模糊糊,一看隨便解釋,不明就裡。分土地不納糧,這口號是他們提不出來的,同時代的楊麼就提出。所以梁山只能做看門打手,僅此而已。



大志遠思想空間


假如宋江不招安,就憑梁山這點人馬也不可能殺進朝廷,這麼大的北宋王朝豈能如此輕易被一群佔山為王的山大王攻破?你當北宋的軍隊都是泥塑紙糊的嗎?梁山能做的是依靠八百里水泊天險加強防守,不讓朝廷軍隊剿滅了就算是萬幸。只要梁山不主動騷擾朝廷,朝廷估計也不會對梁山大動干戈,因為據統計北宋一百年間大大小小的起義發生過一百多次,幾乎每年都有起義反抗朝廷的。梁山這種小規模義軍,朝廷也顧不上。而且當時的北宋王朝,面對的主要威脅還是西夏和遼國等外部勢力。

退一萬步說,假如宋江真的率領梁山人馬殺進朝廷也註定會失敗,下場可能跟李闖王差不多。為什麼這樣說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梁山的所謂英雄好漢大部分都是鼠目寸光的流匪草寇

這樣的人太多了,像李逵這樣的目不識丁不說,關鍵還是個不分好歹的殺人惡魔,這樣的人整天知道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意氣用事,真讓他殺進汴京不也是整天吃喝玩樂嗎?讓他掌權管理一方那不得搞得雞飛狗跳,老百姓可就慘了。還有鼓上蚤時遷這樣的盜竊慣犯;賣人肉包子的孫二孃、張青夫婦;靠打家劫舍起家的好色之徒王英,難道讓這些在任何時代都可以定義為罪犯的人去管理國家嗎?那不是笑話嗎?假如他們奪取了政權,十有八九會窩裡鬥,不用朝廷派兵反撲,他們自己內耗就會很快完蛋。

缺乏雄才大略、遠見卓識的領頭羊

翻開歷史,大凡能給朝廷政權造成沉重打擊的起義軍,無不有一兩個傑出的帶頭大哥。象劉邦、黃巢、朱元璋、李自成,無論出身如何,都有明確的目標、膽識和奮鬥過程。再看看宋江這些頭領,他們的頭腦和智慧根本不具備推翻朝廷的實力。宋江就一個地方上的刀筆小吏,滿腦子是怎麼當官,怎麼往上爬,他的所作所為的出發點都是為自己的私利服務;盧俊義本來就是吃喝不愁的員外,他完全是被梁山騙來的,完全沒有與朝廷作對的心思;吳用作為梁山軍師出得都是怎麼害人的餿主意,跟戰略、謀略豪不沾邊。就這樣的領頭羊領著一群烏合之眾,以他們的智慧乾點劫富濟貧、打家劫舍的事綽綽有餘,但要跟北宋王朝正規軍大規模作戰必敗無疑。一個王朝的覆滅原因極其複雜,牽扯到社會、經濟、軍事、民生各個方面,僅憑一般的起義無法動搖政權的根基。

總之,宋江即便不接受招安殺進朝廷,結局註定也會被朝廷組織力量剿滅。


鄭非夢妙文


筆者認為,如果宋江不被朝廷招安,那麼唯一的下場就是在梁山起義軍被官軍鎮壓時直接斬殺當場,憑他的水泊梁山起義軍,根本沒有能力與朝廷大軍對抗,更別說殺進朝廷了。理由分析如下:

一、官軍和起義軍統帥能力相比,宋江處於下風。

(一)論統帥軍事素養,宋江差距甚遠。

在正史記載中,公元1119年,宋江因不滿宋徽宗統治的朝廷將800裡水泊梁山劃為國有控制,對生活在此地的漁民百姓收取重稅,於是便帶領36位梁山好漢和水域內的漁民百姓一起狙殺官兵,依據梁山的有利地形,鋌而走險,扯起大旗造反。

