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定軍山之戰,夏侯淵在戰略和戰術犯哪些錯誤?

困徒2002


定軍山之戰是魏、蜀兩大軍事集團正面硬鋼的一場戰役,魏蜀雙方參戰的名將都非常多,幾乎算得上舉國之戰。最終的結局是劉備奪取了漢中,曹魏失去了對漢中地區的控制權,還損失了統軍大將夏侯淵。

定軍山之戰是劉備與夏侯淵的對決,佔據優勢的夏侯淵落個戰死沙場,丟城失地,他在戰略和戰術上都出現了重大的漏洞。

戰略

漢中的底盤原來是張魯的,曹操定都許昌後,一路向西征討韓遂、馬超,佔領了西涼地區,確保了西北地區的穩定,鞏固的曹魏集團的後方,解除了西涼軍和馬超集團對曹魏後院的危機。

曹操取得了西北戰爭的勝利後,順勢進攻了漢中的張魯,張魯很識趣,投降了。曹操兵不血刃的拿到了進攻益州的門戶之地漢中(南鄭)。按照當時的局勢,曹操應該藉助漢中,以此為基礎,繼續南下,攻擊剛剛奪取益州的劉備。

劉備取得益州也很輕鬆,一路順風順水的進入成都,藉助益州劉璋內部的叛徒,很快就把益州佔領了。如果曹操要進攻益州,劉備在立足不穩,益州派和荊州派沒有完全整合完的情況下,勝負未可知。

但是曹操並沒有攻擊益州,因為他的後院起火了,宛城發生了叛亂,漢獻帝封了曹操為魏王,加九錫,朝中很多忠漢重臣對曹操把持朝政極度不滿,更重要的是東吳孫權又蠢蠢欲動,要北上進攻曹魏。

曹操退兵了,回去解決他的根基問題,留下了手下著名的將領夏侯淵鎮守漢中,派河北名將張郃輔助,給他們配置了五萬精甲。這樣的配置,鎮守漢中應該是萬無一失的,但最後還是失了。

劉備要穩定了益州後,當務之急就是解決頭上的“達摩利斯劍”——漢中的曹魏精兵。要等曹操騰出手來,再進攻益州,危險就大了,趁曹操率領大軍回去了,收拾漢中,而且是必須拿下,這是益州的咽喉之地,不能讓別人隨時捏住自己的喉嚨。

劉備率領大軍出發了,他們的第一次交戰地點在陽平關。夏侯淵、張郃率軍鎮守,劉備來攻。陽平關是進入漢中的重要關隘,兵家必爭之地。

陽平關之戰,夏侯淵的戰略完全沒有問題,你攻,我守。你只要攻不下來,就算我贏。

劉備很著急,在陽平關一直跟夏侯淵耗著,他手下的大將,出名的什麼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馬超等都上陣了,五虎上將除了關羽守荊州,該來的都來了;不出名的什麼吳忠、陳式、吳蘭、雷銅也來了。

劉備攻不下來陽平關,他是疲師遠征,夏侯淵是以逸待勞,夏侯淵的戰略非常正確。

劉備的重要謀士法正看到了問題的關鍵——夏侯淵要玩陰的,跟咱們打消耗戰。我們玩不過,戰略要變,不在陽平關和夏侯淵糾結了,繞過它,奔定軍山。

定軍山是個重要的戰略重地,一方面扼守陽平關到漢中的必經之道,一方面又可以對漢中朝發夕至,說打就打。

夏侯淵在漢中的守軍並不多,漢中很危險,必須拔掉劉備在定軍山的據點。

拔掉定軍山的戰略也沒有問題,但是指導思想有錯誤,那就是戰術的問題了。

戰術

夏侯淵和張郃兵分兩路出擊定軍山,這很危險,本來在陽平關的守軍最多五萬精甲,除去漢中的守軍,減去陽平關被劉備消耗掉的一部分,現在再一分兵,軍力就相對要弱得多。

而此時雙方的事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劉備成了守軍,以逸待勞,夏侯淵卻成了攻方,攻打佔有地理優勢的定軍山。

夏侯淵的兵分兩路註定會失敗,因為劉備得到了後方諸葛亮的增援,不但有糧草,更有大量的軍隊前來。法正又出謀對夏侯淵進行圍點打援,圍的是張郃,打的就是夏侯淵。

結局很悲慘,夏侯淵在戰鬥中被老將黃忠斬於馬下,魏軍四散而逃,張郃拼命突出重圍,回到了陽平關據守不出。

戰略上的失敗,導致了局勢的反轉;戰術上的失誤,導致了優勢盡失,夏侯淵兵敗身死。那麼,夏侯淵要如何破解劉備佔據定軍山戰略部署呢?

既然劉備繞過了陽平關,不與夏侯淵打消耗戰,要扭轉戰場的主動權,那麼夏侯淵也不一定要去攻打定軍山,依然據守陽平關,派出部分精兵打擊劉備的後勤補給線,讓劉備大軍成為孤軍深入的態勢,缺糧少兵。

劉備要是進攻漢中呢,夏侯淵此時就可以全軍出動,攻擊劉備的後方,與漢中守軍進行前後夾擊,達到殲滅劉備的目的。

曹操留給夏侯淵的主導思想是守,不是攻,無論局勢如何變化,只要守住就行,無論是守陽平關,還是漢中,只要守住一個點,劉備的這次漢中遠征就不可能成功。


沉墨I方之城


定軍山之戰夏侯淵犯的錯誤不多,他是實力不如蜀軍,被硬推的。

建安二十二年,劉備決定出兵奪取漢中,由此劉備和曹操的漢中之戰揭開帷幕。漢中之戰初期蜀軍屢戰不利,雷銅、吳蘭等人戰死,陳式等被擊敗。七月,劉備親自率軍進逼陽平關,和夏侯淵、張郃相持。

建安二十四年一月,劉備率軍南渡沔水,在定軍山前依託山勢下營,夏侯淵也率軍出城紮營,兩軍在定軍山一線對峙。劉備隨即出兵攻打夜襲曹營,燒燬了外圍的鹿角。夏侯淵命張郃去守東面的營寨,自己守南營。

