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鄭劍:制度是民生保障的“保障”

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鄭劍:制度是民生保障的“保障”

△人民日報社辦公廳主任鄭劍

十九屆四中全會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第一次系統描繪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譜。全會通過的《決定》全面回答了“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既闡明必須牢牢堅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則,又部署必須抓好的重大任務和舉措,是我們黨關於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集大成。這實際上是在繼續深入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問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課題。《決定》站位高遠、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創新亮點很多,是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十九屆四中全會及其《決定》必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特別是實現長治久安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及其《決定》精神是當前的一項政治任務,也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必要要求。

《決定》的第八部分和第九部分是講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問題的,同樣亮點很多、富有新意。

第一,在整體佈局方面,把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分開。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逐步形成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與此相關聯,我們黨的重要文件在結構上基本按照這個佈局來展開。

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屬於社會建設的範疇,過去大都放在一起講。這次《決定》在結構上有變化,把社會建設分為兩部分即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來講,從而論述更充分、部署更全面。這兩部分共有9條,分別為4條和5條,條數是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部分之和。這不僅是形式上的變化,更有著深刻的道理。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看,經濟建設是中心,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是保證:經濟建設是做蛋糕,社會建設是分蛋糕,五者既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又各有所指、互有區別。從社會建設自身看,民生就是人們的生存生活、生老病死,民生保障更是分蛋糕;社會治理是為分蛋糕提供良好社會環境,與民生保障有著不同的特點和要求。《決定》把二者分開來講,深化了我們對二者的認識,從而有利於在實踐中更好地推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不斷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保障直接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社會治理直接提升人民安全感,又促進人民獲得感、幸福感。

第二,在民生保障方面,表述很有特點,內涵富有新意。

《決定》第八部分“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4條內容分別為“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表述很有特點,就是對民生保障以及就業、教育、社保、健康制度機制都有一個定語:民生保障制度是統籌城鄉的,就業促進機制是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教育體系是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社會保障體系是覆蓋全民的,健康制度保障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其中包含一些新提法新舉措,有著豐富的政策含量,比如提出“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建立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託底幫扶”“堅決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加快發展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堅持和完善促進男女平等、婦女全面發展的制度機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優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質量”“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等等。所有這些,都強調統籌城鄉、覆蓋全民,都是為了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三,在社會治理方面,內容明顯增多,分量有所加重。

《決定》第九部分“堅持和完善關鍵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共有5條,內容明顯增多,增多就增多在把“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有效機制”“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機制”“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展開來講。其中也有不少新提法新舉措,比如提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主要方面”“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提高社會治安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基層社會治理過去往往是一兩句話,而“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這一條內容非常充實,明確提出“完善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等等。這些內容與要求,與今天的論壇主題密切相關,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落實,也大有可為、前景廣闊。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需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為此,提幾點建議。

第一,發揮制度優勢,提高治理效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這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基本依據。但這些優勢還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這是我們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原因。馬克思說,光是思想力求成為現實是不夠的,現實本身應當力求趨向思想。我們要著眼於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來制定發展規劃、提出工作舉措、推進實踐創新,努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又致力於通過實踐創新、工作推進、事業發展特別是人民生活改善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不是庸俗的抽象思辨,而是現實的重大選擇,關係黨和國家性質及發展方向。這樣,我們才能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第二,補齊制度短板,提高治理效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總稱,它包括多方面制度,包括宏觀、中觀、微觀不同層面;需要展開、做實、具體化,同時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發展。實際生活中,我們許多方面的制度還不健全、不完善,有短板、有弱項,需要健全完善起來、補齊加強起來。木桶理論告訴我們,無論治國理政還是管人管事,如果制度有短板,效果就會打折扣。

第三,強化制度執行,提高治理效率。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有制度而不能執行、不便執行、不去執行,就會失去意義。現在我們不少制度的執行力不夠,往往是寫在紙上、掛在牆上、停在嘴上,雖然也能起點作用,但作用不大、效率不高。尤其是我國有著長時間的封建傳統,一些人不習慣按制度行事、受制度約束,有的領導者不善於運用制度管人管事、推動工作,結果造成制度無力、法治不彰。事實充分證明,無論對於國家、社會還是單位,依法辦事、按章辦事效率都是最高的。強化制度執行,是時代和實踐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治理效率、推動治理現代化的需要,歸根結底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在這方面,我們要下大力氣。

制度是正確方針政策和成功經驗做法的昇華和固化。制度有剛性,也有溫度;是規範,也是依據。以制度推進工作,有制度保駕護航,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才能走得更實更穩,取得更大成效,更好造福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