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蘇聯慘勝芬蘭,為什麼是朱可夫擔任總參謀長?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39年9月,發生在蘇聯與日本之間,一場未宣而戰的諾門罕戰役落下帷幕。朱可夫在經歷了近20年的和平年代,幸運地走向戰場,讓日本人見識了大縱深進攻理論帶來的震撼,並看清了蘇軍的實力,遠勝於日俄戰爭期間的沙俄軍隊。

為此,日本人將“北進”戰略改為“南下”,甚至不顧德國人的感受,與蘇聯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再也不敢造次。而這場戰役的功臣——朱可夫,也得到了蘇聯領導人的信任,自此仕途坦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戰爭選擇了朱可夫。

作為一名軍人,朱可夫是一個有心人。

出身於窮困家庭的朱可夫,從小就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精於求精、好上加好,這既是他做事的原則,也是他賴以生存的謀生之道。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這是他成功的關鍵。

如果沒有戰爭,朱可夫很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皮毛匠。憑藉著好學和不屈的性格,在學徒期間,他起早貪黑的工作,也不忘自我提高,常利用空閒時間去學習。不僅很快成為學徒的頭,還學習了中學的全部課程,並通過了考試。

隨著一戰爆發,他成為沙俄軍隊的一名騎兵,儘管軍士對他百般刁難,但絲毫不影響他刻苦訓練的熱情,並很快嶄露頭角,到教導隊深造。在戰爭中,他衝鋒陷陣,兩次負傷,兩次獲得勳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從普通士兵成為一名軍士。

但他不是沒有思想的人,選擇布爾什維克是朱可夫人生最大的節點,他離開了沙俄軍隊加入紅軍,並迅速成長為一名紅軍幹部。對知識的渴望,讓他十分珍惜去軍校學習的機會,在伏龍芝軍事學院,他開始接觸先進的軍事理論。

善於思考的朱可夫,不僅熱衷於新生事物,而且能很快地總結出自己的想法,從而對坦克和大縱深戰役理論情有獨鍾。更難得的是,他利用一切可用的機會,去論證和演練這些理論,並創造性地總結出新的戰術原則,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和讚許。

這種追究完美的個性,讓他在同一級別的軍官中,很快脫穎而出。當然,朱可夫安於現狀,聽憑命運安排的性格,使他不得罪人,是大家公認的、沒有“野心”的人,從而也避開了殘酷的權力鬥爭,再加上有布瓊尼的庇護,去諾門罕指揮戰鬥,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朱可夫在諾門罕戰役中,獲得的成功經驗和巨大勝利是極其珍貴的。引起了蘇聯領導人的關注,在他看來,日趨緊張的國際形勢,蘇軍需要朱可夫這樣有智慧、百折不撓的猛將。更何況,憑他和布瓊尼的關係,朱可夫更加值得信任。

一場以大縱深戰役理論為指導的軍事變革,在蘇軍中展開。

1939年11月,就在朱可夫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不久,一場戰爭,讓蘇聯領導人下定決心啟用朱可夫,並進行軍事改革。這就是蘇聯與芬蘭的“冬季戰爭”,強大的蘇軍居然被弱小的芬蘭民兵,打得毫無“大國風範”。

儘管取得了勝利,但傷亡20萬人的慘重代價,讓蘇軍淪為西方國家取笑的把柄,也堅定了德國入侵蘇聯的信心。他們認為,蘇聯國內的權力鬥爭已將軍隊搞得“昏天黑地”,大批優秀的指揮員“消失”了,嚴重影響了蘇軍的戰鬥力。

痛定思痛,蘇聯人開始認真總結,併為了應對未來戰爭的需要,決定停止內部鬥爭,進行軍事改革。一方面提高軍人待遇和地位,開辦大量的軍官培訓班,另一方面,大膽啟用一批擁有先進軍事理念,以及領導才能的軍官,將他們放在重要的崗位上。

1940年5月,朱可夫被晉升為大將,任命為基輔軍區司令員。要知道,基輔軍區在當時蘇聯是最大的軍區,地位最高。再加上該軍區駐守的是烏克蘭地區,正是德軍入侵蘇聯的主要方向。可見,朱可夫在蘇聯領導人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高的。

換句話說,就是以朱可夫的大縱深戰役理論成果,拿基輔軍區做試點、搞改革。朱可夫深感肩負重任,上任後首先著手整合軍區指揮層的優勢。在這裡,他遇到了15年未見的老同學——巴格拉米揚上校,由他出任軍區作戰部部長。

接著就是組織司令部和所屬部隊不斷地進行野外訓練。儘管部隊訓練熱情有所提高,但“權力鬥爭”的“後遺症”十分突出,新提拔上來的高級指揮員戰役戰術基礎很差。為此,朱可夫將諾門罕戰役的經驗總結成冊,供他們學習。

然而,“積重難返”。當前蘇軍最尖銳而繁重的任務,不是擴大軍隊規模,而是指揮員們要學會未來戰爭中需要的東西,這不是朱可夫一人能調理好的,他一邊送大量的指揮員去深造,一邊在軍區內組織培訓班,但效果進展緩慢。

讓他感到意外的是,一項更重要的職務悄然而至。

1940年底,隨著歐洲各國納入德國版圖,在蘇聯邊境上,德軍開始頻繁調動,飛機經常越境偵察,種種跡象表明,德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蘇聯。蘇軍總參謀部也開始著手應對戰爭的準備,計劃一次戰略級別的戰役演習,“假想敵”就是德國。

朱可夫被邀請參加高級指揮員會議,並做題為《現代進攻戰役的特點》的報告,他深知這個報告的意義,它將對軍隊的改革有很大的影響。但題目太大、超前,朱可夫壓力很大,好在有巴格拉米揚的幫助,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完成。

讓他意外的是,這個會議級別升格了。改由蘇聯最高統帥部組織,到會的人員除了各總部領導,各大軍區和集團軍司令、參謀長,各軍校校長,還有蘇共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說白了,蘇聯下一步的國家戰略方向,就是如何應對戰爭。

會議上,反響最大的要數朱可夫的報告,與會人員對他的大縱深機動進攻和防禦理論,表示了認可和接受,並對他建立大量機械化部隊的建議沒有異議。當然,朱可夫結合遠東戰役的實戰經驗,也讓他的報告更具有說服力。

這次會議在蘇軍軍事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是蘇軍全面走向機械化的“里程碑”。會議結束後,又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演習中蘇軍各兵種協同作戰的經驗和暴露出的問題,朱可夫都一一記下,準備回去後,在軍區進行推廣或改進。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演習結束後的第二天,蘇聯領導人召見了朱可夫,決定由他擔任紅軍總參謀長。這個任命,朱可夫沒有推辭,在他看來,國家正是用人之際,作為軍人必須挺身而出,同時,用其熟知的戰略戰術贏得戰爭是他的責任。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人們“眼紅”朱可夫“一步登天”的時候,有誰知道他每天只睡3、4小時,鑽研戰略戰術;又有誰知道在前線,他與官兵們一起出生入死。所以,一個人不可能隨便成功,當“有準備”遇到了機會,成功也就成了"必然"。

如果沒有諾門罕戰役的勝利,朱可夫還會擔任紅軍總參謀長嗎?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朱可夫傳》、《回憶與思考》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願中俄世代友好下去……!

但願不要再有娜塔莎那樣的悲劇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