由於蜀軍攻勢猛烈,張郃無法抵擋,夏侯淵於是分兵一半前去救援。劉備見夏侯淵這邊兵力單薄,於是命黃忠出擊攻打南營。夏侯淵無法抵擋,被蜀軍殺死。曹操任命的益州刺史趙顒也死在亂軍之中。張郃率敗軍退守陽平關。

此後曹操親自趕往漢中來對付劉備,但是劉備據險而守,曹操無法突破,最終只能放棄漢中撤軍。

有些人認為夏侯淵不應該放棄陽平關之險,貿然率軍出戰。不過定軍山之戰以後劉備並沒有攻佔陽平關。但是曹操率軍趕來增援以後,卻無法突破蜀軍的防線,最後不得不撤軍。

很顯然,如果夏侯淵不出關,讓蜀軍從容在定軍山一線修築防線。那麼等曹操率軍趕來時,一樣無法擊敗蜀軍,還是要黯然收場。所以夏侯淵趁蜀軍立足未穩,主動出擊和蜀軍爭奪定軍山一線並無不妥。

而在定軍山之戰中,夏侯淵也沒有什麼破解之法。夏侯淵分兵去救張郃確實給了劉備可乘之機。但是當時張郃已經難以抵擋蜀軍攻勢,如果夏侯淵按兵不動,那麼劉備完全可以讓黃忠去突擊張郃,魏軍還是一個敗字。

所以劉備是依靠實力壓死了夏侯淵,就夏侯淵來說沒有什麼破解之法。從根本上來說,這是曹操抵達長安以後卻沒有及時派軍增援夏侯淵,導致他兵力不足造成的。真要說犯錯誤,首先責任在曹操低估了蜀軍的實力,並非在夏侯淵。


不沉的經遠


劉備發動漢中之戰後,好長一段時間看不到希望的曙光,這緣於漢中地形易守難攻,還由於善於用人的曹操留守在漢中的將領都是能征慣戰的軍事名將,如夏侯淵、曹洪、張郃、許晃都身經百戰,檔次高,陣容整齊、豪華。

218年,漢中之戰之初,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作為先頭部隊進擊,結果被曹軍阻擊在下辯,再也無法前進;吳蘭軍全軍覆沒後,張飛、馬超不得不率軍撤離漢中。

劉備只好親自率主力部隊進入漢中前線,他先派陳式等十個營的部隊切斷了馬鳴閣的道路。看起來有了起色,但這枝軍隊,很快被徐晃打得丟盔棄甲;這樣,一連幾個月,劉備進攻漢中的戰爭,不僅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被曹軍接二連三地打糊塗了。

迫不得已,劉備就讓留守後方的諸葛亮,進行人力物力支援,於是蜀軍的精銳都被抽調到了漢中前線;鑑於漢中的重要性,曹操也在這一年九月,親自率軍,經過長途跋涉,到達了長安。

但是,曹操一方面顧慮東吳孫權軍隊的威脅,另一方面又由於自己的後院起火---宛城發生了叛亂,所以他抵達長安後,並沒有全力以赴聲對待漢中戰事,這讓夏侯淵軍事集團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夏侯淵作為曹軍在漢中的軍事統帥,由於曹操已經坐鎮長安了,隨時可能帶兵增援漢中前線,夏侯淵就沒有收縮戰線、放棄漢中外圍的險要地形、以求自保;又由於兩軍對峙,率先放棄陳地,會動搖軍心,造成軍隊士氣低落,敵方就可以乘勝追擊,從而會引發軍隊大規模潰逃、甚至潰敗。所以,足智多謀的夏侯淵選擇了頂住壓力,繼續寸步不讓地進行艱難的固守。

而曹操由於擔心淮南和後院的戰事,也由於赤壁之戰在心裡留下了陰影,曹操在長安一呆就是大半年,一直處於進退不由、猶豫不決的狀態;這導致了夏侯淵的壓力越來越大,但卻還不得不分散主力繼續防守漢中外圍的有利地形。

得益於諸葛亮的後勤保障,劉備對漢中進行了曠持日久的攻擊,這讓夏侯淵的部隊精銳逐漸耗盡,慢慢地士氣也低迷下去了,全軍將士精神處於崩潰的邊緣(不像三國演義說得那樣);在這種極度不利的局勢下,夏侯淵決定蒞臨漢中戰場前線,穩住軍心,讓將士們克服內心的焦躁和恐懼。


夏侯淵一動,平衡就打破了,這為劉備提供了戰機,他趁機使用調虎離山之計,搞 突然襲擊,打得曹軍潰不成軍,夏侯淵自己也被老將黃忠斬殺於定軍山下,漢中戰役勝利的天平開始向劉備方傾斜了。

夏侯淵死後,沙場經驗獨到的曹魏名將張郃接手了軍隊,他開始選擇收縮防線,放棄外圍陣地,集中力量據守陽平關,從而粉碎了劉備全殲漢中曹軍的計劃;這樣,劉備和曹操在漢中又相持了半年,最後曹操不得不帶著漢中軍民離開了漢中,漢中之戰終於以劉備的勝利而告結束。


如果說夏侯淵犯有錯誤,就在於他沒有理解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意思,他根本不應該顧慮曹操的感受而堅持與蜀軍打消耗戰;當劉備軍力增加後,他就應該收縮戰線,集中兵力,固守險要,保存實力;可惜,這方面,他沒有張郃做得好!


希望星晨58298869


定軍山之戰,是一場精彩的高手對決。

夏侯淵在定軍山之戰中的表現一板一眼,可圈可點。

只不過,對手打得更好,夏侯淵鬥不過而已。

一板一眼,挫敗劉備

夏侯淵在漢中之戰前期的表現,是可圈可點的。

劉備在發起漢中之戰前,認為:“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之。"

開戰之初,雙方兵力應該基本相當。

在《檄吳將校部曲文》中,曾經提到,夏侯淵在漢中“率精甲五萬”。

而在此前的荊州南三郡之戰中,劉備從益州直接帶了五萬軍隊前往公安。

雙方兵力基本差不多。(夏侯淵的“精甲五萬”出自檄文,多少是要吹些牛的。所以,劉備兵力可能還略佔優勢)

可是,開戰之後,劉備卻遲遲沒有進展。

陽平關前,劉備奈何不得夏侯淵;廣石,劉備以萬餘精兵猛攻張郃,依然沒有進展!

