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保重!深圳醫護戰疫:危重患者切管黨員請纓,有人連續六天沒回家

保重!深圳醫護戰疫:危重患者切管黨員請纓,有人連續六天沒回家

南都訊 記者李榕 攝影記者劉有志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成了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有的醫護人員已經連續6天吃住都在醫院;有的醫護人員正在陪孩子在國外旅遊時,臨時買機票提前回國;有的醫護人員夫妻同在醫院工作,卻咫尺天涯,穿著防護服偶遇後千言萬語不知說什麼……南都記者今日上午採訪了四位黨員醫護人員,瞭解疫情背後的故事。

兩名危重患者要切管,兩位黨員首先站出來承擔重任

鍾南山院士每天一個電話溝通和了解情況

劉磊,男,58歲,黨齡25年,現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獲“2018年度深圳市衛生健康十大傑出貢獻者”榮譽稱號。全面統籌指揮全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打好抗擊疫情攻堅戰。

保重!深圳医护战疫:危重患者切管党员请缨,有人连续六天没回家
保重!深圳医护战疫:危重患者切管党员请缨,有人连续六天没回家

1月30日,在接受媒體採訪之前,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代表醫院與深圳市衛光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劉磊介紹,深圳市衛光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將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危重病人提供白蛋白等藥品支持。

“當得知深圳確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之後,省裡率先啟動了防禦機制和聯防聯控機制,我們動員全院員工全力以赴的來抗擊疫情,全院醫務人員、全院中層幹部取消休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劉磊介紹,在危機的時刻,黨員總是衝鋒在前。1月29日,有兩個危重病人需要做氣管切開。在切開危重病人氣管的時候,是病毒載量最大和瞬間迸發的時候,也是傳染性最強的時候,兩位黨員首先站出來承擔這一重任。

“我們的副院長何清原本要帶90多歲的父親去旅遊,當他了解到疫情的嚴重性,毅然決然地做好了父親的工作,主動選擇留了下來,這麼高齡的老人去旅遊,肯定要計劃許久,這次取消旅行,對於90多歲的父親而言,也許是永遠的遺憾,但是在社會責任面前,他依然做出了舍小家為大家的決定。”說起同事在疫情面前做出的選擇,劉磊眼含熱淚。

“在這次抗擊疫情戰中,不是三院一個醫院在戰鬥,全市的醫療隊伍都在支援我們。“劉磊介紹,在市委市政府、市衛健委統一安排下,全市的醫療技術力量向都在向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調配,來自人民醫院、北大醫院等多家醫院的13位權威專家已參與相關救治工作。

南都記者瞭解到,目前鍾南山院士每天一個電話溝通和了解情況。從昨天開始,每天國內專家都會對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重點患者進行遠程會診,遠程指導,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提供各類技術援助。

南都記者向劉磊瞭解三院的物資儲備時,劉磊介紹:“物資的情況大家不用緊張,市委市政府已經給予我們最強有力的支持,無論在人力儲備、設備儲備、技術儲備上,還是在防護物資儲備、藥品儲備方面都不會有問題,請大家放心!”

南都記者瞭解到,目前,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發出防控物資社會捐贈的呼籲,以便應對接下來更嚴峻的挑戰。

感染二科主任袁靜:

答應女兒的旅遊計劃推遲了兩年,這次還是爽約了

拋下丈夫和女兒,獨自改簽了機票回國值守一線

人物:袁靜,女,49歲,黨齡20年,現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二科主任。2003年參與抗擊“非典”第一線救治工作,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臨床應急醫療隊伍第一衝鋒隊核心成員,負責統籌確診、疑似及排查病例的臨床收治和診療工作。

保重!深圳医护战疫:危重患者切管党员请缨,有人连续六天没回家

袁靜,黨齡20年,2003年參與抗擊SARS第一線救治工作,是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骨幹專家。

2020年1月14日至20日,原本是袁靜一家三口在日本旅行的日子。自從女兒高考結束後,袁靜就答應女兒要來一次全家旅行。無奈工作繁忙,這場旅行推遲了兩年,直到今年1月份,一家三口終於得以成行。

