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黔東南州推行就業扶貧“三扶三轉”模式

近日,黔東南州委辦公室、州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關於在全州就業扶貧工作中開展扶志轉勤、扶勤轉能、扶能轉富工作的意見》,在全州推行扶志轉勤、扶勤轉能、扶能轉富“三扶三轉”模式,尊重和發揮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調動貧困群眾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採取多種措施幫助貧困勞動力提升技能素質、實現穩定就業、有效增加收入,實現可持續、有質量脫貧。

一、激發內生動力,促使“扶志轉勤”。採取宣傳教育引導、活動感召立志、鄉規民約約束、典型示範帶動等方式,激發內生動力,實現“扶志轉勤”。今年以來,全州累計發放宣傳資料28萬餘張(份),提供公共就業創業諮詢服務7.4萬人次。一是宣傳教育引導。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採取召開群眾會、院壩會等形式集中宣講;通過張貼宣傳標語,編排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舉辦“農民夜校”“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學習班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廣覆蓋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宣傳,營造濃厚氛圍,引導貧困群眾牢固樹立自強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實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二是活動感召立志。採取組織貧困群眾開展升國旗、集體宣誓、寫決心書、簽名立志、現身說法等活動,引導他們增強脫貧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在摘掉貧困帽中不做旁觀者、不做過路客、不做局外人,形成你追我趕、爭先脫貧的生動局面。三是鄉規民約約束。通過簽訂承諾書等方式,將就業觀念納入村規民約自主管理內容,對缺乏內生動力,不怕窮、不盼富的貧困群眾,經村支兩委研究,在政策範圍內暫停享受有關優惠政策資格,形成鼓勵先進、懲罰後進,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良好氛圍,有效根治“養懶漢”現象。四是典型示範帶動。開展“轉思想”示範戶創建活動,激發脫貧對象想脫貧、爭脫貧、比脫貧的熱情。加大對“轉思想”示範戶宣傳表彰獎勵力度,深入挖掘脫貧典型精神內涵,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進一步提升先進典型感召力,擴大示範效應,讓貧困群眾學有目標、趕有方向。

二、強化技能培訓,實現“扶勤轉能”。大力推廣“訂單型、定向型、輸出型、扶智型”培訓模式,實施“扶勤轉能”,今年以全共開展貧困勞動力全員培訓60515人,全面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一是明確培訓目標。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基礎,圍繞州內外用工市場和各縣(市)“一縣一業”發展需求特點,大力推廣“訂單型、定向型、輸出型、扶智型”培訓模式,確保對貧困勞動力和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培訓全覆蓋,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戶;創業一人、帶動一片、激勵一方”的目標。二是創新培訓內容。圍繞提升貧困勞動力綜合能力和素質,將扶志、扶智納入培訓內容,穿插進行感恩、政策宣講、法律法規、安全生產、權益保護等教育。圍繞貧困勞動力興趣愛好和就業意願,做到因人施培;圍繞產業發展需要和種植、養殖產業結構調整,大力開展中草藥、蔬菜、食用菌等種植和生態科學養殖培訓,做到因產施培;圍繞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旅遊業、電子商務等重點行業的崗位需求,做到因崗定培,全面提高培訓的針對性。三是確保培訓實效。合理設置課程,整合培訓資源,建立進退機制、競爭機制,形成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培訓市場。加強對培訓的事前、事中、事後的全方位監管,確保培訓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堅持把培訓後實現就業脫貧作為培訓質量的重要考核指標,建立培訓補貼與實現就業的掛鉤機制,實現“就業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不斷提高貧困勞動力培訓實效。

三、營造就業環境,確保“扶能轉富”。通過依託產業就近就業、扶持創業帶動就業、深化服務轉移就業、深化服務轉移就業等方式,積極營造就業環境,促進充分就業,確保“扶能轉富”。今年一季度,全州促進城鎮新增就業2.92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35045人、貧困勞動力就業15368人,幫助新增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創業2892戶3907人。一是依託產業就近就業。結合縣域經濟發展和當地優勢產業,發揮龍頭企業和村級集體經濟帶動效應,積極推廣“企業+基地+農戶”“黨支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等模式,逐步形成產業鏈,增加就業崗位,拓寬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和增收致富渠道。積極發展鄉鎮就業扶貧車間、村社代工點、易地搬遷安置點集中就業等就業新形態,特別是針對婦女家庭負擔重、難以外出就業的實際,發展苗繡、蠟染、銀飾、竹編、手工針織等居家就業和靈活就業形態。二是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完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支持創辦農村電商、農家樂、家庭農場、鄉村旅遊、民族工藝、居家養老服務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重點支持通過“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或加盟農村電商等方式創業,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鼓勵能人帶動助推脫貧,實現強帶弱、富帶貧。鼓勵貧困戶抱團發展,以“十戶一體”整合群眾自身技術、資金等資源,做強做大產業,實現穩定增收。三是深化服務轉移就業。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勞務聯絡工作站為抓手,圍繞經濟效益優、發展空間大的企業、工資待遇好、適應程度高的崗位,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務輸出。結合當地農村勞動力實際,以製造業、建築業、服務業等吸納就業能力強、用工數量大、工資收入相對穩定的行業為重點,主動與行業內大型龍頭企業進行對接,通過建立勞務協作基地、簽訂勞務合作協議等形式,建立長期穩定的勞務協作關係,搭建我州農村勞動力成規模、長期穩定輸出渠道,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實現穩定就業。四是優化服務穩定就業。加強勞動用工管理,切實維護已就業貧困勞動力勞動權益。落實就業優惠政策穩定就業崗位,鼓勵企業穩定聘用貧困勞動力,按照規定給予補貼和貸款。加強跟蹤服務維護合法權益,定期聯繫、主動走訪已就業貧困勞動力,及時掌握其就業失業情況,提供“一對一”就業幫扶,幫助其儘快上崗。駐外勞務聯絡工作站積極與當地勞動保障監察、勞動仲裁和工傷保險等部門建立維權聯動機制,幫助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加強人文關懷,積極引導志願者組織、慈善組織等社會團體,為貧困勞動力及其家屬開展關愛活動,幫助其適應就業崗位和城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