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40歲當“新兵”,兩次申請暫緩退休,他無悔!

原標題:“投身國防科研,我今生無悔”

——記空降兵部隊專業技術一級教授張道熾

40岁当“新兵”,两次申请暂缓退休,他无悔!

張道熾在操作實驗設備。李莎 攝

前不久,空降兵部隊10名“空降精武標兵”表彰大會上,一位胸戴紅花、年過七旬的教授,成為官兵關注的焦點。

熟知內情的人知道,眼前這位老教授不一般——他40歲當“新兵”,兩次主動申請延遲退休,畢生之志只有一個:強軍報國。他先後參加完成我國東方紅一號衛星、神舟系列飛船、多型火箭和導彈等國防重點工程任務……

“惜時光,立宏圖。”大學時代,張道熾就立下了刻苦學習、以身報國的宏願。以全優成績畢業的他,將國家發展急需的微波材料和器件研發領域,確立為自己的科研攻關方向。

此後數年,張道熾參加了多項國防重點工程任務,業務精湛的他很快聲名鵲起,發展前途看好。40歲那一年,張道熾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參軍入伍!

“既然從事國防科研,就應該到部隊去!”看似衝動的決定背後,是張道熾的深思熟慮。

“40歲的張道熾要去部隊了!”消息傳開,張道熾所在單位一下子就炸開了鍋。老領導聞訊後,極力挽留:“你現在發展順風順水,前途一片光明,何必到艱苦邊遠的部隊從零開始?你一定要慎重考慮。”可張道熾卻說:“投身國防科研,我今生無悔!”

張道熾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入伍後,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簡陋的科研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教學和科研上。

那年,某國防重點建設工程啟動,張道熾和妻子黃小萍組成了二人攻關團隊,在微波實驗室裡開始了科研之路上的又一次艱難跋涉。

一天深夜,正當張道熾夫婦埋頭演算新產品性能時,隔壁實驗室裡突然傳來爆炸聲。衝進實驗室一看,只見爐膛炸開,產品和電器設備全部燒壞。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零起點。

眼看距離項目最後完成的期限越來越近,張道熾和愛人重整旗鼓,又一頭扎進了實驗室,一次次試驗,一次次改進。為了確定最佳的燒結溫度,分析燒結氣溫對性能的影響,他們節假日也不休息。

經過500個日夜的艱苦奮戰,他們終於研製出某型微波材料。這種新型微波材料,先後被應用到西昌、酒泉、太原等衛星發射中心的安全控制系統中,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2002年,年近60歲的張道熾快到退休的年齡。是功成名就頤養天年,還是繼續奮鬥再攀高峰?張道熾選擇了後者,向單位黨委遞交了延遲退休的申請書並得到批准。

老牛自知桑榆晚,不用揚鞭自奮蹄。

那年,某高山雷達站新型雷達發生故障。接到求助電話後,62歲的張道熾二話不說,帶上一名工程師連夜向雷達站進發。乘飛機、轉火車、換大巴,由於一路輾轉奔波,再加上高原反應,當他們風塵僕僕地趕到雷達站時,張道熾卻得了重感冒。為確保正常戰備值班,張道熾顧不上休息治療,帶領助手和部隊技師上陣地、爬天線,查原因、排故障,手把手幫帶部隊技術骨幹。

2007年底,65歲的張道熾再次申請暫緩退休。鑑於他的身體健康條件和在科研領域的突出貢獻,部隊逐級報請上級批准,在延長他退休年限的基礎上,又為他辦理了暫緩退休手續。

一再申請延遲退休,是因為張道熾始終放不下“重如山的事業”。當時,聽說他即將退休,深圳一家企業請求他加盟,被張道熾婉言謝絕了。他說:“黨把我從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培養成為軍隊科技工作者。只有在部隊勤勤懇懇做出點成績,才能不辜負組織的培養與關心。”

延遲退休以來,張道熾和團隊先後榮獲36項國家、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團隊中6人被評為空軍級專家、空軍高層次人才,7名同志成長為教授、副教授。

如今,達到最高服役年限的張道熾,不得不脫下心愛的軍裝。但他每天仍一如既往地騎自行車上下班,言傳身教帶團隊。他說:“我要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把餘熱獻給部隊,獻給國防。”(周升義 唐家軍 蔣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