在宋朝國祚的300多年間,宋江領導的水泊梁山起義無論規模還是影響,都是非常微弱的,根本沒有施耐庵在《水滸傳》裡描寫的那麼強大,也沒有天罡地煞108將。造反剛開始的時候,宋江領導的起義軍還是比較順利的,由於山東當地的官兵即缺少軍事訓練,又沒有實戰經驗,很快就被梁山的起義軍打的潰不成軍,起不到絲毫的阻擋作用。起義軍橫行於山東青州、齊州與河南、河北邊境一帶,攻陷了10餘座城池,起義軍懲治當地貪官,殺富豪分錢財,形成了很大的聲勢。

《宋史·徽宗紀》記載:“宣和三年二月……方臘陷處州,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討之。”

剛開始朝廷並不把他們這些泥腿子放在眼裡,然而好景不長,浙江的方臘也造反了,朝挺這才重視起來,派海州知州張叔夜領兵討伐宋江起義軍。這下宋江麻煩了,因為張叔夜這個人的軍事才能實在太厲害了。

張叔夜初入政壇,是蒙父蔭在蘭州當錄事參軍,這是個邊境軍職,乾的工作也主要是對抗羌人。由於羌人總是侵犯宋羌邊境,張叔夜便仔細勘察邊境地形,找到了對付羌人的辦法,他設下計謀成功佔領了羌人的天都,並在天都旁邊新建了一座城池-西安州,用來鉗制羌人,這個辦法十分的有效,成功的遏制住了羌人寇邊的空間,為宋羌邊境安寧立了大功。

他不但軍事天賦厲害,文學涵養和治理地方的本領也是十分的出眾,先後被朝廷任命為襄城、陳留知縣,禮賓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肅軍,舒州、海州、泰州的知州,還當過秘書少監、中書舍人、給事中、禮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等職務。在出使遼國的任務中, 張叔夜與遼人比試箭術,拔得頭籌,震驚了遼人。回朝以後,又憑著驚人的記憶力,畫出遼國的城池、山川河流和兵器軍服等資料,得到了宋徽宗的讚賞,是一位難得的文武雙全的統帥。

我們再看看宋江的履歷,在正史中實在找不到宋江都幹過什麼工作,有什麼過人的本領的記載,只是在《水滸傳》中描述過,宋江當過鄆城縣押司,什麼是押司,就是縣裡面負責文秘和案卷整理的小吏,也只是個吏,連個九品的芝麻官都比不上。但從宋江能領導吳用、盧俊義、關勝、阮小七等36位奇人異士來看,也有他過人之處。

(二)論統帥能力和實戰效果,宋江兵敗被俘。

張叔夜在接到宋徽宗討伐宋江起義軍的命令後,進行了如下準備:

一是高度重視情報工作。他在宋江起義軍周圍和海州廣佈耳目,探聽消息,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軍事情報在戰爭中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它是戰鬥力也是戰爭資源,可以將自身的軍事力量發揮到極致。在宋江起義軍還沒有到達海州之前,張叔夜就掌握了起義軍的動向和軍事部署。而宋江根本沒有開展情報工作,或者說他並不重視情報在戰爭中能發揮的作用,因此還沒到海州,就被張叔夜摸清了底細,包括起義軍的戰略目標、人員數量、軍備配置、輜重保障等等,全部瞭然於心。

二是不斷提高自身的軍事力量。張叔夜不但注重增加官兵的訓練強度和軍事能力提升,而且還藉助外部的力量,招募了上千死士,這些人的加入無疑大大提升了海州官兵的整體軍事實力。而宋江對此卻一無所知,仍然按照自己所知的海州軍事力量進行佈局和對抗。