為此,劉備被迫向後方徵兵、徵物資!

後方的諸葛亮都有些猶豫了,幸有楊洪提出: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諸葛亮才與眾人統一思想,堅決支持!

能把諸葛亮逼到猶豫,可想劉備徵集的幅度,應當是接近蜀中承受能力的極限了!

法正奇謀,反客為主

在得到後方傾盡全力的補充後,劉備的實力大幅超過了夏侯淵所部。

在法正的建議下,劉備軍東進定軍山,反客為主。

一旦劉備在定軍山站穩腳跟,以此為據點,劉備既可威脅南鄭,也可切斷定軍山與南鄭聯繫。

夏侯淵只得急忙率軍前來攻山。

如此,夏侯淵兵力本就不佔優勢,又陷入仰攻的不利態勢,主客易勢也!

坦率地說,夏侯淵未能以重兵把守定軍山,是他的一個失誤。

不過,這也不好苛求夏侯淵了。畢竟,之前廣石等處激戰,夏侯淵已經捉膝見肘了。

而一般情況下,沒人會這麼做。

1、兵力相當時,劉備進軍定軍山,補給線會被陽平關守軍威脅。

所以,只有劉備兵力佔優,有足夠兵力保護補給線的情況下,才可能出此招。

2、法正的這個奇謀,也確實出人意料。

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三國志.法正傳》。

因此,夏侯淵的這個失誤,與其說是怪夏侯淵思慮不周,倒不如說法正之謀太狠!

有些漏洞,只有在高手的眼裡,才算漏洞!

危險的指揮風格

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曹操。

夏侯淵與張郃進軍定軍山下。

劉備令軍猛攻張郃的東圍,夏侯淵分兵一半支援張郃。

隨後,夏侯淵巡行時見鹿角被焚,親自指揮撲火。

劉備在山上看得清清楚楚,令黃忠迂迴到夏侯淵側後,發起猛攻!

曹軍大敗,夏侯淵被斬!

此戰中,夏侯淵敗北,不全怪他。但夏侯淵“送人頭”,就怪自己一貫危險的指揮風格了。

其實,曹軍之中,身先士卒者,並不少。曹仁、張遼,都曾親身衝殺,激勵士氣。

夏侯淵在隴西時,也曾以此,屢建奇功,獲得了曹操“吾與爾不若也”的讚許。

但是,這些身先士卒,都是目標明確、戰略價值大的主動行為。

而此時,夏侯淵處於仰攻之勢,複雜的山地處處可能有危險。這種情況下,夏侯淵依然長時間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就很有問題了!

定軍山之戰,曹軍兵力損失並不算太大(夏侯淵身邊總共就帶了400精兵)。因此,餘部在張郃率領下依然能堅持到曹操到來。

但是,因主帥戰死,群龍無首,曹軍陷入被動,只能勉強自保,再難破壞劉備經營險要了。

最終,曹操到來時,劉備已完成“據險自守”的準備,“雖曹公親來,無能為也”!

總的來說,漢中之戰中,夏侯淵表現不算太差。

在劉備全力以赴、法正精密謀略面前,夏侯淵陷入被動,不算太丟人。

但是,他危險的指揮風格卻害死了他。

其實,在生活中不也一樣嗎?

很多時候,決定成敗的,並非高深的戰略、戰術研究。

相比之下,一些長期不改的,危險的習慣,更可能使局勢陷入無可挽回的境地。

與君共誡!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戰役小故事:

“三八縱橫,黃豬遇虎;定軍之南,傷折一股。”出自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術士管輅(lù四聲)被曹操召去卜卦,預言到在定軍山曹操會失一員大將。管輅給曹操算卦只說了這一句話,但曹操並未理解後半句的深意(管輅是卜卦觀相的祖師,三國八大奇人之一,預言家啊有木有!管輅屬於帶有神秘面紗的人物,不排除後世將其神話的可能)。

上篇文章提及了“蜀吳聯合”及“得隴望蜀”,那曹操為什麼要去救援合肥呢?

“俄而權率眾十萬圍合肥”,此役是孫權第二次攻打合肥,鑑於上一次的失利,此次直接出動十萬兵馬,並帶上呂蒙、甘寧、淩統等將領。推動兩方勢力的聯合,那必然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劉備有機會取漢中,孫權有機會得淮南,各取所需,必須要爭一爭。此時曹操遠在漢中,合肥一帶兵力空虛,攻下合肥,全據淮南,是一個絕好機會。

曹操決定支援合肥暫時放棄漢中,絕不是“得隴望蜀”,而是反覆的斟酌的決定:其一: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內部黨爭不斷,許昌動亂,王必身死,需要曹操主持大局;

其二:在拿下漢中和失去淮南的選擇中,一面是還未打下的地盤,一面是經營已久的淮南,曹操選擇了較穩妥的方法而已。由後世來看,曹老闆確實是多慮了,自孫權第二次徵合肥起,他遇到了一生的對手——張遼,東吳大帝在領兵作戰這方面還是欠了不少火候,被張遼一頓教育,併成就了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威名,曹操當時大可不必支援,失去了最好拿下漢中的機會,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夏侯淵、張郃聽從曹操命令,駐兵定軍山和天蕩山各隘口,曹軍以防守為主,主力此時尚在東南,戰略重心不再漢中,是劉皇叔方面所佔的優勢。

軍師法正聞得曹操留下夏侯淵坐鎮,判斷其必有內亂忙,並勸說劉皇叔:“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之”

劉皇叔也明白等到曹老闆緩過氣來,可能再也無法謀取漢中,便依法正之言,親自掛帥,舉國出征,兵至陽平關。

巴西之戰-預熱

“淵率諸將拒之,相守連年。”

雙方開始為拉鋸戰,互有勝負,相鬥兩年,劉皇叔攻不下漢中,夏侯淵也無法突破陽平關。

建安二十年(215年),五子良將張郃初露崢嶸,張郃打破一味防守的局面,憑藉敏銳的戰場嗅覺,趁著蜀軍尚未進入三巴(益州北部三郡,巴郡、巴東郡、巴西郡),搶先將其攻下,並遷徙當地百姓,張郃若全面佔據三巴郡,便可進攻江州(今重慶),可切斷西川和荊州的聯繫,可以說這步棋很高。

