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南京,為何未能成長為一線城市?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這是南京,這座古老而又年輕且數次庇佑華夏文明正朔於安然的城市又一次來到時代風雲際會的十字路口。

南京,為何未能成長為一線城市?

現代與歷史交融的南京城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興起,我們國家迎來了大變革,大發展。眾多城市在這一階段如雨後春筍節節攀高,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城市規模還是人口聚集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其中,南京像極了一位步履蹣跚的老者,被諸多明星城市拉開身位,前有深圳,後如武漢,近有杭州,遠如成都。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南京現在所處的位置和競爭壓力是自唐亂之後最為尷尬也最為險峻的。這絕非危言聳聽,往前一步,那自是萬千寵愛於一身;退後一步,則再難一呼金陵萬城拜。

南京,為何未能成長為一線城市?

夫子廟是遊客們來到南京的最愛

那為何經過如此長時間的發展,南京為何遲遲無法突破那不得見的桎梏,似有枷鎖。值得我們深思!今天小編和大家一道探尋為何至今南京未能成長為一線城市?

首先,地理位置因素:南京毗鄰上海蘇南。而上海自開埠以來發展成就卓越,高出南京一大截。其自然資源匱乏、所處的江海匯聚處也註定上海只能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吸血城市,必須有腹地,有人口,要聚集。可以說上海集中了長三角最優質最豐富的區域資源,並對周圍城市的人才,資本等促成一線城市形成的基本要素形成了強力虹吸效應。例如蘇州不可能再建機場,杭州不可能再有更多高校等等。那華東區域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也不可能有獨立的南京局了。

南京,為何未能成長為一線城市?

摩登上海對周邊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其次,地理條件因素,江浙長三角地帶湖泊縱橫,平原遼闊,具備大面積適合人類居住的條件,也就是逐水而居或者分散居住的可能性。南京向北向西可以說是沃野千里,加上自古以來家國觀念,未有重要變故,誰又願意輕易離開家鄉呢?這也就造成了長三角地區除上海之外再難有具有相當的人口聚集或吸引效果。當然杭州在這方面索要顧慮的要比南京又好得多,畢竟杭州對浙西山區的吸引度還是非常之高的。

南京,為何未能成長為一線城市?

南京向西向北沃野千里

再次,國家政策因素:國家政策的指向往往造就時代的風雲城市。以廣東地區為例,在國家政策的嚴重傾斜下,深圳破土而出,憑空成長出的一線城市。試想把給深圳的政策給寧杭蘇任意城市,那肯定都是一線城市了。南京在國家城市規劃的頂層設計中尚未嘗到大甜頭。當然國家政策的給出有戰略考量,可以理解。畢竟江浙地區自古富庶,無需再多政策傾斜。同時考慮到南方需要樹立對標香港的典型,激活南方經濟,帶動西南中南地區發展,上述政策可以無可厚非。

南京,為何未能成長為一線城市?

南國深圳是政策催生出來的一線城市

第四,地方政策因素:眾所周知,江蘇省內南京首位度不夠問題被中央點名批評。在此之前南京無法享受到很多的政策傾斜。蘇州無錫本身對產業、資本、商業的吸引力就不遜色於南京;同時省府也要兼顧蘇北老區的跨越式發展,傾斜項目、資金也是情理之中。在這點上,南京或許遠遠不如成都武漢鄭州西安門來的輕快。無法形成對產業、資本的聚集就很難想象會有人口的聚集,再有一線城市的形成。

南京,為何未能成長為一線城市?

蘇北地區需要省內乃至國家政策的支持

第五,文化宣傳因素:南京乃至江蘇相對於浙閩粵而言更像是個勤勉的工人,即使她比起北方或一些欠發達地區而言來的商業化精明許多。江蘇自然包括南京在內不善文宣,雖然產出了全國最多的院士文人。西安把一個大唐不夜城玩出了花、成都的寬窄巷子成了網紅打卡的必經地、杭州的西湖吸引了慕名而來的遊客,等等。而南京像極了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卻沒學會如何表達。今後需要在這方面下大功夫,當今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年代了。

南京,為何未能成長為一線城市?

大唐不夜城是努力宣傳的範本

文末:一線城市是一個概念,本質依舊代表的是發展而非發達。江浙地區自古富庶,受制於多種原因,南京也至今未能成為一線城市。或許,在可預見時間內,南京還是很難達到我們期望的高度。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生活在一座城市,不是關注她的大小,而是關心她的愛與融合。

相信,每座城市茁壯成長,祖國更加富強!

南京,為何未能成長為一線城市?

絢爛的南京夜景

文中所述,您又有何想說的呢?歡迎關注、留言、交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