三是使用正確的軍事計謀。針對宋江起義軍擁有海船的水上優勢,張叔夜使用了示敵以弱的計謀,派兵輕裝去海邊騷擾,使宋江起義軍錯判了當前軍事力量對比,放棄自己的有利形勢,從海船到陸地上與海州官軍進行交戰,而張叔夜則成功的將對戰形勢由劣變優。與此同時,張叔夜還派死士在城郊附近設下埋伏,又派精兵藏匿海邊,突進船陣放火燒船。起義軍看到海船被燒燬,後路被斷,又被張叔夜派死士伏兵衝陣,天時、地利、人和皆失,宋江起義軍喪失了鬥志,被官軍殺的大敗,不幸的是副帥又被官軍生擒,宋江無奈之下,只有投降張叔夜、歸順朝廷一途,別無它法,如若再反抗,宋江等起義軍肯定會被格殺當場。

《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張叔夜在軍事情報、軍事力量、軍事計謀方面完勝宋江,因此就統帥軍事能力方面,張叔夜比宋江高出數籌。更不用提宋徽宗時期的以軍事名揚天下的種家軍和折家軍了。

二、士兵軍事素質對比,官軍強於起義軍。

與起義軍對比,官軍士兵的軍事素質明顯高於起義軍。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官軍的身體條件強於起義軍。雖然官軍平時疏於訓練,實戰能力也不是很強,但是宋朝必竟是世界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沒有之一。農耕文明在宋朝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物質條件豐富,配餐種類多樣,士兵伙食待遇再差也比漁民百姓出身的起義軍強的太多。

二是官軍練兵組織、條例完善。此時北宋立國已有160年,朝廷募兵制度完備,軍事條例和練兵方法已經非常成熟,雖然建國初期宋太祖通過杯酒釋兵權,變換了軍隊指揮方式,中央設立樞密院來負責軍務,使得統兵權與調兵權的分離,減弱了部隊的戰鬥力,但是完備的組織機構和訓練獎懲措施,使得官軍的總體戰鬥水平優於宋江起義軍。而起義軍並沒有健立完善的軍事制度,起義軍的團結主要靠血緣和感情維繫,這種缺乏等級觀念的統軍制度非常脆弱,不但提升不了部隊的戰鬥力,遇到劣勢的情況下更容易分崩離析。

三、後勤保障對比,官軍優於起義軍。

北宋是在戰爭中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對後勤保障工作十分的重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軍器生產組織完備。宋朝十分重點軍器的生產,在建國之初,就成立了專門生產軍事器材的機構,製造工藝強大,京城有南北作坊、弓弩院,地方各州有作院,專門從事武器生產,並有嚴格的檢驗制度和考核制度。刀槍箭弩等兵器和盔甲等防禦器具質量極好,供應各軍、各州數量充足。另外除冷兵器以外,還有眾多的火藥兵器裝備,有火炮箭、火彈、火箭、震天雷等種類繁多的火藥製品,不但殺傷力巨大,唬起人來也是非常有效。

而宋江起義軍的武器裝備主要以搶奪官軍為主,另輔以數量眾多的鎬、鋤、耙等農用工具,種類繁雜,戰鬥力低下,還不能及時保障供應,與官軍對比相差甚遠。

二是糧草供應充足。物資儲備的充足與否,物資儲備佈局的科學與否,直接關係著國家的安危和戰爭的成敗。宋朝十分重視軍需糧草的科學管理,設立了軍需糧草的管理機構,並在各州建設了大量倉場,用於儲備糧食草料。朝廷還制定了嚴格的軍糧供應標準:“人食日二升”,建立了軍需糧草的各項管理制度和懲罰措施,確保軍需糧草充足、按時供應。

而宋江起義軍本身並沒有糧食儲備,也不從事糧食生產,起義軍保障糧草供應基本上靠三種方式:一種是接收府庫存糧,佔領城池的第一件事就是接收府庫、兵庫和糧倉;第二種是靠劫獲世家豪紳的家族存糧;在前兩種都不能滿足軍隊需求的情況下,起義軍還會派兵在民間搜刮,以充實軍用。但是這三種方式都不能完全滿足起義軍對軍糧的需求,因此,與官軍糧草供應對比,起義軍存在較大差距。

