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投票,是改變華人族群命運的捷徑

聯邦大選投票的時間是短暫的,提前投票四天加上大選日投票,總共就是五天。聯邦大選四年一次(如果不是少數政府的話),四年中投一次票,不能說多。

但是,華人公民中的大部分人,仍然不去投票,不盡公民的責任,這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其實也未必。

如果從全國的投票率來看,近五成的選民也不投票,華人在總人口中佔據近五個百分點,華人投票率低,也情有可原,是向“主流”社區看齊。


投票,是改變華人族群命運的捷徑

但是,華人跟“主流”社區(主要是歐裔社群)不同,歷史上是遭受過嚴重歧視的族群,至今仍然受到各種有形無形的歧視。華人中被罵過“滾回去”、或者無端端被別人豎過中指的,應該不少。我移民加國三十年,從來沒有聽聞過有人說“滾回英國去”、“滾回美國去”之類的話。

可見,華人跟“主流”社群,還是有些不同的。此外,其他少數族裔,比如猶太人、印裔、伊斯蘭移民,他們也遭遇相同的歧視,卻因為積極投入參政議政,選舉投票率也高過“主流”社群,因此,他們要求平等的呼聲容易被聽到,歧視他們的人也得三思,因為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我們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列治文停車場歧視華人的視頻,雖然引發很多人的憤怒,但當事人根本沒有向她侮辱的社群做出道歉,警方竟然有人認為只要不適用於仇恨犯罪,那就是言論自由的範疇,所以都懶得去加以譴責。


投票,是改變華人族群命運的捷徑

反觀本地名校聖喬治中學,有學生因為網上有侮辱猶太人的言論,就遭遇學校無情開除。這樣一比較,就知道華人是如何的“人微言輕”。而這個背後,當然是政治話語權的微弱。

以至於列治文停車場視頻在英文媒體播出,辱罵者高調打電話進去囂張地說“不後悔”,加拿大主要的政治人物竟然都保持沉默。這是難以想象的,因為加拿大是一個全球皆知的“政治正確”國家,當時的總理可以為一個虛假的新聞熱淚盈眶,並義正詞嚴譴責一個並不存在的“亞裔加害者”。這種對比,讓人有“荒唐”的感覺,但因為撒謊者是伊斯蘭母女,政治人物不敢有任何的怠慢。

這種情況,華人都知道,也有社區領袖通過各種方式來呼籲和推動華人出去投票,提升投票率,改變華人在加拿大的政治境遇。我是很贊成推動投票運動的。二戰當年,我們七百多華人子弟,以二等公民的身份,積極參軍,獻身奮鬥,才得以改變加拿大人對華裔社群的偏見,才讓排華法得以壽終正寢,才讓華人得以恢復那寶貴的投票權,從而改變了一個民族在一個國家的地位。


投票,是改變華人族群命運的捷徑

如今,我們數以十萬計的華裔加拿大公民,應該用我們手中的選票,再度改變華人族群在加拿大的歷史地位。投票不是戰爭,不用流血犧牲,但投票也是一場“戰爭”,因為每次競選對加拿大的主流政黨來說,就是一場誰來掌握國家權力的“戰爭”,加拿大的政客最看中的就是你手中的選票,選票在某種程度上比手中的鈔票還重要。

那麼,什麼是華人投票的動力呢?我羅列如下幾個投票的動力:

  1. 讓別人不再無端罵我們“滾回去”;
  2. 讓別人不再把我們視為是一群對加拿大沒有忠誠感的“外來客”;
  3. 讓我們的下一代在學校不受欺凌;
  4. 讓我們社群的聲音能夠進入加拿大政治的決策過程;
  5. 讓加拿大的政客像對待其他族裔一樣對待華裔;
  6. 讓我們能夠衷心關注加拿大政府的預算、環保、醫療健保、教育、毒品等各種政策,而這些在祖國也未必需要我們關注;
  7. 讓我們的少數選票在政黨競爭勢均力敵的時候,能夠成為決定議員乃至總理的“造王力量”;讓我們因著政治融入加拿大,而對弱勢群體願意伸出援手。

有人說,華人新移民老是和“主流”過不去。別人要大麻合法化,我們反對;別人要跨性別教育,我們反對;別人要建照顧流浪者的組裝屋,我們反對…這種種反對,把華人變成了加拿大的“異端”。


投票,是改變華人族群命運的捷徑

這個觀點是錯的。因為前面所有的項目,加拿大國內有很多的反對者,加拿大政黨在這些問題上也有截然不同的立場。那麼,為何華人的反對,就被視為是“異端”呢?很簡單,就是華人自己或者被別人是視為不願意承擔加拿大公民基本責任的一群人,也被視為是不願意行使公民權力的一群人。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投票,就是這種改變的最重要一步,也是改變的最快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