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蜀“怀王”墓出土青花婴戏纹碗的年代

2004年2月22日,成都三圣乡一处古墓被盗,成都市文物考古所闻讯立即展开考古钻和发掘工作。在历时近6个多月的考古工作后,确认这座墓为

明蜀藩王“怀王”(1448-1471)及正妃“徐氏”(1475)的合葬墓①,出土了大量的陶俑、锡器以及零星的青花瓷器。

根据墓志,怀王是明蜀王系十世十三王中的第四世第六代蜀王,生于正统十三年(1448年)正月二十一日,在天顺八年(1464年)袭封为蜀王,死于成化七年(1471年)五月二十九日,享年二十四岁,次年(1472 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下葬。而其正妃“徐氏”为富顺知县之女,成化二年(1466年) 十二月初六封为蜀王妃,成化十一年(1475年)正月二十六日病死,享年二十七岁,于本年八月二十六日与怀王合葬“东景山之原”。因此,这座合葬墓属明代成化时期。

①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7. 成都市三圣乡明蜀“怀王”墓,成都考古与发现(2005),382-426,北京:科学出版社。

在出土器物中,有一件青花婴戏纹碗(M1:139)比较特别。它为尖圆唇, 敞口, 直腹略弧, 下接圈足。内底为海水、半月、道教山形纹, 口部内壁饰一周“十”字锦带纹。器外腹为婴戏图,腹底近足为开光形莲瓣纹。外底中央具双圈

“西平佳器”款。口径12.2,足径5.5,通高5.8厘米(图一)。

蜀“怀王”墓出土青花婴戏纹碗的年代

图一 明蜀怀王与正妃除氏合葬墓中的青花婴戏纹碗

查询成化及更早的明代前期的资料,我们并未发现类似纹饰的瓷碗。然而,成都红牌楼(即现在武侯区永丰乡肖家村一组)的另一座明代太监墓中M3中却出土了一只相似的青花碗(M13:14,图二)②。该碗为尖唇,撇口,深腹,圈足,口内侧也有一周“十”字锦带纹,外腹部也绘有相类似场景的婴戏图,但是底部却为双圈“万福攸同”吉祥语款。口径12.6,底径5.2,高5.2厘米。遗憾的是,M3中没有出土纪年材料。根据考古发掘时的墓葬之间的打破关系可知,M3打破了隆庆六年(1572)的M4,同时,它又被上面的万历十九年(1591)的另一座墓葬M2打破,因此,M3介于M2和M4之是,年代不早于隆庆六年,基本上属于万历早期的墓葬。

②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5. 成都市红牌楼明蜀太监墓群发掘简报,成都考古发现(2003),424-488,北京,科学出版社。

蜀“怀王”墓出土青花婴戏纹碗的年代

图二 成都红牌楼M3中青花婴戏纹碗

另外,与蜀“怀王”墓青花碗碗心相似的纹饰也见于“隆庆年制”款瓷片③(图三)“南澳Ⅰ号”沉船出水的青花盖盒④(图四)。

③ 伍秋鹏. 2011. 明代民窑青花瓷断代的理论思考,收藏,41-46。

④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等. 2004 孤帆遗珍―南澳1号出水精品文物图录,274,北京:科学出版。

蜀“怀王”墓出土青花婴戏纹碗的年代

图三 福山寿海纹瓷片

蜀“怀王”墓出土青花婴戏纹碗的年代

图四 南澳一号沉船出水青花瓷盒(2011NASⅠ0003)

由此可见,蜀王墓中出现的这件青花婴戏纹碗的年代可能在隆庆万历之际,却与墓葬中墓志所记的年代存在一定的偏差。

蜀“怀王”合葬墓中的为什么会有晚期特征的遗物呢?我们推测,这可能与盗墓有关。首先,该墓的被迫发掘就是因为2004年再次被盗而起。从这张照片上看到,当时盗墓者将墓门顶部掀开的情况(图五)。

蜀“怀王”墓出土青花婴戏纹碗的年代

图五 墓门的不同时期的盗洞

并且报告介绍,“墓葬后部棺室顶部的大型条石因为近现代人们进入墓内加工利用,造成墓室后部出现数块圆形石块,为加工石碾的半成品”。最重要的是,“墓葬前后盗洞较多(图六),导致墓内有大量的填土,大部分地方都厚达2米以上”。

蜀“怀王”墓出土青花婴戏纹碗的年代

图六 墓顶的盗洞

另外,墓室内也受到破坏,“庭内后部东西两侧各立扩志一块, 长方形石座, 汉白玉质板形扩志, 均被破坏成数块散置于庭内”。综上,该墓的频繁盗掘和扰动可能是造成这件晚期青花碗遗留在蜀怀王墓中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