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相距僅3米,這對醫生夫妻11天沒有“見面”

楚天都市報記者 陸緣 通訊員 蔡欣星 李雪

診室和藥房相隔3米,劉立新和妻子童綏菊已有11天沒“見面”了。截至今晚7時許記者發稿時,劉立新還在開會。

劉立新在協和東西湖醫院發熱門診,距離他坐診室3米外,一間不到十平方米的感染科藥房內,妻子童綏菊一刻不停地透過窗口給患者拿藥。今天,是劉立新連續坐診的11天,也是他思念3米外妻子的第11天。

急診科醫生劉立新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就被抽調到發熱門診牽頭各項事務,工作量巨大,門診又實行24小時排班制,他經常深夜才回家。

妻子童綏菊,作為藥劑科主任,在第一時間就主動進入了感染科藥房工作。

上班時,防護服緊缺,兩人為了節省防護服,基本不出工作區域。由於兩人下班時間不一樣,加上家中有女兒,即使回家了,為避免交叉感染,一回家就各自進單獨的房間了,主動隔離、食宿分開。

就這樣,雖然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夫妻倆,已經近半個月沒有好好見面說上幾句話。

“說沒見面,其實怎麼可能。老劉經常2點多回家後,我也會打開門縫看一眼,隔著門叮囑他早點休息。”童綏菊告訴記者,“不過在醫院真沒見過面,離得近,偶爾能聽見彼此的聲音”。

相距仅3米,这对医生夫妻11天没有“见面”

經常凌晨3點才下班 家裡一度成為疫情指揮室

醫院發熱門診白天開放5個診室,晚上則是4個,13位醫生輪班值守,最晚的時候凌晨3點才下班。

“最多的時候,發熱門診一天要接診650位病人,但是醫生加上其他科室來支援的,也只有13個。”劉立新說。

1月20日上午,劉立新接到了醫院前往發熱門診的調任通知,成為醫院內第一批支援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之一。

其實早在去年12月底,來醫院發熱門診的患者逐漸增多,原本的三個診室開始不夠用。而劉立新在急診科內,也接觸到不少肺炎病例,就讓他提高了警覺。

最開始的幾天,劉立新經常工作十幾個小時,晚上2、3點才回家。然而,回到家後,他的電話也沒停過,協調床位、重症病人需要他把關問診等,“重要的事、雜七雜八的事都得他來統籌。”童綏菊說。

作為妻子,她十分心疼,就隔著門大喊,“不要接電話了,誰能24小時協調工作呀。”隨後,在家庭微信群裡告訴劉立新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並不是害怕風險,作為醫務工作者,這是義不容辭的事情,但也需要休息呀。”童綏菊哽咽著說。

相距仅3米,这对医生夫妻11天没有“见面”

疫情發生前,童綏菊在藥房工作

童綏菊主動加入感染科藥房工作

她告訴記者,除了心疼,更多的是擔心,那幾天,丈夫劉立新凌晨2點多才回家,沒怎麼休息,早上不到5點就出門去醫院了。

童綏菊所在的藥劑科,也因為發熱人群激增,專門在感染科內開設了收費、檢驗、藥房窗口並24小時開放,以減少與其他病患的交叉感染。

作為藥劑科主任的童綏菊,第一時間主動申請進入了感染科藥房工作。

就診人數的不斷增加,也讓藥劑科的童綏菊感受到巨大壓力。

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她都要清點院內各類藥品數量,哪些藥品需要儘快補齊。由於這段時間藥品的快速消耗,讓她每天睜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四處聯繫藥品廠商,儘可能早地預定到各類常備藥。

每天巨大的工作強度,以及防護服的緊缺,讓兩個同在一個醫院的人,見不到面。而兩人的辦公地點,間隔不過3米。

相距仅3米,这对医生夫妻11天没有“见面”

常年在急診室工作,劉立新見過很多危機時刻,但坐診發熱門診十天來,仍然有驚心動魄的病例,讓他捏一把汗。

坐診第一天,劉立新就接待了一位已經懷孕8個月的孕婦。持續的發燒咳嗽,並在吃藥後的第四天繼續加重,呼吸困難,讓他高度懷疑孕婦是疑似患者,然而由於無法使用CT做檢查,一直無法確診。

為了盡最大可能確保大人及胎兒的平安,劉立新多次參與專家會診,研究剖腹產方案。極大的精神壓力,也一度讓這名孕婦產生輕生念頭。劉立新不斷地開導她,一定會盡最大努力,讓他們母子平安。除夕,這位孕婦做完手術,一切順利。

劉立新得知消息鬆了一口氣,也想起了正在為英國留學做準備、獨自在家的女兒。

由於條件限制,劉立新每天還是隻能回家去住,但要做好自我隔離,因此凌晨下班回到家後,劉立新就立刻將自己單獨留在房間內,與家人食宿分開。這也讓原本住在一起的一家三口,卻見不到彼此。

劉立新說,他和妻子都極少在女兒面前談論目前的工作,但女兒在網上還是瞭解了很多關於疫情的消息,有時候透過關著的房門,女兒會讓他工作時注意做好防護。很多話她也不好意思說出口,一家人就隔著房門,發微信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