《孫子·軍爭篇》:“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三是軍餉足額保障。宋朝採用的是募兵制度,招兵的對象大部分是針對受災的難民,如果碰到大災之年,就會臨時啟用招收饑民為兵的養兵制度。這些招募的士兵只需要做好軍事訓練就行了,根本不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吃穿住行自有朝廷供應。另外還有軍餉可拿,宋朝一年財政收入的八成都用作軍費開支,一般情況下上等禁軍年薪12貫,中等禁軍年薪6到8貫,下等禁軍4到5貫,如果打了勝仗,朝廷還會根據立功情況給予賞錢。同時朝廷還制定了科學的發餉機制,保障每個士兵都能拿到軍餉。宋朝的經濟發展門類很健全,士兵可以把錢寄回家,可以把錢存在錢莊,也可以用於投資,當兵福利真的挺好。

而宋江起義軍的軍餉就不是那麼穩定了,有時多,有時少,有時甚至就沒有。他們發餉的來源主要靠搶,搶州、縣的庫銀,搶當官的俸祿,搶世家土豪的積蓄,也搶一般百姓的存款,反正只要見到了,都可以搶過來,發給起義的士兵。但這個方式並不是長久之計,也得不到被佔領州、縣百姓的認可,起義軍與官軍的軍餉保障相比,有著本質的差別。

綜上,筆者認為,如果宋江不被朝廷招安,與官軍相比,無論在統帥素養、能力、實戰方面,還是在士兵訓練、後勤保障等方面,宋江所領導的起義軍,都無法跟官軍抗衡,也根本沒有任何機會能殺進朝廷。宋江起義軍除了投降一途,真的沒有其它的路可走。


清悠初見


如果你知道歷史上真實的宋江是被一位叫張叔夜的海州知府臨時招募的千名士兵打敗招安的,恐怕你就不會有此問了。

當然我們這裡只談演義。我想說的是,宋江還是沒有一點機會。

首先是梁山沒有這個實力。

看梁山好漢被招安之前的那些戰鬥經驗就知道,作為守的那一方戰績還算可以,當然這裡跟800裡水泊和梁山的天險有著很大關係。但作為攻的那一方,就有點艱難了,雖然打曾頭市、打祝家莊等最後都勝利了,但都是費了好大的力氣,這碰到的也僅僅是一些私人武裝和地方勢力。儘管也有過打大名府、打江州這種與政府武裝過招的經歷,但這也都不是真正的正規軍隊。所以就算把城市打下來了,也只能很快的收縮回到梁山,而沒有佔領和割據的能力。


水泊梁山對於北宋政府來說雖然是塊頑疾,但還算不上心腹大患或者說是最主要的矛盾。北宋最重要的對手始終在外部,大遼、西夏還有後來的金國,才是政府真正擔心的,所以最主要的軍事力量也都在那邊了。不說別的,宋江他們鬧了這麼久,也沒調動大小種經略相公這樣的軍隊吧。如果宋江他們打到朝廷,最主要的矛盾轉移到他們身上,那梁山好漢們更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其次是宋江和梁山好漢的能力不允許。

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有當皇帝野心的無非是兩種人,一種是豪族,例如李世民、劉秀;另外一種是流氓,例如劉邦、朱元璋。豪族有所憑藉,且重禮儀、講法紀,而流氓無所顧忌勇於冒險,兩者相結合才能成就事業。

就拿劉邦來說,雖然本質上他算是流氓階層,但其能夠知人善用,既能重用像韓信這樣的將軍,也能重用像張良這樣的謀士,並且還不任人唯親。樊噲雖然是他家親戚,最後掌握軍權的還是韓信。並且劉邦也重法紀,進入咸陽城後知道約法三章。這些素質都是宋江和梁山好漢都沒有的,一排排的殺將過去,快意恩仇倒是沒有問題。