但這場旅行並不輕鬆,袁靜身在國外,心繫醫院。在日本兩天,一直在關注國內疫情情況。1月16日,袁靜感覺旅行沒辦法繼續下去,國內疫情戰場上需要她。她只好拋下丈夫和女兒,一人獨自改簽了機票回國。

“我女兒習慣了,包括SARS、禽流感,這些年我都沒有過過春節。”袁靜說,不過這次,女兒還是有點不能理解,為什麼不能推遲幾天回去。但她現在理解了,叫媽媽加油。

離開丈夫女兒獨自回國,袁靜內心有點酸酸的,但心裡更多的是著急,回深圳的飛機上,她一直擔心著國內的疫情,不知道疫情怎麼樣了。

回到深圳,袁靜立馬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袁靜的父母從四川老家來深圳過年,住在袁靜妹妹家,但袁靜一直沒有時間去看望他們。大年除夕那天,她給父親打電話,結果父親立馬搶著說,“你去忙吧,忠孝不能兩全,我們理解。”聽完父親的話,袁靜忍不住淚流。

但袁靜不是孤身奮戰,讓袁靜感動的是,疫情面前,其他科的同事也沒有逃避,投入到抗擊疫情的一線工作中,其他醫院也在支持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經歷過SARS後,我們整個的醫療防控系統,疾控系統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表現在我們的臨床上、應對上,重症病人的搶救上,(以及)臨床科研上都有挺大的進步,對比SARS,我們現在是臨床、科研兩條腿走。”袁靜說,從1987年考入醫學院,和醫學打交道已經30多年,作為感染科醫生一直都和各種疫情打交道,但這次面對的疫情更大,不過她說,和SARS時相比,“那個時候覺得悲壯,現在更有信心!”

護理部副主任溫敏:

抗擊疫情連續六天沒回家

除夕那晚知道過年要值班,她抱了抱14歲的女兒

人物:溫敏,女,43歲,黨齡11年,現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協助護理部主任,負責緊急調配臨床護士人力,做好臨床護理應急管理和人力保障工作;深入重症監護病房,指導危重症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

保重!深圳医护战疫:危重患者切管党员请缨,有人连续六天没回家保重!深圳医护战疫:危重患者切管党员请缨,有人连续六天没回家
保重!深圳医护战疫:危重患者切管党员请缨,有人连续六天没回家

大年三十還沒到來時,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就已經進入抗擊疫情的戰備狀態,每天加班到很晚。大年三十那天早上,出門去醫院上班時,溫敏的丈夫問她:

“你幾點回來?”溫敏說,“我說不清楚幾點回來,有可能不回來。”

這時候,溫敏的丈夫說了一句讓她非常感動的話,“無論你多晚回來,我們都等你。”聽到這句話,溫敏強忍住眼淚出門。

“我覺得我應該奔赴我的工作崗位。”來到醫院後,溫敏正常工作了一天,晚上九點開車回家。“一路上我就在想,什麼叫做回家,這才體會到一種回家的感覺。”

回到家9點多,溫敏的婆婆看她回來,才開始做飯。原來一家人真的在等著她回來,直到溫敏到家,全家才開始進入年三十。原本年夜飯都是非常豐盛的,但今年溫敏家的年夜飯卻很簡單。一條魚,一盤青菜,一個湯,但一家四口舉杯共祝時,溫敏的丈夫對她說,“希望你2020年工作順順利利。“在那一刻,溫敏覺得,家庭給予了她很強大的支持。

吃完年夜飯,溫敏和女兒坐在沙發上,對女兒說了句,“寶寶,讓媽媽抱抱你。”溫敏說,女兒14歲,正是青春期,有些叛逆的時候,看到媽媽要抱自己還有些奇怪。但溫敏想到接下來可能就回不了家,要一直在醫院了,所以很想抱抱女兒。

