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避槊、奪槊,大唐猛將尉遲恭的馬槊技巧是否真能用於實戰?


避槊、奪槊,大唐猛將尉遲恭的馬槊技巧是否真能用於實戰?


隋唐之時,使用最為廣泛的武器當屬“槊”,在歷史上,不管是用鐧的秦瓊,使斧的程咬金(即是歷史上的程知節),還是耍鞭的尉遲恭,他們的武器其實都是“槊”。


避槊、奪槊,大唐猛將尉遲恭的馬槊技巧是否真能用於實戰?

▲早在三國時,槊已經很流行,曹操就曾橫槊賦詩。此外,歷史上關羽萬眾之中刺顏良,用的也是槊。


槊的流行,使得隋唐之時的猛將大多都是用槊的。秦瓊,《舊唐書》中載:“(秦瓊,字叔寶)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程知節,(演義稱程咬金),《舊唐書》中載:“程知節,少驍勇,善用馬槊。“單雄信,《資治通鑑》中載:”“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由此可見,在隋唐之時,一旦善用馬槊,就能算得上是勇將一名。


秦瓊,程知節,單雄信,三人皆是當世勇將,馬槊技藝高超,然在隋唐之時,唐王帳下,論起馬槊技藝來說,還有一位高手中的高手,那就是李世民手下第一猛將,尉遲恭。


避槊、奪槊,大唐猛將尉遲恭的馬槊技巧是否真能用於實戰?

▲在演義中,尉遲恭用的是一條九節鋼鞭,和使雙鐧的秦瓊齊名,後來被世人一起奉為門神。


關於尉遲恭,關於其勇武的描寫並不特別詳細,但對其馬槊技藝的描述卻非常之多。《舊唐書》中載:“(尉遲恭,字敬德)敬德善解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是日,出入重圍,往返無礙。” ”敬德奪槊陷陣,鼓勇王師,卻賂報恩,竭忠霸主。“


避槊、奪槊,大唐猛將尉遲恭的馬槊技巧是否真能用於實戰?

▲馬槊,重型的騎兵長矛,騎戰利器,起源於漢朝,興起於騎兵為主的戰爭朝代,即:魏晉——隋唐。


奪槊、避槊,即是尉遲恭的絕技,《舊唐書》中還記載有一個尉遲恭和李元吉對戰的故事,李元吉亦是個用槊的高手,因尉遲恭擅用馬槊之名流傳軍中,對此不以為然的李元吉就和尉遲恭挑戰,結果因尉遲恭避槊法高超,李元吉就連一下都沒能碰到尉遲恭,被其用拿掉槊刃的槊打得大敗。“齊王元吉亦善馬槊,聞而輕之,欲親自試,命去槊刃,以竿相刺。敬德曰:’縱使加刃,終不能傷。請勿除之,敬德槊謹當卻刃。‘元吉竟不能中。”


而後,李世民又問尉遲恭:“奪槊、避槊,何者難易?”尉遲恭答曰:“奪槊難。”於是李世民又命尉遲恭再與李元吉比試,要奪其槊。李元吉前番遭敗,心存不滿,於是“執槊躍馬,志在刺之“,誰知被尉遲恭”俄頃三奪其槊“。在尉遲恭神乎其技的奪槊、避槊法之下,素來驍勇的李元吉也對此驚歎不已,更為自己輕易敗於其手而甚以為恥。


避槊、奪槊,大唐猛將尉遲恭的馬槊技巧是否真能用於實戰?

▲李元吉,唐高祖李淵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四弟,為人驍勇,猜鷙驕侈,擅使馬槊。


除李元吉外,唐軍和王世充交戰時,尉遲恭還曾與同樣擅於使槊的猛將,號為”飛將“的單雄信交戰,一擊即刺其下馬。“世充驍將單雄信領騎直趨太宗,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


避槊、奪槊,大唐猛將尉遲恭的馬槊技巧是否真能用於實戰?

▲趙翼:”偽鄭單雄信,挺槊追秦王。偽漢張定邊,直犯明祖航。彼皆萬人敵,瞋目莫敢當。“


尉遲恭如此猛將,李世民對他的評價更是極高,曾言:”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南宋學者陳元靚更是對其推崇備至:”於惟鄂公,(尉遲恭曾封鄂國公)輔唐成績。臨陣摧空,萬人之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千載而下,饗茲廟食。“


避槊、奪槊,大唐猛將尉遲恭的馬槊技巧是否真能用於實戰?

▲尉遲恭藝高人膽大,一生中多次衝鋒陷陣,曾單騎入敵陣奪馬,率輕騎斬突厥名將,大敗敵軍。


避槊,奪槊,這些在小說中才會出現的技巧,卻被記載在史書之中,那麼,尉遲恭的避槊、奪槊之法是否真的有實戰性?是否只是史書記載有所誇大?


馬槊,相當於重型騎兵長矛,和西方騎兵那種一次性的騎槍有所不同。雖然雙方都是以突刺為主要技法,但西方騎槍由於衝擊力極大,一根騎槍大多用一次就會斷裂,而馬槊杆部材質為柘木,性能極好,不會因為一次突刺就斷裂。這就令馬槊技法除單臂夾持,用以衝刺外,還能雙手握持,用於騎戰格鬥,這是西方騎槍所不能及的。


避槊、奪槊,大唐猛將尉遲恭的馬槊技巧是否真能用於實戰?

▲馬槊的馬上持握方式,大體上和《五百強盜成佛圖》中的西魏騎兵相似,握槊尾端的手高舉,握中段的手戳刺。


既然馬槊不只是能用於突刺,那麼尉遲恭所謂的避槊是否真的可行?答案是確定的,從記載上看,尉遲恭和李元吉之戰中,都是以刺為攻擊手段。如果只用刺擊的話,俗語云:“槍扎一條線”,馬槊也不例外,它刺擊時是平直成線的,這就給了對手閃避的可能。而且,馬槊作為重型武器,刺擊的速度必定有所折減,且要使槊,須用足力,這樣的話,其攻擊前的姿態很容易被精於此道的人看出其刺擊的方向,從而得以”避槊“。所以說,”避槊“之法是有可能的,但也是在尉遲恭這種擅於使槊,經驗老道的人身上才有可能。


”避槊“可行,那尉遲恭認為比其更難的”奪槊“是否真實?其實,若要奪槊,首先就得避槊,若是可以避開對手的刺擊,奪槊才有可能。明代軍事家戚繼光,對實戰武學頗有研究,曾總結道:“長槍架手易老……收退不及,便為長所誤,既與赤手同矣。”意思就是,槍矛類武器因為長度過長,一旦攻擊落空,就會收不住手,以至於不得施展,有如空手迎敵。奪槊之難,就在於能否抓住敵人攻擊落空時出現的破綻。


綜上所述,尉遲恭避槊、奪槊之法是可行的,戚繼光的總結,正是尉遲恭避槊、奪槊的重點所在,也是避槊、奪槊技法可行的旁證,但正如之前所說,避槊、奪槊,非技藝高超,經驗老道者不能用之,故尉遲敬德之後,再少見人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