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南北“兄弟”攜手打造“全球第一船”

11月26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船舶集團)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船舶集團由原中船重工被稱為“北船”,中船工業被稱為“南船”聯合重組而成。南船、北船原為“兄弟”,都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1982年5月組建)基礎上成立的,1999年7月1日才“分家”。此次重組對雙方未來都有利,將整合龐大的造船產業鏈、共同開拓海外市場,打造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船”。


南北“兄弟”攜手打造“全球第一船”



南北“兄弟”攜手打造“全球第一船”

“南北船”的合併是2019年國企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事件,有助於推進我國裝備製造、船舶、化工等領域企業的戰略性重組,推動電力、有色金屬、鋼鐵、海工裝備、環保、免稅品等領域專業化整合。本次“南北船”合併也將為其他行業提供有益借鑑。


目前,新組建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包括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資產總額7900億元,員工31萬人,擁有國內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由雷凡培任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楊金成任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中國船舶集團未來的定位主要包括三方面:海軍武器裝備科研、設計、生產、試驗、保障的主體力量;國內船舶工業發展的國家隊、主力軍;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創新的引領者、參與者。


南北“兄弟”攜手打造“全球第一船”



內部資產整合為重組鋪路

在中國船舶業,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分別有著“南船、北船”之稱。早在今年7月,南北船合併正式啟幕。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通過旗下上市公司對外宣佈,兩者正在籌劃戰略性重組。此前,關於兩家公司合併的傳聞已多次傳出,期間,中船集團與中船重工也完成了多次領導互調。


據報道,中船重工是我國唯一能夠自主設計與建造國產航母的企業集團,中船工業則聚集了一批實力雄厚的造修船企業和船舶配套企業,包括江南造船集團等。


此後,中船重工、中船工業旗下8家上市公司集體發佈公告稱,雙方正籌劃戰略性重組。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11月8日,重組後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擁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47家,資產總額7900億元,員工31萬人,它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


筆者相信,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未來將承擔以航母、核潛艇為代表的我國海軍全部主戰裝備科研生產任務,同時還將在大型郵輪、超大型集裝箱船等世界級海洋裝備領域不斷髮展。


此前,在央企重組的浪潮下,市場對南北船的合併一直傳聞不斷。


南北“兄弟”攜手打造“全球第一船”


2016年9月,時任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談起南北船是否會合並時表示,“任何情況都可能發生。”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肖亞慶表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裝備製造、造船領域的戰略性重組。


4月16日,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在國新辦發佈會表示,關於南北船的合併,由於涉及上市公司,因此“按照有關規則,能公佈的時候,企業一定會按照有關規則和要求公佈”。今年3月,“南船”黨組書記、董事長雷凡培在集團總部會見了來訪的“北船”黨組書記、董事長鬍問鳴一行,並就進一步擴大合作範圍、促進優勢互補,攜手推動我國船舶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交流並達成廣泛共識,此舉又助推了這波整合預期。


在資本運作上,今年以來,南北船內部資產整合動作頻頻。今年1月,中國動力推進發行普通股和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或支付現金購買廣瀚動力等8家標的公司少數股權,推進中船重工集團內動力資產整合並優化資產結構;3月,中船科技發佈公告擬收購海鷹集團100%股權,注入中船集團水聲設備及海洋電子資產,變身中船集團海洋科技資產上市平臺。


4月,中船防務發佈公告稱,中國船舶擬以其持有的滬東重機100%股權作為置出資產,與中船集團持有的江南造船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這被視為“南船”內部的資產全面整合,意味著“南船”的資產整合思路轉向按功能和專業分類。



專業化重組減少同質化競爭

業內分析,此番南北船重組將有助於減少同質化競爭、進一步去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國際競爭力,加快推動中國造船業高質量發展。央企專業化重組是今年國企改革重點之一,南北船的成功合併將會起到重要的示範作用,未來有望擴散到其他行業的國企改革領域,行業包括電信、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等。同時還將通過研發資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南北船均已成為行業“巨無霸”,資產規模超過千億元,成為行業龍頭。


國務院國資委負責人表示,當前南北船合併的主要目的,是落實國家戰略,推進專業化重組,促進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


周麗莎表示,南北船重組之後,一是實現了行業性重組;二是推進了專業化整合;三是聚焦產業競爭力提升。通過重組整合,深化兩家企業內部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快業務、管理、技術、人才、市場資源等方面的全面整合,放大重組效能。


中金公司發佈的一份研報表示,南北船面臨著多重同業競爭。


兩船相較,中船集團在制度建設和市場能力上更加成熟,而中船重工的研發和配套能力更強,因此合併對雙方未來的發展都有利。如果兩船合併成功,不僅對船舶行業去產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具有重大意義,也將起到央企專業化戰略性重組的示範作用。