除夕之後,溫敏至今已經六天沒回家,吃住都在醫院。作為護理部副主任,溫敏參加工作已經20年,黨齡11年,作為護理部管理人員,為了應對這次疫情,護理部調整了工作安排。“防護服穿久了皮起皺,所以我們設置四小時工作制,護士工作四小時後,強制休息四個小時,再接後面的班。”溫敏說,往年大年29,護理部都會給全體護理人員發個新春祝福短信,但今年沒有發新春祝福,發了一個抗擊疫情的倡議書,希望黨員同志能帶頭,招募100名衝鋒隊員。倡議書發出後,不到一個小時就報滿了100名護理人員,這讓溫敏很感動。

氣管鏡室主任葉濤生:

離病毒最近的人,抗擊疫情隨叫隨到

人物:葉濤生,男,42歲,黨齡17年,現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氣管鏡室主任。堅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呼吸功能救治最前線,負責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如氣管插管、呼吸機治療等,存在直接接觸“最大病毒量”的風險。以及參與疑難病情的診斷工作。

保重!深圳医护战疫:危重患者切管党员请缨,有人连续六天没回家

在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氣管鏡室的醫生被稱作離病毒最近的人。葉濤生是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氣管鏡室主任,黨齡17年,負責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如氣管插管、呼吸機治療等,存在直接接觸“最大病毒量”的風險,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需要隨叫隨到。

葉濤生介紹,深圳市第一例第二例疫情確診患者,是一對夫妻,通過咽試紙沒有獲得陽性結果,通過氣管鏡到下呼吸道取得樣本之後再確診。還有一些重症病人,插管後氣道感染嚴重,有時候氣道有肉芽阻塞氣管,需要在氣管鏡下清理乾淨,保持患者呼吸通暢。

“並不是特別的擔心,每次需要操作,都是大家一起討論,確實一定要做,雖然是單人操作,病人嗆咳時,同事會幫我擋掉一些氣體,病人轉身時,會幫我移開器械。”葉濤生說,2003年曾參加過抗擊SARS,和當年相比,葉濤生覺得此次在疫情的反應,院內流程指引上,比以前更加科學。

胃腸外科護士袁曉珊:

穿著防護服偶遇丈夫,丈夫叫她別擔心孩子

人物:袁曉珊,女,34歲,黨齡14年,現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三科(原胃腸外科)護士。負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隔離病區的臨床護理工作,每天穿著厚重而密閉的防護裝備,為隔離患者進行治療護理。

保重!深圳医护战疫:危重患者切管党员请缨,有人连续六天没回家保重!深圳医护战疫:危重患者切管党员请缨,有人连续六天没回家

袁曉珊黨齡14年,原本是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胃腸外科護士,疫情發生以來,袁曉珊主動報名支援感染科,每天穿著厚重而密閉的防護裝備,為隔離患者進行治療護理。從大年三十到現在,沒有回過家。

夫妻倆都是醫院職工,袁曉珊的丈夫黃茗勇是醫院放射科的技師。夫妻倆雖然同在一家醫院,卻只能用電話聯繫。兩個孩子託付到父母家,夫妻倆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

這六天來,只有大年初三那天,在送患者去檢查時,袁曉珊才看到一眼丈夫黃茗勇。

袁曉珊說,當時遠遠看著丈夫,哽咽地說不出話,只怕一開口眼淚就要掉下來,只好笑著說:“給我拍張照吧。”拍完照後,黃茗勇對著妻子袁曉珊大喊:“家裡孩子都好,不用擔心,自己注意安全。”袁曉珊聽到這句話,揹著他揮揮手,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夫妻倆結婚近十年,兩個孩子大的六歲多,小的兩歲多,作為醫院雙職工家庭,疫情來臨時,只能把孩子託付給老人。丈夫黃茗勇理解妻子的擔心,所以在妻子要離開那刻,脫口而出的是孩子都好,讓她別擔心。

“其實自己也會害怕,感覺自己穿上隔離服後,好像有些害怕就忘記了,都投入到工作裡面去,完全就覺得我要把工作完成,讓病人不要在我手上出事,我要把他們護理好,也不會想到會不會傳染這種想法。”袁曉珊說,護理病人時,病人被隔離後也會有情緒,作為醫護人員會跟他們解釋,自己也和他們一樣,跟外界跟家人不能見面,希望隔離病人能夠理解醫院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