此時偏將軍黃權諫言劉備“魏軍佔漢中又攻掠猶如將割斷蜀的股臂”,劉備火速任命黃權為護軍,率兵北上並派徵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郃。

兩軍在宕渠相遇(宕渠位於巴西郡、巴郡交界),兩軍相拒50多天,不分勝負。在經過多日認真的勘察地形後,再加上當地老鄉指路,找到一條小路直插張郃軍所守瓦關口側後。張飛親率數萬精兵,避開正面的張郃軍,出敵不意,由別道突襲張郃軍,並派魏延從正面進攻,引誘張郃出戰。戰鬥開打後,張郃被張飛偷襲了屁股傻了眼,軍隊首尾陷入狹窄山道之中無法呼應,慘遭戰敗,幾乎被全殲,張郃丟棄戰馬,只帶部下十餘人從山中小道逃出,率殘部退回南鄭。這是張三爺可圈可點一擊制勝的戰役,難得的粗中有細,張郃敗得不怨,張飛此戰勝利,粉碎了張郃軍如釘子般插入蜀軍腹地的局面。

“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矇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武郡之戰 曹休下辨揚名

雙方經過巴西之戰預熱後:

魏軍所部署的戰線為:夏侯淵親自坐鎮漢中、張郃屯兵廣石,正面與蜀軍對抗、曹休、曹洪守武郡保證後勤、徐晃負責守馬鳴閣道。

蜀軍進攻則是兵分三路,劉皇叔分精兵進攻廣石;令張飛、馬超、吳蘭、雷銅作為先鋒攻打武都郡,斷夏侯淵軍團的後勤供應線;並派出陳式攻擊徐晃駐守的馬鳴閣道。

從陣容上看,不難看出,這三路大軍,劉備部及陳式部都為策應,重心在先鋒軍,如果先鋒軍取得成效佔武都郡,斷了魏軍的補給,魏軍防線不攻自破。但結果是劉備攻不下廣石,陳式被徐晃所據,最慘的是寄予厚望的先鋒軍,先鋒吳蘭所部慘敗,雷銅、任夔( kuí 二聲)及吳蘭都戰死,張飛、馬超慌張退走。

先鋒軍怎麼敗的呢?這時曹操已經派出曹洪、曹休來協助夏侯淵,武郡之戰名義上曹洪是最高指揮官,實際上曹老闆已經吩咐過,曹休雖名為參軍,但實則為主帥。曹休被曹操看好並稱其為“千里駒”,事實證明曹老闆識人的本領著實可以,曹休下辨之戰大放異彩。

張飛第一步就是分兵:令吳蘭、雷銅屯兵下辨,擔當正面阻擊敵人的任務。

第二步疑兵:派出細作、大肆宣稱要阻斷曹洪的後路。

面對張飛、馬超來勢洶洶,曹洪不禁有些為難,曹休卻一眼看穿張飛的佈置,並對曹洪說“如果張飛軍真的要切斷我軍後路,就應該隱蔽地行動,暗中設伏,如今卻先虛張聲勢,說明這只是疑兵之計。我軍應該趁敵人尚未在下辨集結大軍之時,儘快擊破吳蘭,一旦吳蘭被擊敗,張飛的疑兵就毫無意義了,必定會自行退走的。”

"備遣將吳蘭屯下辯,太祖遣曹洪徵之,以休為騎都尉,參洪軍事。太祖謂休曰:“汝雖參軍,其實帥也。”洪聞此令,亦委事於休。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 《曹休傳》

曹洪聽從曹休的建議,率領精銳急行軍(含有虎豹騎)進攻下辨,吳蘭部沒有抵擋住攻勢,部將任夔( kuí 二聲)被斬,吳蘭部朝西退卻,後戰死在陰平郡,張飛、馬超一起朝東往漢中方向撤退。

撤退方面不統一,也不見相互支援,氣勢洶洶出兵,虎頭虎腦結尾,雪花猜測先鋒軍戰敗的因素包含配合不當、彼此不服氣。首先分析下領頭這四位將軍,張飛、馬超、吳蘭、雷銅雖都為劉皇叔手下,但明顯不屬於一個派系。馬超是被諸葛亮勸降,離開張魯投靠劉備的,並且投靠時手裡是有兵的,相當半諸侯狀態,也受到了劉備的禮遇;吳蘭、雷銅原是劉璋手下,後投靠劉備,雖然不為熟知,但從當時被任命為先鋒來看,也是有能力的;而張飛最近剛在宕渠勝張郃,心氣神很高,不會服馬超的。

到目前為止,漢中的防守策略是成功的,按照這個劇本進行下去,劉備怕是連漢中的影子都看不到。

正戲 定軍山之戰

三路大軍全部失利,劉備迅速做出反映,第一:向後方諸葛亮求援,就有了上文所提及的楊洪諫言諸葛亮:

‘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楊洪傳》

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傾盡益州之兵;這句話力度很強(怎麼有點抗日的感覺呢),也被很快實施,支援力度那也是極強,兵力、糧草、輜重源源不斷的向前線輸送。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劉皇叔家底沒有曹老闆厚,支撐職場戰鬥的是整個益州的經濟,戰役若沒取得成效,益州容易被拖垮。

第二:劉備率軍主動後撤,放棄陽平關,渡過沔水,正式與夏侯淵對峙。這是一步關鍵性的轉折點,法正是瞭解夏侯淵作戰風格的,蜀軍一動,魏軍防線隨之改變,蜀軍佔據了定軍山北面較高的地形,而且登高望遠,作戰視野極佳,從而形成夏侯淵部仰攻劉備部的形勢。

夏侯淵果然調動張郃,離開廣石陣地,準備與劉備搶奪定軍山的制高點,當時漢中分南城和東城,夏侯淵讓張郃守衛東城,自己則把守最為重要的南城。

那麼夏侯淵應該與劉備爭定軍山嗎?答案是應該!

