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濱州市“牛鼻子”工程渤海先研院項目極速“夯基”

“這建設速度、工程質量全國少見!起跑就是衝刺!濱州的大力度支持、全方位服務,支撐了我們項目的高速、高質量推進,‘人人都是施工方’的說法讓我們感覺很溫暖。”在濱州市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項目工地,主承建方代表、中交三公局總承包分公司副總經理曹峰激動地說。

滨州市“牛鼻子”工程渤海先研院项目极速“夯基”

中交三公局可不是普通小企業,它是港珠澳大橋、南海吹填等國家重大工程的建設者之一!其施工足跡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濱州黃河公鐵兩用特大橋也是他們建的。在濱州項目如火如荼建設的同時,該企業還在推進京雄高速相關工程。因而,曹峰等人是見多識廣的。

那麼,讓他都感覺“少見”的工地會是什麼樣?他是如何評價濱州有關方面的支持的?

這是中交三公局承建的各地園區項目中,“前期條件”最好的之一

進場就開工——“全國各地這麼多園區項目,就前期條件來說,我感覺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項目是最好的之一。”曹峰說。這個“前期條件”不光是指工地的“三通一平”,更是指濱州在開工前做的各項精心籌備。他介紹,濱州各有關單位“超前”服務、“延後”服務、全過程“貼身”技術服務,消除了“彙報——檢查——整改——再彙報——再整改”等流程的折騰,在15天內就完成了項目部建設、臨時便道硬化及園區圍擋的搭設工作。

“飽和施工法”——採取全員式作戰方案,把工期計劃量化到每天24小時輪班作業,壓茬進行。目前,一期工程372.02畝土地上全部在樁基施工,800多人在各自施工點同步、高速建設,工地上遍地開花。白天看,如幾十年前的水利大會戰;入夜看,如夜空中的稠密星辰。現場,工作人員的說話節奏、行走力量都富有爆發力。

有問題現場辦即刻辦——項管、監理、審計、設計等各單位人員在項目部聯合辦公,圖紙評審、地勘、公共事業和規劃局等單位密切配合,各參建單位、質監站、安監站、電力公司、熱力公司、審圖辦等頻密調度,即刻拿出解決方案。

高標準施工——嚴格執行“八個百分百”要求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大力度引入秦皇河生態財富,建設“智慧工地”“花園式工地”,以建築行業獎評選的標準對施工各環節做嚴格要求。

中交三公局建立了第一家地市分公司——中交三公局濱州分公司,紮根濱州與渤海先研院一同成長

濱州如此“店小二”服務,不只是意味著一整套辦法,而且堪稱一種同頻共振的團隊精神。這正如濱達實業提出的口號“所有單位都是施工單位”,各相關單位之間只有監督作用,無上下級管理關係,會上可以爭得面紅耳赤,散會後就要嚴格高效協作,誰也沒有資格耽誤一分鐘時間。

這種高效務實團結協作,感動著中交三公局——該企業自掏腰包100多萬元打造“智慧工地”,通過智慧工地集成平臺將項目大數據整合分析,進一步提質增效;該企業建立了第一家分公司——中交三公局濱州分公司,在濱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註冊登記,向濱州納稅,與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一起紮根、成長……

因而,濱達實業提出的“所有單位都是施工單位,所有人都是施工方”不只是一種動員口號,還是一整套方法,還是一種讓參建單位、參建企業凝聚起來,一同提高效率的價值取向。在五湖四海的工作者臉上,記者能看到同一樣東西——澎湃的激情。

該項目建設模式是“1+N+3”,將成為高端人才棲息地

是什麼讓所有參建單位有了如此凝聚力、爆發力?

曹峰認為,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將是一個被載入濱州史冊的里程碑項目,將成為一種歷史記憶,能參與其中,與有榮焉。

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建設方代表、濱達公司董事長朱臣介紹,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被列入全市“757”工作方案,是全市“牛鼻子”工程,它北鄰京東黃河三角洲大數據中心,與南鄰的魏橋國科(濱州)科技園構成渤海科創城的雙核。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該項目的推進情況。它的責任,不單是在施工標準、建設效率上開創若干個“濱州第一”,更重要的是它長遠的內在意義。

將來,它會將各行政區域、各行業系統以及市內外各類科技創新資源納入統一平臺,凝聚“大科技”合力,實現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的良性循環,為富強濱州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科技供給。通過建立一個與產業密切相聯的公共研發服務平臺,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全要素完備的創新創業生態,有利於以體制機制創新最大限度地承接和整合科技資源,為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提供“試驗田”。

其建設模式是“1+N+3”:“1”是一個公共服務平臺,“N”是眾多企業和研究所,“3”是國際社區、國際學校、國際醫院。研究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產品展示和交易中心、檢驗(檢疫)檢測中心、創意設計中心、數據中心、設備共享中心、學術中心、人力資源中心、商務中心。按照產城融合、智慧低碳、宜居宜業的定位,這裡將打造集科研、辦公、生活、休閒、教育、醫療等功能於一體的高端人才棲息地。

屆時,企業科創平臺、高層次科研人才願意來嗎?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佘春明提出,該研究院一手連著企業、一手連著研發,技術是商品、研發是產業,不與企業爭利潤、不與院所爭榮譽。

濱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忠正感慨地說:“這是為濱州科研未來打基礎啊!這是濱州企業多年來的強烈需求,原來都是各自為戰或者跑到大城市和別人合作搞平臺。高層次科研人才為什麼不願意來濱州?一個是城市配套功能不夠好,再一個是他們需要集群、碰撞,需要不斷有新知識的輸入。在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企業能夠共享高科技實驗設備、成果,極大地降低了研發成本,這是給濱州未來打基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