最後是時機也不允許。

農民起義如果要造反成功,那一定是天下動盪民不聊生。這樣才有可能像劉邦朱元璋他們起義時候的情景,隊伍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而在水滸傳中看到的社會情景,雖然也是奸臣當道,老百姓過的很辛苦,但整個社會的大環境,矛盾還沒有激化到要冒著殺頭的危險去造反的程度,武大郎賣燒餅,鄆哥賣梨,這些底層的老百姓還能找到自己的活路。所以宋江他們也就不具備顛覆整個社會的基礎。

實際上,梁山周圍的老百姓,對梁山好漢的評價並不都是正面的,甚至還有很多恐懼的成分在裡面,就算宋江他們想造反,也缺乏民意的基礎。
實力不允許,能力不允許,時機也不允許,實事求是的講擺在宋江他們面前的,不招安也就只能困守,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
或許這才是梁山好漢們的真正悲劇吧!

易小加


不可能得,想也別想。宋江才幾個人,朝廷有百萬雄兵,能征慣戰的人有的是。就圍困戰都困死他了。在說幹什麼都是有定數的,山野草寇能成多大事情,即使在軍事取得成果,沒有強大的文化,紀律,很難維持下去的。整個宋家集團就盧俊義,林沖,吳用還算大才,其他的都打家劫舍的料,混不下去才跑梁山的。



千難萬險不能擋2


不從歷史上梁山泊真實的情況來講,單從《水滸傳》小說中的描寫來分析,如果宋江不招安,殺進朝廷的話,我認為是會迅速滅亡的。

首先,梁山好漢們雖然有一百零八個之多,可實際上,大多是來湊數的,屬於打醬油的水平,真正拿得出手,能上陣廝殺的並沒有多少人。


平日裡打個祝家莊,曾頭市還能湊合,要想和朝廷動手,還是差很多的。

其次,梁山也缺乏真正的有計謀,有長遠眼光的軍師。

吳用在算計人方面還湊合,但要是在戰場上出謀劃策,他的能力就捉襟見肘了,更不用說長遠的眼光了,要不然他也不會和宋江一起回去做官了。

朱武在小說中的描寫較少,也是沒有什麼大出息的。

再次,梁山好漢們沒有一塊兒大些的,類似於州縣一級的基地,沒有穩固的糧草來源,要是打朝廷的話,時間稍微一長,就得要分兵去各處“借糧”了。


這樣的話,戰鬥力就會減弱,而且急切之間,能不能借的來糧還得再說。要是遲上幾天的話,士兵們是會譁變的。

最後,朝廷中也不是隻有高俅之流的廢物點心,种師道(老種)和种師中(小種)可不是吃素的,他們無論是誰,從邊關上撥來點兒兵將,就夠宋江受的了。

而且,種家三代為將,赫赫有名,即使是朝廷裡的奸臣們,恐怕也未必敢算計他們。

雖然招安後,梁山泊也打敗了大遼和其他的幾支起義軍,但那是在朝廷為他們做足了後勤保障的前提下才完成的,既按時供應他們糧草,又不斷的下發賞賜。

宋江要是想攻打朝廷,沒有了這些後勤保障的話,是會迅速滅亡的。


煙雨江南話紅樓


我感覺完全有可能!朝廷在那個時期已經人才稀少,即使有人才在蔡京、高俅、童貫、楊戩的嫉妒心下估計也不會被重用,所以那時候的朝廷內政基本已經腐敗不堪,而反觀宋江的兵馬雖少但手下能人濟濟,若論謀略有吳用、朱武,若論武力有盧俊義、林沖、關勝這些久戰沙場的將士,單論人才方面朝廷在那時候其實已經不夠看了。