國金證券發佈的研報認為,南北船戰略性重組是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的重要步伐,2019年南北船戰略性重組實現破局的概率較大,不僅有利於整個船舶板塊,更可能帶來外溢效應。


推進央企專業化重組,依然是今年國企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央企重組主要是圍繞經濟佈局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來定點、定位的重組,並通過戰略性重組和專業性重組兩大路徑來推進。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規劃,2019年將深入推進整合融合,不斷優化國有資本佈局結構。積極穩妥推進裝備製造、船舶、化工等領域企業戰略性重組。組建國家石油天然氣官網公司,實現灌輸和銷售分開。持續推動電力、有色金屬、鋼鐵、海工裝備、環保、免稅品等領域專業化整合。


同時,與船舶行業密切相關的海工裝備領域,近期也在緊密推動資源整合。中國誠通官方消息顯示,國海海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已於4月24日正式揭牌。筆者瞭解到,中國誠通、中國海油各持有國海海工25%股份,其餘五家股東持股比例均為10%。成立國海海工是為發揮整體優勢和專業優勢,推動各方優質資源互補,提升我國在海工裝備市場的話語權,確保海工資產的質量和價值,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佈局優化。


業內人士表示,本輪央企合併重組採取了以下三類方式:一是橫向式的同業間合併,這既包括央企間的“強強聯合”型的合併重組,也包括“強並弱”型合併重組;二是縱向式的沿產業鏈上下游合併,或利用資本運營公司進行跨行業合併;三是共建共享的新組建方式。中央企業通過重組實現了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優化了國有資本的佈局與資源配置。


根據這樣的重組思路,重組將繼續聚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動煤炭、電力、造船、化工、裝備製造等行業加大去產能力度,提升行業集中度,實現產業有序發展。此外,還要通過研發資源的整合,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引領作用。



加速中國造船智能化升級

業內人士稱,新組建的中國船舶集團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能夠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範、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船舶海工裝備。中船集團的成立還有利於我國船舶工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以及在智能船舶等關鍵領域的發展。


智能船舶,與智能汽車類似,主要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通信、傳感器等技術手段,來自動感知、獲取船舶及海洋環境、港口物流等相關信息數據。同時,通過分析、利用這些數據,來推動船舶管理、運行、維護、運輸等環節的智能化升級。


據中國船級社《智能船舶規範》,智能船舶的智能模塊分為智能航行、智能船體、智能機艙、智能能效管理、智能貨物管理和智能集成平臺六個部分,而信息感知技術、通信導航技術、能效控制技術、航線規劃技術、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遇險預警救助技術、自主航行技術七大技術在六大模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船舶智能化與船舶製造智能化發展已然成為船舶製造與航運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據瞭解,我國造船效率只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動生產率的差距更大,要改變這一局面,智能製造是一條重要途徑。


對於相關造船企業而言,通過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應用和改造,相應的工序生產效率能夠顯著提升,產品建造週期能夠明顯縮短;對於海運企業而言,智能船舶的投入能夠有效節省人力成本投入,提高船運效率與效益,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南北“兄弟”攜手打造“全球第一船”


目前,世界各國對於智能船舶發展都十分重視,特別是一些行業主要玩家與傳統造船大國。在智能船舶領域佈局已久的羅羅公司不僅大力發展中小型無人駕駛船舶,同時也積極推動大型智能船舶的研發。此前,羅羅公司與瑞典渡船等多家企業達成合作,一道研發船舶智能感知系統等關鍵技術,以此獲取市場先機。


另外,作為造船大國的韓國對智能船舶的研究和實踐也頗早。韓國現代重工與英特爾、SK航運、微軟等企業合作,共同開發智能船舶,以此提高船員安全係數,滿足船舶市場的新需求,以及韓國在全球造船領域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實力。


當然,我國在智能船舶領域同樣取得了積極進展。早在2015年,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其主辦的智能船舶發展論壇上,就發佈了一款以海豚命名的會思考的智能船舶。


2018年11月,由該集團所屬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量身訂造的全球首艘40萬噸智能超大型礦砂船“明遠”號在上海正式命名交付,該船可以實現自動駕駛、自動避障,並根據海洋氣象情況等客觀影響因素來自主選擇最佳行駛航線。據悉,明遠號是國家智能船舶1.0研發專項的首艘示範船。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是此次“南北船”合併重組中的主角之一。


此外,2018年年底,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和國防科工局聯合印發了《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1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經過三年努力,形成我國智能船舶發展頂層規劃,初步建立智能船舶規範標準體系,突破航行態勢智能感知、自動靠離泊等核心技術,完成相關重點智能設備系統研製等,保持我國智能船舶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


可以看出,我國在智能船舶研發、製造,及相關政策支持方面都已經做好了準備。而“南北船”合併重組後的全球船業新巨頭——中船集團,將成為我國推動智能船舶全面走向商業化落地的最好實施力量,我國智能船舶發展有望迎來新的爆發機遇。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