蜀軍搶先一步佔據定軍山,從高處就可清晰觀察到魏軍動向,可隨意出擊。並且蜀軍上了山以後就相當於獲得了一塊曹軍後方的陣地,山地作戰不同於平地作戰,夏侯淵與劉備爭奪定軍山的意圖是想憑藉地形將蜀軍牢牢封死在山路上,不想讓蜀軍佔據高處依託整個山體進行防守,形成屏障。(從後來姜維在劍閣抵禦住鍾會的攻打來看,確實依山防守能成為防禦體系)

劉備在後方大力支援下,此時兵力、物資絕對是優於魏軍的,在法正建議下,使出一招教科書式的“圍點打援”之戰,命精兵分數輪,以車輪戰方式日夜攻打駐守在東城的張郃部,張郃雖然驍勇,但雙拳難敵四手啊,迫不得已向夏侯淵求援,夏侯淵斷然決定將自己的一半兵力派往東城增援。

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

劉備命部下提前放火在援救路線之一的走馬谷夜燒鹿角,算定了夏侯淵來援(這裡不得不佩服法正),什麼是鹿角呢?又叫拒馬,就是將圓木削尖,並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阻止騎兵進攻,放在陣地前抵禦敵軍騎兵衝鋒的一種器具,在影視劇中應該很常見。聽到鹿角被燒的消息,夏侯淵坐不住了,做了這輩子最蠢的決定,親自去修!

鹿角該不該補,答案肯定是補!為什麼?我們換位思考下,如果你是夏侯淵,敵軍連夜燒燬山下鹿角,那就意味著明天會發起進攻,本來兵力不佔據優勢,那麼有可能陣地會失守,所以絕對不能輕易放棄防禦器具。

夏侯淵應不應該親自去?答案肯定是不應該!夏侯淵分兵支援張郃,不能看著部下戰死,防禦體系被打破,這可以,但是鹿角被燒了,讓手下去修不就可以了嗎?身為主帥竟然親自去修鹿角,關鍵還沒帶多少人。。。。

二十四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三國志·魏書·夏侯淵傳》

這就是典型的“圍點打援”,在有兵力優勢的情況下,猛攻其中一方,並在敵軍支援必經之處設伏,以達到殲滅敵軍的目的。法正計謀是高,他算定了夏侯淵必定來援,法正看到來修鹿角的人數不多,送上門的大禮包不能不要(在這裡法正應該是沒想到夏侯淵會親自來,修鹿角不可能當著敵軍面大張旗鼓去修吧,肯定是偷偷的),勸劉備出兵,老將黃忠已經等待多時,從高處率兵衝下如猛虎下山,最終斬殺夏侯淵。

為什麼對夏侯淵的評價很高,在遇伏的情況下,敵軍兵力還優於己方,一般將領早就嚇傻了,戰鬥就是單方面的潰敗。但夏侯淵沒有慌,鼓勵將士奮勇殺敵,進行突圍。黃忠也激勵士卒勇往無前,雙方廝殺好一會才分出勝負。

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

—— 《三國志》

短短十幾個字,可看出當時戰況的激烈程度,雖然魏軍只有幾百人,但皆為精銳,並在夏侯淵的鼓舞下有不少衝出重圍,將士們突圍後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主將夏侯淵不見了!

賊山上望見,從谷中卒出,淵使兵與鬥,賊遂繞出其後,兵退而淵未至,甚可傷。

夏侯淵究竟是怎麼死的?定軍山之戰,劉備才是主將,黃忠屬於偏將,奇襲夏侯淵所部是黃忠完成的,所以把功勞算在了老將黃忠上,也更能提現出蜀軍的威勢,雪花更偏向於死於亂軍之中,史書對此事也幾乎不濃墨,《三國志》就記載四個字—“一戰斬淵”,沒有說明斬殺的經過,更有佐證:

霸入蜀,禪與相見,釋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兒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寵。

這是夏侯淵二子夏侯霸因為躲避司馬懿追殺,不得已歸降了蜀漢,與劉禪的對話(前文有說過,夏侯淵女兒嫁給了張飛,雙方有姻親這一層關係),從劉禪向夏侯霸解釋的這番話來看,夏侯淵應該是突圍時過於混亂,意外死於亂軍之中的,並且夏侯霸也是同意劉禪所說,後夏侯霸也在蜀國加官進爵官至驃騎將軍。以那個時代人物所說為依據,比相信演義中“定軍斬夏侯”這種橋段,要靠譜的多。

夏侯淵戰死,魏軍士氣大跌,魏失夏侯,等同於蜀失關羽,吳失周瑜。

夏侯淵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不失身為武將的光榮。

曹軍大敗,士氣低落,此時張郃站了出來,率領軍隊退守陽平關東。

備於走馬谷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刃,淵遂沒,郃還陽平。

——《三國志·魏書·張郃傳》

可見即使魏軍大敗,張郃還是守住了陽平關,保證關隘不失。此時督軍杜襲與郭淮也在收斂散卒,郭淮見士氣萎靡,軍中不可一日無主,便建議:“張將軍是國家的名將,劉備也忌憚他,現在形勢緊迫,只有張將軍才能安定軍心。”於是眾人推舉張郃出任主帥,指揮士兵,佈置營寨,軍心安定。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見魏軍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劉備於是放棄渡河,隔水相持。此時消息傳到曹操耳中,老曹坐不住了,親自率兵來伐。

曹操親征 子龍一身是膽

“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

曹軍一直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山路崎嶇不好運輸輜重,所以曹操計劃親征就提前向前方運送大量的糧草及軍需。此時雙方是對峙的局面,這無疑變成了一場消耗戰,蜀軍雖有後方益州所提供的強大資源支撐,但這可是燃燒整個益州的經濟。劉備再得知曹操親征,便將趙雲調至黃忠部進行幫襯,此時立下大功的老將軍黃忠建議趁著曹操大軍未到提前截取魏軍糧道,一旦失去糧草,魏軍不攻自破,在與趙雲商量後,為了謹慎起見約定了軍隊返回的時間。(黃忠去截糧草,趙雲為接應)