如果說宋江不主張詔安,而是把反抗朝廷這條路走到底的話會怎麼樣?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宋江的劣勢在哪:糧草、兵力、沒有城池。可能很多人說宋江不是有梁山泊為根據地嗎?一個梁山泊就算是自己生產糧食可能也是跟不上連年打仗所需要的補給,如果宋江先攻下幾座城池作為根據地起碼在糧食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曹操曾說過一句話:在所有人都在搶物資搶地盤的時候我們需要搶人才,一個人才可抵得上千軍萬馬,比如劉備在沒有諸葛亮的時候基本沒打過勝仗,但是有了諸葛亮才讓劉備在三分天下中有了一席之地。在那個時期其實背反朝廷的團體其實很多像淮西王慶、河北田虎、江南方臘如果宋江聯合他們的話也會增強自己很多實力。

然後在搶奪周圍的城池一點點擴大自己的勢力和補給,論馬上作戰盧俊義、林沖的馬上作戰在那個時候基本朝廷無人能抵,論馬下作戰武松,魯智深也不是朝廷能挑出人來抗衡的。所以說宋江還是有勝算的。

那為什麼宋江在有勝算的情況下還要詔安,其實宋江詔安也是不想以後梁山泊上的人被人稱為反寇和土匪,就算是做的都是替天行道的好事,但如果和朝廷抗爭失敗的話還是會被後人當做反寇來看待,而且和朝廷抗爭的話,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解決的事情,很可能梁山泊上邊的好漢都已經老了或者去世了也還沒抗爭完,宋江也是考慮到梁山泊好漢的名聲才會選擇詔安報效朝廷,即使朝廷裡面還是奸臣當道。


環球生活優選


一個字:死。

宋江率領梁山好漢造反,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

首先我們得清楚造反跟落草為寇,殺富濟貧在那八百里水泊的一畝三分地上做土皇帝是不同的性質。

造反:是跟整個宋王朝全面開戰,要奪走他們的一切。這還了得!朝廷必定是選派精兵良將,舉全國之力誓必要把老宋他們摁著淹死在那八百里水泊,試問宋江有多少人?有多少群眾基礎?有多少先進武器?能跟整個朝廷對抗嗎?就算朝廷再無能但是百足之蟲,死而未僵;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駱駝還沒死呢。想想宋朝能在北有遼,金,西有西夏的包圍之下生存那麼久,沒有幾把刷子能行嗎?宋江的人有多少戰鬥力,能跟正規軍作戰嗎?有幾成勝算?看看他跟方臘的戰鬥,損兵折將,損失慘重,跟同級別的農民起義軍都是慘勝,更何況是跟國家級的正規軍呢?

而落草為寇則不同,落草為寇只是乾乾殺富濟貧,搶搶錢財,過著大碗吃酒,大口吃肉,按秤分金銀的快活日子,這對於朝廷來說並不會威脅著它的根基,不會威脅政權的穩定,最多隻是給地方上的治安帶來威脅。

然後是理念是缺限,做事需要理論指導,要一個指導思想。而梁山打出的旗幟就是“替天行道”很籠統,不具體。這不足以指導他們如何去跟朝廷鬥爭,如果佔領一座城市該如何管理,如何對待城裡的官僚地主階級,斬盡殺絕嗎?如何爭取城市平民階級的支持,擴大群眾基礎,以便取得穩定的根據地?先從哪裡進攻合適?等等一系列複雜的問題他們都沒有想過,他們只是憑藉一腔熱血,打著替天行道的口號,幹著打打殺殺的買賣。根本就沒想過如何為了天下的普通老百姓謀取利益。所以他們沒有群眾基礎必然失敗。

最後是師出無名;造反這事就重要的就是要名正言順,以便獲取百姓的支持,但先看看梁山好漢的成份,有被朝廷奸臣陷害的武將,商人,有觸犯法律的逃犯,有小偷等等。可謂來自五湖四海,出自三教九流。雖然各個有所特長,但在朝廷士大夫眼裡都是些亂臣賊子,在百姓眼裡也是些壞人。這樣一個暴力團伙要造反自然是得不到普遍支持的。到最後也就只有被消滅的下場了

