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波五折,新生兒“長反了”的動脈成功調轉換位

一場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帶我們步入不一樣的2020。

特殊時期,一位特殊的小患者——剛出生的新生兒,不幸患上了嚴重的複雜先心病,需要進行一系列特殊的治療。

河南省人民醫院、華中阜外醫院專家團隊攜手並肩,連環接力,歷經波折,成功挽救了這個新生的生命。

整個救治過程,八個字:一波五折,驚心動魄。

故事的主角,是彭幫田教授、張家潔教授、張巖偉博士等專家,和一位剛剛出生的嬰兒。

一波五折,新生兒“長反了”的動脈成功調轉換位

第一折:預產期、春節假期、疫情爆發期重疊,何去何從?

1月25日(正月初一)中午,華中阜外醫院兒童心臟中心。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打破了因過年而稍稍安靜的病房。

張巖偉博士接起電話,心中就是一震。電話那邊傳來了熟悉的女聲,急促而哽咽的聲調敘述著那個讓她深受打擊的事情: “腹中的小寶貝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大動脈轉位。這兩天就到預產期了,孩子馬上就要出生,怎麼辦?”


一波五折,新生兒“長反了”的動脈成功調轉換位

張巖偉博士知道這個焦慮的母親。兩個月前,她從信陽老家來到醫院進行胎兒先心病檢查,張巖偉就是她的管床醫生。

尚未出生的寶寶確診患有一種臨床較少見的、非常嚴重的複雜先心病——大動脈轉位。這種病是由於胎兒發育過程中大血管位置關係出現變化,主動脈和肺動脈兩個大血管位置交換而產生的,換句話說,就是嬰兒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長反了”。這種疾病非常兇險,如果沒有給予非常及時、有效的手術治療,嬰兒一般會在三個月至一歲半死亡。

但是,現在這位母親面臨的問題是,預產期到了。大動脈轉位的孩子往往在出生時會面臨很大風險,可能隨時搶救、住進重症監護室。如果在信陽羅山縣當地進行分娩,著實兇險。

張巖偉一邊安撫著這個絕望而又無助的準媽媽,一邊更深層次的思考著給準媽媽的診療建議。

現在正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的特殊時期,如果等到孩子出生後再來鄭州住院,也許就會因種種原因延誤了最好的治療時機。對於這個幼小的生命來說,時間無疑是最重要的。

為以防萬一,張巖偉果斷建議——產前轉運,讓孕婦立即到河南省人民醫院待產。

第二折:急救,從新生開始

1月26日(正月初二)中午,準媽媽住進河南省人民醫院產科,第二天成功實施了剖腹產。非常不幸的是,由於嚴重的低氧血癥,寶寶一出生就很快出現了窒息、心跳驟停。

新生兒重症醫學科、產科、麻醉科等醫生們立即行緊急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聯合應用多種強心藥物,為嬰兒保住了性命,隨後送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一波五折,新生兒“長反了”的動脈成功調轉換位

病情就是命令,為了拯救這個危在旦夕小生命,新生兒監護室主任張家潔教授、心臟外科張巖偉博士緊急從家中趕到患兒床旁。孩子有嚴重低氧血癥,只有正常人氧分壓的十分之一,面部完全和紫茄子一樣。張家潔教授、張巖偉博士綜合評估寶寶病情,共同為小寶寶制定了針對性的搶救計劃。

多學科強強聯合,寶寶很快出現好的反應,缺氧情況有顯著改善,病情漸漸平穩。

張巖偉博士決定去安慰一下孩子的家人。孩子父母憂心忡忡。張巖偉委婉地告訴孩子媽媽,寶寶並沒有脫離危險期,我們一定會盡全力救治寶寶。

然而此時,孩子媽媽卻淚眼婆娑、艱難地告訴張大夫,因為家裡經濟困難,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有多大的生存希望,所以他們初步打算,準備放棄這個孩子的治療了。

第三折:一種特別的幫助

什麼?這怎麼可以?可憐的孩子剛剛到來,還沒來得及好好看看的多彩的世界,怎能輕言放棄?!