但約定的時間早已過去,黃忠始終沒有回來,趙雲覺得不妙,而自己的大本營又要留兵駐守,於是趙雲留張翼率領其餘士兵守營,自己僅率幾十個騎出去偵查,結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臨危不懼,單槍匹馬勇衝敵陣(有趣的是還有史料記載,趙雲部將張著受傷被曹軍包圍,趙雲又衝殺出去將其救出),且戰且退回到營地。趙雲不光是勇將,還是智將,用出了一招“空城計”,命令將士營門大開,偃旗息鼓,造成假象,追至的魏軍怕遇伏不敢冒進,正當魏軍猶豫之時,趙雲又命戰士們鑼鼓大作,鼓聲震天,勁弩齊發,嚇得魏軍匆忙逃亡,潰逃時還發生了嚴重的踩踏事故,墮河水溺死者無數。

此役,魏軍遭遇更大的士氣打擊,糧草輜重也損失不少,此役未來的蜀漢將領王平就是在此時棄曹投劉。這場遭遇戰的驚險程度極高,一個不小心,未來的五虎大將就要折損兩員,後劉備至趙雲大營不禁感嘆: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臥龍諸葛亮也感嘆道:

“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中之地。”

劉備後還派遣過劉封前去陽平關挑戰,但曹操閉關不出,並大罵劉備派義子出戰,稱自己可用黃鬚兒曹彰來與劉封一戰。“五月”曹操以“雞肋”為口令,撤軍北還,但是也遷徙走了大量百姓,至此漢中爭奪戰進入尾聲,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兩年。

地圖來源於網絡

定軍山之戰,可以說是里程碑戰役,重要程度絲毫不亞於官渡,赤壁

看看雙方參戰的人員:

魏:曹操、夏侯淵、張郃、徐晃、曹休、曹真、曹洪、郭淮等

蜀:劉備、法正、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魏延、劉封、黃權、吳蘭、雷銅等

這個陣容已經很恐怖了,名將雲集,五子良將來了兩個,五虎將除關於全部到齊,年輕一代未來的魏國大將軍曹休,大司馬曹真。

此戰過後,劉備直接稱王,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古今歷史觀文


定軍山之戰,從戰術上講,劉備成功的運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圍的是張郃,打的是夏侯淵。結果大家都知道,夏侯淵被殺,劉備一戰功成,取得了漢中爭奪戰的決定性勝利。

曹操打敗張魯佔領漢中以後,大軍撤回中原。只留下夏侯淵和張郃鎮守漢中。

建安二十二年(217)十一月,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法正勸說劉備奪取漢中

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舉眾往討,則必可克之。

法正分析到,曹操佔領了漢中,卻沒有進一步進攻巴蜀,反而將大軍撤回,肯定是因為內部矛盾。現在去攻打,必然成功。

劉備一聽,這法正說的太他孃的對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立即率大軍進攻漢中。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劉備剛出四川,就被堵在了陽平關。

陽平關是川北咽喉,易守難攻。夏侯淵和張郃堅守不出。劉備帶著大軍打了一年多都沒有打下來。

眼瞅著陷入困境。結果劉備出了一招神來之筆,徹底扭轉了漢中之戰的局面。


到底是什麼神來之筆呢?那就是三十六計之“反客為主”!

夏侯淵張郃堅守陽平關,是為主。以逸待勞,處於優勢。

劉備遠道而來攻打陽平關,是為客。兵疲師老,處於劣勢。

怎樣反客為主呢?

劉備把眼光投向了陽平關東南的定軍山。

公元219年2月,劉備向南渡過漢水,再冒險翻越米倉山西北段,直驅定軍山。



這一招太絕了!

直接繞開了陽平關,在曹魏軍的側後方站穩了腳跟,並且進入了漢中腹地。

這樣一來,夏侯淵張郃再堅守陽平關已經沒有意義。被迫向定軍山的劉備發起了進攻。

原本進攻的一方劉備,卻反客為主。穩坐定軍山,等待曹軍進攻。

夏侯淵果然率兵前來爭山。在定軍山下構築了工事與劉備對峙。分為東圍和南圍。



他自己守南圍,讓張郃守東圍。

劉備這時又用了一個妙招,叫做“圍點打援”。

他派出一萬精兵,分為十部。輪番進攻張郃。又派出黃忠埋伏在半路之上,專等夏侯淵來增援。


夏侯淵一看張郃被打的夠嗆,果然中計。親自率兵救援。沒想到半路殺出和老黃忠,嘁哩喀喳把他送上了西天。

夏侯淵一掛,張郃趕緊跑回陽平關。劉備在漢中佔據了完全的主動。下一步,曹操不得不親自出馬了。


上將噯福斯


定軍山之戰是夏侯淵的最後一戰,被黃忠劈死!

夏侯淵一生為曹操打了不少勝仗,官至徵西將軍,封博昌亭侯。


夏侯淵是魏國將領,但他還有另一個身份,也算張飛的半個岳父,因為他的養女被張飛娶為妻子,夏侯夫人和張飛的女兒後來成為了蜀國的皇后。夏侯淵被蜀國將領黃忠所殺(關係夠亂的,但在當時的亂世也是沒有辦法)。

迴歸正題

夏侯淵雖然打過很多勝仗,但並不被曹操看好,定軍山一戰死後,曹操曾說:

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為督帥尚不當親戰,況補鹿角乎?



今天不討論他的才能到底如何,只說定軍山一戰。

首先他失去了先機,被蜀軍佔據了地利,沒辦法,只得主動出擊。

第二,由於張郃被攻,夏侯淵分兵,導致自身實力變弱。

第三,劉備用計燒了他的防禦公事,他作為一個主帥,竟然帶兵去修。最後被黃忠劈死。

定軍山失敗,導致的結果就是:

曹魏定軍山陣地的丟失,曹軍的防禦體系被打亂,軍心動搖,群龍無首,防禦的戰鬥力顯著下降。同時也奠定了蜀國的事業,成就了黃忠的威名。

有一點不得不說的,定軍山失利不能把罪名全都推給夏侯淵,夏侯淵的漢中守備軍雖然強硬,但是在相持連年的戰爭中,沒有得到外部的補給和增援,也是失利的原因。

以上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古典青年


《定軍山》之戰確實是整個漢中大戰的轉折點,如果不是這《定軍山》之戰,可能曹操前期就已經把劉備呀在漢中之地動彈不得,而等到曹操大軍到來以後,劉備如果不撤退則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

這《定軍山》之戰裡面最重要的是兩步,第一步拿下《定軍山》第二部斬了夏侯淵,也正是因為這個兩步走,所以才造成劉備在漢中戰場上面成就了一定的優勢,並且能夠把曹操逼得最後撤退了!