最後從真實的歷史來看,無論北宋,南宋它的滅亡都是來自於少數民族的侵略,並不是來自於內部的人民起義,這就從側面可以判斷,宋朝對於老百姓的控制還是得力的。





無偽雜談


其實歷史上有現成的例子,那就是李自成。


雖然李自成出生於《水滸》小說寫成後差不多兩百年,但是他在歷史上面臨的種種客觀環境和最終結局,很可以作為宋江的一個參考。



按照歷史事實,宋江是不可能推翻朝廷的,史實的宋江隊伍規模很小,一個州官就把他們滅掉了。但是按照小說的虛構設定,梁山好漢的實力十分逆天,“殺進東京,奪了鳥位”是絕對能做到的。


梁山隊伍至少能拉出來十幾萬大軍,破遼國、滅三大寇基本都是自己搞定,北宋朝廷只是負責後勤補給。朝廷的官軍基本上可以用不堪一擊來形容,不管是什麼節度使,還是團練使,一起上都是被梁山碾壓的結果,實戰表現比遼國、王慶、方臘差得遠。



梁山既然能夠打破遼國,那麼打破宋國肯定是沒問題的。反過來說,遼國、王慶、田虎、方臘的水準都比宋朝官軍強一點,至少是不差。


但是,問題也正是如此。一旦梁山打破東京,奪了鳥位,那麼肯定就像李自成進北京一樣,獲得表面的勝利後,迅速面臨其他敵人的圍攻,而且不僅僅是清兵這一家。王慶、田虎、方臘還有遼國,都會迅速打過來。



梁山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穩固的根據地。像王慶、田虎、方臘等人,都佔據大量州縣,有較穩固的政權建設,而梁山好漢們卻一直把梁山泊當大本營,根據地建設明顯不行。


梁山之所以能夠連破遼國和三大寇,是因為朝廷在做後勤,所以忽略了根據地這個嚴重缺點。但“奪了鳥位”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這個時候,梁山的處境就非常類似李自成了,缺乏根基,一旦遭遇挫敗就很容易一潰千里,而且在四方圍攻下難以補充休整,然後就會變成流寇。


當然了,這是完全依靠小說虛構設定來推理的。



在這個虛構的水滸世界裡,如果發生了“奪了鳥位”事件,那麼地理位置和根據地建設做得最好的,肯定能笑到最後。


如果金國的崛起速度能夠趕得上,這個勝利者可能是金國。如果金國來不及的話,那麼地理位置和根據地最好的方臘,大有希望平定天下。


陶式防務評論


這樣的話,宋江反而會遺臭萬年。

首先、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是金國與大宋的矛盾,宋朝內部朝廷與起義軍、與人民的矛盾是次要矛盾。所以,國內誰反朝廷,就是叛國。後來岳飛對起義軍態度,願意歸順朝廷抗金的就吸收,堅持反宋的就滅,比如楊么。

其次、梁山起義部隊偶爾出去衝擊州府還行,但遠遠做不到傾巢而出與朝廷正規軍隊對抗。小說裡幾次對朝廷軍的勝利,都是在防守的基礎上取得的,如果主動放棄老巢外出,宋江必敗無疑。

再次、梁山人馬裡,一些降將是忠於國家而不是忠於宋江個人,況且還有一部分被逼的。真打起來,宋江的部隊堅持不了多久有可能會先從內部被瓦解。

最後、宋江的部隊吃穿用的,都主要是靠擄掠而得,自己並沒有什麼生產能力,就連附近幾個小縣城他們也沒有拿下當後勤基地。這樣的隊伍,只要換個有耐心的,圍個一兩年宋江就撐不下去了。再說,起義部隊在當地並不得人心,老百姓談梁山就色變。

宋江要是敢把事情鬧大,遲早被岳飛給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