細問下去,孩子爸爸說了實話。他們上奉老人,下有一兒一女,原本是個衣食無憂的和諧家庭。但這兩年,家中老人患病四處求醫,經濟上已經崩潰,無力再承擔這個孩子的治療費用。

一波五折,新生兒“長反了”的動脈成功調轉換位

張巖偉博士陷入了沉吟之中。該怎麼幫助這個可憐的孩子和無助的家庭呢?

他首先想到了兒童心臟中心一直開展的慈善基金救助項目,馬上向科室主任彭幫田教授彙報。彭幫田主任表示,說什麼也不能讓這個家庭,因為一時的經濟困難而放棄孩子的生命。他多方聯繫,聯合多家慈善基金資助這個貧困家庭大部分手術費用,為小寶寶爭取手術的機會。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心動處。聽說慈善救助基本解決了孩子的手術費用,小寶寶的爸爸喜極而泣:“現在您們幫了這麼大的忙,可真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呀!我們一定跟醫生好好配合,咱們絕對不放棄!”

第四折:意外的難題

1月29日(正月初五)下午,病情穩定的小寶寶轉入了華中阜外醫院的兒童心臟中心ICU。

仔細診察小寶寶的各種指徵後,彭幫田主任決定儘快實施大動脈調轉術。積極的術前準備工作和詳細的手術方案馬上出來了。


一波五折,新生兒“長反了”的動脈成功調轉換位

然而,上天似乎要給這個小生命多些磨難。剛剛出生3天的小寶寶此時出現了嚴重的黃疸。同時由於春節時的季節性特點,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原因,小寶寶手術需要的A型血血源緊張。這些難題接踵而來,使得手術根本無法安全進行。

時間就是生命,為了保證急診手術的順利進行,在為患兒積極治療黃疸的同時,輸血科梁玉主任帶好口罩,親自跑到河南省中心血站,聯繫多個部門後,最終從外地調入了手術必須的紅細胞、血小板、血漿等。

經過多方努力,出生7天的小寶寶終於可以手術了。

第五折:艱難的手術

2月3日(正月初十)上午10點,彭幫田主任、張巖偉博士走上手術檯,為小寶寶行手術治療。

小寶寶現在的體重還只有3千克。要在這小小身體裡,為僅有鴿子蛋大小的小小心臟做手術,實屬不易。而孩子出生剛滿一週就經歷過多次搶救的身體狀況,更讓手術的難度和風險成幾何式倍增。

為了最大限度保障手術安全,手術室、麻醉科及體外循環科調動經驗豐富人員,為孩子保駕護航。


一波五折,新生兒“長反了”的動脈成功調轉換位


一波五折,新生兒“長反了”的動脈成功調轉換位

彭幫田主任、張巖偉博士帶著放大鏡,小心翼翼,一步步熟練完成了冠狀動脈移栽、主動脈和肺動脈換位及重建手術,徹底糾正了孩子缺氧的狀況。整個手術歷時五個半小時,而原本擔心出現的“浴血奮戰”情況,最終以僅僅出血20ml的超強“戰果”平穩收官。

在兒童心臟中心ICU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術後一週,小寶寶很順利地撤除各種機械和藥物輔助,原本紫茄子樣的小臉,已經換上了紅撲撲的健康色。

終於,這個小小的生命再次被我們從死神的手中搶回。

2月17號,經過檢查評估,小寶寶各項指標都很理想,達到了健康出院的標準。

疫情在前,你我都隔著口罩,始終未曾見過彼此真容。但身為醫者,愛與生命的託付卻始終銘記於心。在小慧寶獲得重生的每個細節裡,都傾注了醫務人員對生命的敬畏和不忘初心的職業操守。這,正是醫者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