其中漢中之戰前線的總指揮官就是夏侯淵!夏侯淵早期跟著曹操起兵,作為曹操的族弟,同時也作為曹操早期的合夥人,可以說戰功磊磊,並且多次屢立奇功,因此曹操對他十分信任,將三塊重要的戰略緩衝地的其中之一漢中交給他去打理!要知道跟他評級的事,曹仁跟張遼!

夏侯淵有沒有點兒軍事能力,也有!至少在漢中之戰的早期,夏侯淵在沒有得到曹操援助以前,憑藉著漢中的兵力可以和劉備打個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並且逼迫劉備緊急從後方調遣援軍,調遣的力度之大,讓諸葛亮都感覺咋舌,差一點點就直接寫了一封信叫劉備趕緊回來了!夏侯淵憑藉有限的兵力能夠牽制劉備,這已經證明了他基本軍事能力!但是在這之後情況卻出現了急劇惡化!

首先第一點《定軍山》的丟失!《定軍山》作為夏侯淵軍隊的後方的一個重要的地點,不僅囤積糧草,而且地理位置較為險峻,地形較高,可以作為一個臨時性的據點進行聚首,夏侯淵竟然沒有派兵前去防守!

這種事情確實怪不了,夏侯淵為什麼本身前線兵力緊張,他能夠頂住劉備第一波進攻就已經算不錯了,此時你叫夏侯淵再去把兵力給抽調出來去防守《定軍山》,(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不可能撒豆成兵啊!人都說早期曹操對於劉備的進攻太不上心了,或者進軍的力度太小,導致劉備前期得手,否則夏侯淵前期在漢中之地死扛劉備第一波進攻得手,曹操派軍過來,那劉備就算再有能力也翻不起任何花浪來!

前期第一個鍋夏侯淵跟曹操各佔一半!至於夏侯淵背的鍋可能稍微少一點兒,真正應該背鍋的是曹操!

可是真正的錯誤出現在第二個問題上,也就是夏侯淵竟然親自帶領的士兵過去修鹿角!什麼是鹿角的?就是大家去看古裝電視劇,城池前面會把兩個木棍搭在一起,木棍的前端會把它削尖!

這個東西是幹什麼用的呢?就是防止你的騎兵部隊和戰車部的,當然那個時候戰車部隊已經被淘汰掉了!就是防止你的這些高速機動部隊進行突擊的時候,降緩他們的速度,甚至直接給他們予以殺傷。

因為前線陣地鹿角被蜀國軍隊給燒了,所以夏侯淵自己帶著的軍隊過去修鹿角……

正所謂千金之子不下垂堂,一個主帥真正要你帶兵出去的時時候很少,除非真的到了那種緊要關頭,要麼一擊定勝負,要麼最後拼死一戰,否則其他情況一個主帥就是一個軍隊的穩定性!主帥死了,軍隊就會失去穩定,最後落敗這種炸贏的行為歷史上面可不少見!夏侯淵明顯就是放了大的忌諱。

而且夏侯淵所帶領的軍隊實在是太少!張和能在後期集結起軍隊,重新組織漢中地區的防線,由此可見,因為夏侯淵之死所損失的軍隊少的可憐!

夏侯淵在這場戰爭裡面所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這個東西!正是他給了劉備機會,讓劉備前期能夠獲得這麼大的優勢!也正是因為如此,曹操評論夏侯淵的時候,即便夏侯淵已經死了,他還是評論夏侯淵叫白地將軍!心中的惋惜和不甘由此可見一斑!


漩渦鳴人yy


定軍山之戰,是漢中這場大戰役中的一場小戰役,所以談不上什麼戰略,甚至戰術的失敗和夏侯淵也沒太大的關係。因為,曹操收服了漢中和張魯,劉備也剛平定了巴蜀沒多長時間。結果不久後,劉備又跑回了荊州和孫權進行對峙和談判,曹魏這邊雖然沒有趁機攻入巴蜀,但是勢力已經進入巴西郡。因此,等到劉備回成都,趕走了張郃後,巴蜀入漢中的要地,早已經掌握在曹軍的手裡。



所以,劉備讓吳蘭,雷同屯下辨,讓張飛,馬超屯固山。這一路是繞開漢中,想佔領武都郡,切斷漢中和隴右的聯繫,並利用馬超在羌,氐的影響,對漢中,乃至關中形成更大的攻勢。當時,羌,氐分成兩派,一派是“親馬派”,雷定等七部萬餘落響應《三國志.楊埠傳》,一派是“親曹派”氐王強端。雖然劉備這邊準備還算充分,但是曹洪,曹休攻破吳蘭於下辨,吳蘭也被強端所殺,張飛,馬超只好自動撤軍了《三國志曹休傳》。為何會如此?關鍵還是漢中,武都的地形險峻,要道一旦落入敵手,便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就在劉備讓張飛等人出武都時,自己也親率大軍攻打漢中陽平關,夏侯淵和張郃等拒守。雖然夏侯淵是主帥,其實劉備忌憚和怨恨卻是張郃,因為先前張郃殺入巴西郡,迫使張魯投降,又遷走大量的人口。在陽平關,劉備分精兵圍攻張郃的防區,又被人家成功拒守,能不咬牙切齒嗎?所以,作為主帥的夏侯淵在漢中之戰中,存在感一直很低,武都一路和他沒有關係,在馬鳴閣要道,徐晃破陳式一戰,也和夏侯淵沒有直接關係。這可能是,劉備發動漢中之戰前期實力很有限,曹魏當年的最高指揮官曹操也只是在九月,進駐長安遙控。

所以,夏侯淵在這一段,談不上什麼戰略和戰術問題,更何況劉備一直是失敗一方,但是夏侯淵又怎麼會犧牲在戰場上呢?



首先第一,夏侯淵自己個性問題,無論為將為帥都喜歡憑勇奮擊,曹操多次告誡無效。但是,夏侯淵有一個好處,不壓制張郃的發揮,甚至會全力支持張郃,因此而犧牲,後面會說到。

第二,劉備在漢中之戰前期,輸紅了眼,於是讓諸葛亮盡起巴蜀資源男女來支持他,諸葛亮起初也以為主公瘋了,幸好有楊戲的勸告。

第三,劉備實力大增後,不在陽平關和夏侯淵,張郃死磕,而是偷渡漢水,據兵定軍山的興勢上,目的是引張郃來戰。劉備這次化被動為主動了,因為曹魏必須派兵來戰,否則劉備能直接進入漢中腹地。所以,張郃分一半軍和實力大增的劉備接戰不利,夏侯淵帶兵來救張郃,是職責所在,不存在戰術問題。



第四,漢中地勢險峻,當年以曹操的軍鋒之強攻打張魯,便一度想退兵,數言“南鄭為天獄”,併為拔出夏侯淵軍而高興,參看孫資對曹丕語《資治通鑑.魏紀二》。但是,這次夏侯淵沒有那麼走運了,這樣的戰場存在著很大的變數,夏侯淵在修補鹿角時,被居高臨下黃忠軍斬了。

第五,劉備打贏了此戰,卻只是擊潰戰,不是殲滅戰,利益是佔據了漢中所有的要地,而非整個漢中。所以,曹操親自帶兵前來,最終無計可施只能退兵,但是退兵之前,遷走漢中,武都的百姓到天水和三輔地區。所以,作為主帥的夏侯淵因個人失誤被殺,但是在張郃的幫助下,戰略和戰術是沒有問題的,否則,劉備也不會拼了老命,只是漢中之戰獲得了慘勝。


大飛熊騎士


公元218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但整個過程進行的並不順利。因為,漢中本就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而當時曹操留守漢中的將領,不僅有夏侯淵、曹洪、曹休這種曹氏宗族中數一數二的軍事統帥,又有張郃、許晃這這種身經百戰的當世名將,陣容可謂非常豪華。

最開始,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作為先頭部隊,結果被曹軍阻擊在下辯,無法前進。而且,曹軍為了給劉備的先頭部隊一個下馬威,直接就將吳蘭的這支部隊給全殲了,這也造成吳蘭、張飛、馬超三枝軍隊鼎立的佈局被打破,張飛、馬超也就不敢在繼續在停留前線,於是只好率軍撤離漢中。

隨後,劉備便親自率領蜀軍主力部隊進入漢中前線,並且派陳式等十個營的部隊,切斷了馬鳴閣的道路。但是,這枝軍隊,很快讓徐晃打得潰不成軍。而截止到此時。劉備進攻漢中的戰爭,已進進行好幾個月,但是卻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被曹軍打得了一敗再敗。



在這種背景下,劉備就讓留守後方的諸葛亮,給他調集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於是蜀軍的全部精銳都被抽調到漢中前線,而此時的曹操,也終於坐不住,所以這一年九月,曹操也親自率軍到達長安。

但是,因為曹操一方面兼顧西南(劉備軍隊)、淮南(孫權軍隊)和中原(關羽軍隊)三個地區的威脅,另一方面在曹操率軍到達長安後,宛城發生了叛亂,這讓曹操一時間變得猶豫不決,所以在當曹操抵達長安時,並沒有立即向漢中戰場集結,這也就導致夏侯淵在漢中戰場面對劉備越來越大的壓力。

當時,面對劉備的激烈進攻,夏侯淵有兩種選擇。第一種選擇,就是依靠漢中外圍的險要地形,強有力的把劉備堵在國門之外。第二種選擇,就是收縮戰線,重點防守幾個重要據點,讓劉備一路前行,不斷拉大劉備的戰線,增大劉備的後勤壓力。

總的來說,這兩種選擇各有利弊。第一種選擇,從軍事上,會讓夏侯淵佔據有利地勢,讓劉備的軍隊難以向前推進。但它的缺點就是,這種選擇下,夏侯淵的兵力就不得不分散開來使用,這不僅需要夏侯淵有充足的兵力,而且也會讓他的後勤壓力非常大。

第二種選擇,從軍事上,等於夏侯淵不戰就丟掉了大部分險要地區,會讓魏軍的防守變得相對困難。但它的優點是,夏侯淵在漢中的軍隊可以有效的集中在一起使用,並且後勤壓力也會變得很小。



在當時的背景下,夏侯淵作為曹軍統帥,在曹操已經坐鎮長安的情況下,自然不敢輕易選擇收縮戰線,因為曹操可能隨時就會帶兵從長安來到漢中前線,他自然也就沒有必要白白放棄漢中外圍的險要地形,再加上夏侯淵也害怕大舉收縮戰線後,會造成軍隊士氣低落,從而引發軍隊大規模潰逃的現象。所以,綜合考慮,夏侯淵選擇了第一種方案。

但讓夏侯淵沒有想到的,曹操在長安整整待了大半年,卻還是猶豫不決,在這種情況下,夏侯淵的壓力是越來越大,因為劉備已經調集了蜀漢全部精銳投入戰場,而夏侯淵卻只有漢中兵團的部隊,卻還不得不分散防守在漢中外圍。

所以,面對劉備的持續攻擊,夏侯淵的部隊已經是精銳耗盡,士氣低迷,全軍將士基本快處於崩潰的邊緣,面對這種情況,夏侯淵更不敢輕易收縮戰線,同時他也不能繼續待在後待在方督戰,因為在那種極度不利的局勢下,只有主帥親臨前線指揮,或許才能勉強穩住前線將士心裡的不安和恐懼。

在這種背景下,夏侯淵親自來到前線作戰,結果被劉備抓住戰機,趁機調虎離山,被打的捉襟見肘,自己也被黃忠斬殺於定軍山下。夏侯淵死後,張郃開始接手軍隊,因為他是副將,在夏侯淵死後,他的戰略目標就不同了,他只需要保證大部隊不潰散就是勝利。

所以,張郃果斷選擇收縮防線,放棄既有陣地,只佔據已經被劉備放棄的陽平關據守,從而使得劉備全殲漢中曹軍的計劃泡湯,也使得他不得不繼續和曹操在漢中又消耗了半年,最後還讓曹操帶著漢中的部隊和民眾離開。這個也是後來劉備感嘆,夏侯淵不如張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